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中为什么会出现词义偶合,词义并列,词义空缺现象?

如题所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的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积淀,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观和价值观。词汇意义往往带有独特的民族性,“不同的文化用不同的语义范畴分解和描述世界。因此,一种文化里有的语义在另一种语言里可能就不存在”这种现象被称为词义空缺。由于中西方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汉语与英语的词汇体系中存在许多词义空缺的现象,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在英语中几乎找不到对应或相近的表达方式。例如道家学说的核心理念“道”具有丰富的内涵,将它译为the way很难反映其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底蕴。又如“阴”和“阳”这一对哲学概念,既是对矛盾运动中万事万物的高度概括,又说明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概念。
  然而,我们对词义空缺这一现象绝非无计可施。尽管词义空缺这一现象客观存在,但通过适当的翻译策略,绝大部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都能在译文中得到表达。也正是这些文化词语在翻译中的再现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体现了翻译作为一种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手段的价值和意义。
  针对词义空缺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巧妙运用英语词汇表达汉语文化词汇的含义,常用的翻译方法包括音译法、意译法、直译法以及加注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