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天文观测的影响因素

如题所述

影响天文观测效果的自然因素
我们知道,天文观测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天文爱好工作者需多注意,以下列举几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
  1、光源的污染:尽可能不在光的围绕下使用你的望远镜,高倍率天文望远镜对光线是非常敏感的,在靠近市区,亮光的影响更明显,似乎许多星星都会在靠近市区的水平面消失。地球表面的热气,也会造成空气的的波动而使得影像扭曲,变形造成观测情况会很差。
  2、望远镜与星体及地平线构成的观测角对观测效果的影响很大,若被测星体接近于地平线,目标将会模糊不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总是在运动着,这种大气的移动、旋转,在高倍率下特别会造成不良的影像,或许过几个夜晚之后,观测的情况会好转。
  3.月光也可能是影响观测的另一个因素,刺眼的满月或明亮的月光会使附近的星星或行星模糊不清,而月亮本身在黑暗与天明之际是最佳观测状态。尽量避免从打开的窗户观测,特别是在寒冷在季节,室内,室外的温差大,会使观测品质最差。
  4、天空中的堆积云也无法穿透观测,但幸运的是这些云会经常移动。星星迅速地闪动,是因为冷空气与热空气对流所造成的这将造成不良观测状况,所以试着在星光稳定的夜晚观测。
  5、在重雾下也会造成不良情况,微雾下通常大气层较稳定,或许可能观测。星光总是象针头般大小的光线,而且在这么遥远的距离中,以望远镜的低倍率或高倍率来观测是无法分辩出大小不同点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2
影响地球气候的天文因素包括来自整个宇宙空间,但最主要的天文因素有太阳活动、太阳系运动、天体撞击、地球轨道参数等。

图 11-29 太阳辐射量变化与气候因子关系(A)和辛普森假说(B)(据曹伯勋等,1995)

1. 太阳辐射

从目前的观测来看,太阳辐射量存在一定的变化,但变化量不大。英国气象学家辛普森(Simpson)曾提出一个冰期和间冰期成因的太阳辐射变化说,也称辛普森假说。他认为太阳的辐射量不是恒定的,随时间具有大小的变化,当太阳辐射量高时,地球气候为温暖的间冰期,而当太阳辐射量低时,为寒冷的冰期(图 11-29B),并用太阳辐射循环解释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的成因。在太阳辐射增加的早期,辐射量、气温、降雪量和积雪量等基本发生同步变化(图 11-29A),当降雪量大于消融量时(图11-29A 中的 a 点)对冰川形成有利,出现冰期; 当太阳辐射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图 11-29A 中的 b 点)降雪量与融雪量相等,过 b点以后冰雪消融大于累积,冰川逐渐消融,气候转暖,进入间冰期。

太阳在发生耀斑时,会产生大量的带电粒子冲向地球,这时磁场受到严重影响,出现磁暴,这对地球的气候会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具有 11 年的周期,而有趣的是我国的降水和气温变化也有 11 年的周期。

2. 太阳系运动

太阳系的运动有两种重要的形式,一是在银盘上绕银河中心(银核)作公转,并在银河系的旋臂内和旋臂外穿梭; 二是不断地穿越银道面作往返运动。银河系的旋臂和银道面都是天体物质相对集中的区域,当太阳系带着地球穿越旋臂或银道面时受到其他天体的影响可能更大,势必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地质记录表明,地球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周期就与这两种运动的周期吻合。虽然太阳系的公转和往返银道面周期的时间尺度远远超出了第四纪时间范围,但当太阳系正好处在旋臂内或穿越银道面时,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太阳系距今最近一次穿越银道面是约 70 多万年前,那时地球的确发生了重大的环境变迁和气候变化。

3. 地球转动的轨道参数

现今很多资料和证据表明,在第四纪地球转动的三个轨道参数(偏心率、黄赤交角和岁差)对地球的气候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并认为是控制第四纪气候周期性变化或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的最主要因子。

