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古城的“芜湖古城”保护更新规划设计方案介绍

如题所述

规划区内总建筑面积为330973.12m2。总户数为4702户。五层以上建筑90363.36m2(共34幢),其中新建成片的住宅区主要有两处,一是新华公司开发的新华小区:建筑面积34000m2(共8幢);二是中房开发的罗家闸小区:建筑面积13022.58 m2。目前规划区内共有住户4000多户,古城建设拟拆迁2500多户。
本地块中许多街区诸如儒林街和南正街明清步行街保存完整,能够体现城市的辉煌历史,但是先期改造中存在许多不足和遗憾之处。
通过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旧的芜湖古城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1.街道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陈旧落后;
2.居民年龄结构偏高,生活水平偏低;
3.缺乏有吸引力的商业活动,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4.建筑质量破旧,建筑密度过高;
5.交通不便,难以吸引游客,且消防通道不畅,消防设施薄弱。 根据“芜湖古城”保护更新规划设计方案招标文件的要求,芜湖古城保护更新规划设计的原则确定为:
1.保护芜湖古城的历史真实性,修旧如旧,建新如旧。
2.保护、完善原有传统街道格局和传统建筑,在此基础上赋予整个街区以新的活力和新的城市功能,使其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
3.使芜湖古城成为浓缩芜湖历史、反映传统风俗的特殊城市街区,为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用新的形式使之成为芜湖整个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缩影。 对于古城内及临近街区的现状建筑主要通过拆除、遮挡、新建、修改、保护五种处理措施加以整治。
1.拆除:拆除和部分拆除严重影响风貌景观的建筑及建筑质量不高,结构已经损坏的危房,包括:
a. 古城中大多数已接近甚至超出使用年限的民居式住宅,如公署路两侧民居,儒林街两侧一些破损的低层住宅等。
b. 环城南路北侧的多层住宅更新为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徽派民居建筑。
c. 拆除围绕大成殿周围十二中校舍建筑,更新为文庙景观建筑群。
2.遮挡和新建:
保留新华小区、罗家闸小区、二中等建筑,在这些建筑近古城一侧补建临街廊子和墙,并适当留出绿化带,视线上隔离和遮挡小区多层住宅及学校建筑的高大体量,在原有城隍庙门头的基础上,新建城隍庙建筑群。
3.修改
a. 保留南门湾、南正街街道走向及尺度,建筑形式及格局,对其立面进行整理。
b. 维护修缮传统民居。
c. 对于体量合适的非民居建筑,要对其立面进行改造,在色彩符号上予以协调处理。
4.保护
a. 对第三章芜湖古城历史遗存建筑表中提及的历史建筑采用整体保护、局部修复的方法加以整治。
b. 重点保护衙署前门和文庙大成殿两处市级重点文保建筑。 通过对于古城原有结构的分析,结合规划评审会会议的要求,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芜湖古城”旅游、文化、商业的功能定位,拟对古城作如下五个区块功能定位:
