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形势与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二字应该如何理解?

如题所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二字应该理解为全方位。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中共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

扩展资料: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发表的公报说,“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并成为全球第二个经济总量跨越“10万亿美元”门槛的经济体。

公报重申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包括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所说的全面小康跟以前的总体小康是有区别的,总体小康是不平衡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而全面小康指的就是高水平的,然后城乡区域协调的,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小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2-0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