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的翻译

如题所述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这是孔子在回答子贡关于仁和礼的问题时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曾经尝试去理解古代的仁人,他们的心或者与这两者(仁和礼)不同,那它们究竟是什么呢?”
在这句话中,"古仁人"指的是古代的道德高尚的人,他们以道德行为为准则,而不是以礼仪规则为准则。"二者"指的是仁和礼。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试图理解为什么古代的仁人会选择不同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仁和礼的道路。
在孔子看来,仁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它体现在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上。而礼则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它体现在对他人的礼貌和尊重上。孔子认为,真正的仁人应该以仁为本,而不是以礼为本。他们应该以自己的内心为导向,而不是以社会的规则为导向。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孔子反对礼仪。相反,他认为礼仪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但是,他强调的是,礼仪应该服务于仁,而不是成为追求仁的手段。
总的来说,孔子的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仁和礼的理解和看法。他认为,真正的仁人应该以内在的道德品质为基础,而不是以外在的行为规范为基础。同时,他也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但是他认为礼仪应该服务于仁,而不是成为追求仁的手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2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予:第一人称代词,我。

尝:曾经。

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之:结构助词,的。

心:思想感情(心思)。

或:或许,也许。

异:不同于。

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何哉:为什么呢?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者通过设问,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岳阳楼记

第2个回答  2020-10-02
语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如下: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此句为第五段开头,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