地球轨道三参数对地球气候变化的作用最早被引起注意的是前南斯拉夫科学家米兰科维奇(Milankovich,1930)。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他就提出: 当太阳辐射稳定(太阳常数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行星对地球的摄动作用,引起作为流体的地球重力场发生变化,进而使地球的轨道偏心率(e)、地球倾斜度(或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简称为黄赤交角,θ)和岁差(二分点进动,P)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图11-30),从而引起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及其分布产生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发生周期性冷暖变化。他还计算了地球最近的 700ka 以来的南、北半球不同纬度接收太阳辐射量的变化,这条太阳辐射量变化曲线被称为米兰科维奇曲线,并与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期与间冰期进行对比,两者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图 11-31)。后来,把米兰科维奇对冰期和间冰期成因的解释称为米兰科维奇假说,是目前解释第四纪气候变迁的最重要学说。
第2个回答  2020-10-12
,这种大气的移动、旋转,在高倍率下特别会造成不良的影像,或许过几个夜晚之后,观测的情况会好转。

2、地球表面的热气,也会造成空气的的波动而使得影像扭曲,变形造成观测情况会很差。

3、望远镜与星体及地平线构成的观测角对观测效果的影响很大,若被测星体接近于地平线,目标将会模糊不清。

4、光源的污染:尽可能不在光的围绕下使用你的望远镜(例如:街灯下、房间灯光下等等),高倍率天文望远镜对光线是非常敏感的,在靠近市区,亮光的影响更明显,似乎许多星星都会在靠近市区的水平面消失。

5、月光也可能是影响观测的另一个因素,刺眼的满月或明亮的月光会使附近的星星或行星模糊不清,而月亮本身在黑暗与天明之际是最佳观测状态。

6、尽量避免从打开的窗户观测(更不可以透过关闭的窗户观测),特别是在寒冷在季节,室内,室外的温差大,会使观测品质最差。

7、天空中的堆积云也无法穿透观测,但幸运的是这些云会经常移动。

8、星星迅速地闪动,是因为冷空气与热空气对流所造成的这将造成不良观测状况,所以试着在星光稳定的夜晚观测。

9、在重雾下也会造成不良情况,微雾下通常大气层较稳定,或许可能观测。

10、星光总是象针头般大小的光线,而且在这么遥远的距离中,以望远镜的低倍率或高倍率来观测是无法分辩出大小不同点的。

镜头的维护:

镜头是整个望远镜系统中最重要也是最易损坏的部分。为避免影响精度及性能,镜头不要随意拆卸,擦拭也要尽可能地少,尽可能地仔细。

镜片的擦拭:若必须清洁镜片,应先用毛刷除云灰尘。然后滴几滴酒精在干净的棉花上,轻轻地沿着某一方向擦拭(不要一圈圈地擦),然后再用刷子拂去残留的痕迹和灰尘。

瞬时的温度变化:如果可能,应尽量避免将望远镜直接从寒冷的室外挪至暖和室内,因为这会使目镜蒙上凝雾。若出现这种情况,应设法补救。具体的方法是将望远镜置于一热源旁(不可太近)让它慢慢热起来,直至凝雾渐渐散去,待完全干燥之后,再小心拭去镜片上的残留物。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若需室外观察,可将望远镜提前半小时移至室外架设。
第3个回答  2020-10-12
天文观测的影响因素。
1、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总是在运动着,这种大气的移动、旋转,在高倍率下特别会造成不良的影像,或许过几个夜晚之后,观测的情况会好转。
2
/13
2、地球表面的热气,也会造成空气的的波动而使得影像扭曲,变形造成观测情况会很差。
3
/13
3、望远镜与星体及地平线构成的观测角对观测效果的影响很大,若被测星体接近于地平线,目标将会模糊不清。
4
/13
4、光源的污染:尽可能不在光的围绕下使用你的望远镜(例如:街灯下、房间灯光下等等),高倍率天文望远镜对光线是非常敏感的,在靠近市区,亮光的影响更明显,似乎许多星星都会在靠近市区的水平面消失。
5
/13
5、月光也可能是影响观测的另一个因素,刺眼的满月或明亮的月光会使附近的星星或行星模糊不清,而月亮本身在黑暗与天明之际是最佳观测状态。
6
/13
6、尽量避免从打开的窗户观测(更不可以透过关闭的窗户观测),特别是在寒冷在季节,室内,室外的温差大,会使观测品质最差。
7
/13
7、天空中的堆积云也无法穿透观测,但幸运的是这些云会经常移动。
8
/13
8、星星迅速地闪动,是因为冷空气与热空气对流所造成的这将造成不良观测状况,所以试着在星光稳定的夜晚观测。
9
/13
9、在重雾下也会造成不良情况,微雾下通常大气层较稳定,或许可能观测。
10
/13
10、星光总是象针头般大小的光线,而且在这么遥远的距离中,以望远镜的低倍率或高倍率来观测是无法分辩出大小不同点的。
11
/13
镜头的维护: 镜头是整个望远镜系统中最重要也是最易损坏的部分。为避免影响精度及性能,镜头不要随意拆卸,擦拭也要尽可能地少,尽可能地仔细。
12
/13
镜片的擦拭:若必须清洁镜片,应先用毛刷除云灰尘。然后滴几滴酒精在干净的棉花上,轻轻地沿着某一方向擦拭(不要一圈圈地擦),然后再用刷子拂去残留的痕迹和灰尘。
13
/13
瞬时的温度变化:如果可能,应尽量避免将望远镜直接从寒冷的室外挪至暖和室内,因为这会使目镜蒙上凝雾。若出现这种情况,应设法补救。具体的方法是将望远镜置于一热源旁(不可太近)让它慢慢热起来,直至凝雾渐渐散去,待完全干燥之后,再小心拭去镜片上的残留物。
第4个回答  2020-10-12
天文观测,首先需要一个晴天,(晴天才能看见星星嘛)。当然,晴天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除了晴天之外,一次愉悦的天文观测还需要良好的大气通透度,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极佳的视宁度,甚至还要考虑月相的影响。