5-1、“芜湖古城”东北部区块,该区域有新建(95年后建)罗小闸小区(五幢13000多平方米)、市第二中学及其宿舍区、罗家闸小学等,占地面积约5公顷。我们通过对现状考察分析,认为该区块虽属古城保护范围。但几乎没有可挖掘的历史文化内容和旅游文化内容(只有传说中的梦日亭遗址在二中附近);同时,该区域也存有大量的五六十年代所建民居,其生活设施简陋,亟需改造。综合考虑,方案采取保留为主,改造为辅的方法,对新建的中房罗家闸小区、罗家闸小学、二中等建筑予以保留,其余部分进行改造,一方面补足因花街小学、环城南路幼儿园等拆迁还迁的面积,同时新建商业步行街和综合协调区域。
在与古城其他区块的关系上,方案从沿街景观建筑入手,对建筑立面进行改造,利用树木绿化进行遮挡等,以协调整个古城建筑风格。在沿公署路、东内街的建筑立面上,将采用局部连接成一层商铺,在六层住宅下加建改造成商铺的形式。使之与古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
5-2、“芜湖古城”西北部区块,即东内街、米市街以北,公署路以西与环城北路、规划中的区支路所合围的范围,面积约5公顷,这个区域靠近环城北路部分,已被改造开发成新华小区,约有建筑10多幢约4万多平方米(占地约10000m2)。方案考虑对这一小区采取保留处理,但需协调处理好与古城的关系。经考察这个区域的核心保护建筑是城隍庙遗址和周瑜点将台(十字街29号)遗址,所以方案采取以复建城隍庙,改造现有城隍庙作为入口。新建庙会文化广场为核心,对周瑜点将台原址恢复保护,并增建火药房形成一个三国文化景点,围绕这两处景点,挖掘文化内容,组织庙会广场和城隍商业步行街区。
由于这个区域的建筑高度,均受到严格控制(大部分1-2层,少量三层商铺),且规划中的区支路宽仅有12米,因此方案对区支路的西面的区块改造,建议要适当控制,使其建筑高度和风格与古城相吻合。
5-3、东内街以南区块,花街、南正街、南门湾一带为明清时期所形成的古商业步行街,也是“芜湖古城”最具保留价值的区域,方案对沿花街、南正街、儒林街“L”型轴线两侧建筑进行了严格保护,其街道的走向、空间尺度原则保持不变,沿街建筑在逐个进行现状分析后,具保留价值的,严格保留,并妥善加以维修,使其修旧如旧;房屋损坏严重的,应在原址上加以复建,复建的形式应以明清时期徽派建筑风格为主,适当吸收江南其他地区民居风格,老字号店铺应尽可能按原有风貌修复,过去在芜湖长街拆迁改造中消失的如张恒春药号,陈独秀生活过的科学图书社(该社由安徽绩溪人汪孟邹创办)、胡开文笔墨店等,在沿街建筑中加以展现,并且恢复花街至南正街段青石板,麻石条路面。
本区域内的小天朝(儒林街48号),雅积楼(儒林街18号)等重要历史建筑应加以严格保护,并妥善修复,并在此重建梦日亭,以增加旅游文化内容。
5-4、古城东南区块,方案采取以修缮大成殿为主,恢复学官(文庙)旧有规模,形成儒家文化为核心,同时增建芜湖历史文化名人走廊的作法,具体地讲:
5-4-1、迁移市第十二中学,修缮大成殿,按照文庙规模,依次向南复建:明伦堂,尊经阁,棂星门,状元桥,荷花池,大成坊,形成占地25亩的核心区;扩建、增加绿化,,广植树木,恢复原文庙45亩面积,把江南园林风格建筑景点溶于文庙区域;并复建金马门,使文庙与金马门之间的典故得以再现。
5-4-2、文庙西边,以肖家巷,儒林后街为骨架,以萧尺木故居为核心,沿街散布增建、恢复;宋朝爱国诗人韦许的独乐堂,铁画创始人汤鹏的天池亭,张孝祥的状元坊,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下榻处、黄钺(《壹斋集》作者,清三代元老重臣)故居等,形成名人文化一条街,并在周围规划布置芜湖地方旅游文化特产,纪念品一条街。
5-5、环城南路以南至青弋江边区块,占地约25亩,方案拟建芜湖古民居景点区块。这是对现状分析后的两点考虑:一是芜湖城市的发展是沿青弋江边发展起来的,在沿江边增建民居协调区,可丰富旅游文化内容;二是土地的综合利用。在区块的东南建酒肆茶楼和望江亭景点,使人们有一个旅游休闲区域。 古城南北向长900米,东西向长400多米,规划中将中部东西向的东内街作为穿越古城的一条主要车行道路,东内街以北因有保留的住宅,小学及新建民风住宅,故将公署路等作机动车道考虑,东内街以南原则上不考虑大量机动车流,而是将文庙西侧道路及环城南路作为消防和应急的内部应急车行道,并为花街、儒林街等纯步行街道的商铺提供货物运送的车行通道。同时通过对部分建筑加以整理,更好地围合广场形成步行街的入口。结合水面的放大,作为整个街区游览系统的开始。机动车停车除城北住宅区内安排满足住户需要的车位外,古城内部结合道路分别设置了小块的停车位,满足古城内部车辆停放的要求。在四个入口处设置较大型集中停车场,减轻古城内部车辆通行的压力。
