德育课程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德育课程名词解释为德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解析

就其课程的分类而言,不同学者的角度不同,分类也不尽相同。根据国内外课程理论和我国现阶段中小学课程计划的规定,结合德育的工作特点,一般将德育课程划分为三种类型:学科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前两者属于德育显性课程,与后者相提并论。

二、学科性德育课程

学科性德育课程又称认知性德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以直接传授和学习系统的道德及思想政治的知识、观念、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想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正规课程。

它是以专门的学习科目来体现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其内容规定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和其他德育课程相比,学科性德育课程是中小学德育课程中唯一有专门教材和教师、有固定教学时间的课程类型,是德育的基础性课程。

德育学科课程的设计模式:

1、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

传统德育学科课程的设计一般都是采用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依据道德伦理学所建立的人伦关系系统,通过“螺旋式”的编排方式,以演绎逻辑的方式展开。

这种课程模式的优势是进行系统的道德认知训练,有利于对课程目标的把握,尤其是道德知识点的落实。但是,这种模式也有明显的不足,表现包括容易脱离生活实际,缺乏足够的情感积淀,将德育课程简化为道德认知课程。

2、综合课程模式

现代德育学科课程采用较多的是综合课程模式。综合课程是依据德育的总体目标,按照生活逻辑,或通过主题单元,或通过课程模块进行编排,以归纳逻辑方式展开。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体验、情景感受、价值辨析、道德反思,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增长,由近及远,由浅人深,发展学生的道德理性思维与价值判断能力,以实现道德自主建构,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