对于天文观测来说,大气的通透度是相当重要的。在大雾或者雾霾天,星星的光芒还没有到达地面就被极大程度地吸收了,这使得星星黯淡无光,观测效果大打折扣,不如宅在屋内等待下一次观测机会吧。

然后,我们来到了温度与湿度这一关。天文爱好者不怕热,天文爱好者不怕冷,但是……(蚊子:听说今天晚上有天文爱好者???)在冬天观测,一定要记得穿暖穿厚了,不然真的会瑟瑟发抖。夏天极易遭受各种虫子的围攻,得准备好喷雾哦。借助望远镜观测的同学要注意啦,湿度大的夜晚望远镜的镜片上也有可能结露哦。

小时候看见星星闪烁,觉得很漂亮。但是,自从剁手入坑买了望远镜才知道这天使的表面下隐藏的是魔鬼的内心——雾,视宁度支配着与地面望远镜有关的一切(哈勃:???),极大地影响了望远镜成像的清晰度。

想必大家都见识过夏天的热浪吧。隔着热浪,一切事物都变得模糊而摇晃。热浪和差的视宁度的成因都是空气湍流。在大气中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大气湍流,它们在大气中产生了密度不一的不稳定区域,星光在通过这些区域时会发生折射,在地面的观测者看来,星星自然也是摇摆不定的了。

最后是月相。对于想要观测银河的同学来说,月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干扰项。月亮太亮了,月光能将银河淹没,使观测变得格外困难。所以,想要欣赏银河的同学,在月亮升起来之前或者月亮落下之后进行观测吧。

地利篇

灯非不多也,楼非不高也。

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一个好天气。

兴冲冲地冲出寝室准备观测一波,一抬头,你遇见了大魔王——光污染。

大魔王的势力范围极其广阔,城市,小镇……凡是人口密集的区域都是他的地盘。在他的领土,星星黯淡无光,银河销声匿迹,天文爱好者望天兴叹。

无奈大魔王势力过于强大,天文爱好者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进行战略转移,前往光污染小的区域进行观测。

于是,一行天文爱好者来到了一个小山谷,这儿光污染未曾来过。但是由于四周山峰对视野的遮挡过大,能看见的,也只有头顶的一小片天空。终于,他们来到了山顶,群星璀璨。在那儿,他们与星空为伴,彻夜未眠。(在山上注意保暖哦)

人和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在观测时,会有种种影响因素,包括自身。 比如视力、身体状况、还有玩不玩手机。良好的视力能让你看见更多的星星,强健的身体能让你到达观测条件更好的山顶。至于玩手机?玩手机会影响眼睛对黑夜的适应。但还有一点——流星总是会在你低头玩手机时划过天空。所以,看流星雨的同学们一定要抬头看好啦,如果一直低头,那就只有听同学欢呼的份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