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复旦女神”陈果,为何突然消失了?

如题所述

陈果,一个曾经名声鹊起,以复旦"女神导师"的名号被大众所熟知,各种出书参加节目的思修课教师。她曾经登上神坛,最终却从众人视线中消失,在她跌宕起伏的这些年当中,其实不过是"学术偶像"4个字在作祟。

陈果是个80后,1981年出生,如今也才39岁。她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中,父母都是从事人文社科类的学者,因此从小耳濡目染之下对哲学类的知识非常有兴趣,我们看上去深奥而又迷糊的哲学道理在陈果看来却是最有意思的乐趣。




18岁那年陈果如愿考上了复旦大学,一入学就成为了哲学系学生会主席,之后继续在复旦哲学系深造读了个研究生,因出色的外形以及对哲学的痴迷被称为北区研究生公寓三宝之首——"酋长"。

陈果在当时的复旦校园的确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20年前的大学校园大家都比较素面朝天,那个时候打扮的风气还没兴起,尤其是学哲学这之类比较枯燥的学科,大家就更是素净,参加活动穿个三四厘米的高跟鞋都摇摇欲坠,陈果却不同。




陈果在当时就已经很注重打扮自己的外貌,不得不说人一收拾起来气质的确就立刻出来了,再加上她本身专业能力也很强,一跃成为了校园女神级别的人物。2004年陈果先是去到《人民画报》实习,之后又被母校聘回成为了一名助教。

陈果在担任助教期间表现非常不错,之后她又在复旦大学攻读了哲学系博士,并且还去到加拿大温哥华的大学做访问学者。如此亮眼的履历自然获得了复旦大学的青睐,她从助教变成了正式讲师,从2008年开始负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这门课程的讲授。




学过思修的朋友都知道,这门课其实很枯燥,都是一些大道理,而且只会跟您讲"是什么",而没有关于"为什么"跟"怎么做"的内容;但这门课又很重要,关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修养,于是陈果接过这个重担后也是愁的不行,她在思考要怎么才能将原本枯燥的知识点讲得更具有趣味性。

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可以不按照书本来讲,而是将这些内容的含义用别的方式去诠释,于是金牌讲师陈果横空出世,她妙句连连,什么"寂寞的人会需要社交。"什么"两个戴着面具的人就不用做朋友了。"什么"爱情中最珍贵的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愿意,是心甘情愿。"




那个时候正是"鸡汤文学"盛行之时,陈果恰好符合了当时学生们对于"心灵鸡汤"的需求,并且她讲课的方式别开生面趣味横生,因此受到了众多学生的欢迎,自她讲课的第二年起,连续5年获得"学生最喜爱老师"和"复旦优秀教师"称号。不仅如此,她的课程每年开课时都被学生争抢,她的授课视频也在网上广受好评,随随便便就是百万播放量。

教学风格有趣,长得又好看,还受学生喜欢,陈果一下子就在网络上走红了,她先后出版了《好的孤独》、《好的爱情》等"鸡汤"类书籍,还被央视台的节目组请去做节目,一下子名利双收。




但随着名气而来的是无数人放大了看待她的一言一行,在一次节目中,陈果不小心将"耄耋"(mào dié)读成了"毛至",一下子就引起了网络反弹,大家开始质疑她的专业能力,一个博士生,一个大学讲师,竟然连耄耋二字都不认识,还不懂装懂读错了,这样的老师真的能够为人师表吗?




陈果跌落神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心灵鸡汤这股风气已经过去,人们现在开始了"反鸡汤",有些鸡汤说白了就是大道理换了种方式来说,实用性为零。

在"耄耋事件"之后陈果经消失在了大众视线内,她不再出版各种书籍,也拒绝了很多节目邀请,安安心心当她的大学老师。或许抛开那些浮华的名利,重新回归校园本质,陈果能够收获一些不一样的体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2
发现“鸡汤”没营养的人,越来越多,钱难挣了………
第2个回答  2021-01-08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她说的一些话非常的不现实,得不到理论的支持,那么她退出历史的舞台是必然的。
第3个回答  2021-04-04
偶尔念错一个字,就那么值得你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吗?人无完人,这个道理你应该懂的,最好不要攻击别人,提高自己的修养才学更为重要…
第4个回答  2021-04-04
人红是非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