商业步行区域主要有城北城隍商业步行区、城中传统历史步行区、城南古民居景点步行区。在步行街的设置上,将城北城隍商业步行区和城中传统历史步行区结合设计,形成连贯的商业步行系统。该步行系统由北面来凤门(牌楼)起始,经城隍北商业区,城隍文化区,庙会广场,向东折至花街,儒林街商业步行街,至城东大成广场收尾,全长1300多米,成为古城中商业中枢系统。 古城作为芜湖市中心重要的商贸、旅游文化区块,在未来芜湖城市的旅游线路中占重要地位,将与鸠鹚广场、芜湖长江大桥等一起构筑成新的大旅游线路,共同促进芜湖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就古城自身的旅游功能来说,本着“恢复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线路组织为由城北来凤门入口,经城隍庙、周瑜点将台等景点后,进入庙会广场,再分两条线路,一条是向南经花街、南门湾至儒林街,沿途游览传统商业街区和小天朝,梦日亭,雅积楼、张恒春药号等景点;另一条是先向东穿肖家巷,参观萧尺木故居,再向南沿肖家巷,儒林后街,游览独乐堂,天池亭;范进赶考下榻处,黄钺故居等景点。二条线路终点均在文庙景区结束。 望火台坐落在环城南路中部56号。该建筑始建于民国时期,属于公共建筑,本体平面规则,长方形,东西长4.38米,南北宽8.50米,占地面积37.23平方木,建筑面18.12米,进深11.17米,占地面积202.40平方米。砖混结构,立面为三层,总高为积84.32平方米,总的面阔13.26米,其中第二层是水泥平顶,四檐有水泥栏板围护,第三层是一个方形楼阁,四阿顶,脊为水泥浇注。墙体用青砖扁砌,实心,外粉沙灰。每层都开有窗户,二层平顶向外挑出三线,阁楼四檐有封沿板,东西两向开有门,砖砌外挑券式门罩。该建筑造型特别,尤其是楼阁的屋顶式样,是芜湖现存历史建筑中仅有的一例,具有较高的研究参考价值。
大清监狱的沿革:光绪五年,芜湖知县屈承福在老城厢建造监狱,当时称芜湖官牢,后来称为旧监,光绪三十三年知县沈宝琛(chēn)重修于县署后方,在它的西北部增造三重平房,作为官牢各科的办公室,宣统二年也就是公元1910年,官牢改办习艺所。芜湖知县隶属芜湖道台,芜湖道台管辖皖南一片。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芜湖关道童德璋在原芜湖官牢的基础上开辟大清新式监狱,童德璋分离看守所,合并了原男所、女所,实际就是沈宝琛的监狱,就如现在“芜湖古城”由镜湖区承建,毋庸质疑也是芜湖市的建设项目。由此芜湖大清监狱可以追溯到光绪五年(1879年),跨越了三个世纪。大清监狱与县衙近而不邻,同受明清城墙庇护。
大清监狱是芜湖古城的有机组成,彰显了古代司法向近现代的过渡。大清监狱在解放后是芜湖公安局的六科、七科,到七十年代,省一监和少管所先后北迁,芜湖汽车发动机厂接用。从当时来讲,芜湖的模范监狱只是皖南片的监狱,南京老虎桥监狱是江南模范监狱,两者犹如父子。安庆的鹭鸶桥监狱是民国皖省第一监狱,芜湖监狱屈居二监。南京拆毁老虎桥监狱,芜湖大清监狱跃升为古代监狱的绝版,上海提蓝桥监狱是1935年才建成如今的模样,且已演变为公安博物馆,淡化了监狱主题,东北旅顺的日俄监狱是外国在华监狱,重庆的渣滓洞集中营是非司法监狱。芜湖监狱是原版的晚清建筑,附丽着监狱是司法工具的本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