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美国核潜艇“大比目鱼”号

如题所述

“大比目鱼”号(SSN 587)核潜艇是美国海军唯一的一艘装备巡航导弹的专用核潜艇,虽然该艇由于种种原因结束了它作为巡航导弹核潜艇的服役生涯,但是,它填补了美国海军核潜艇的空白,成为今天美国海军战略核潜艇的基石和过渡桥梁。

“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的主尺度为106.7×8.8×6.1 米,水面轻载排水量为3602 吨,水面正常排水量为3845 吨, 水下排水量为4895 吨。

1959 年1 月9 日,“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在玛尔岛海军船厂下水。

由于“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是在设计后期决定改为核潜艇的,因此,该艇的长度基本上等于原来的常规动力潜艇的长度再加上一段反应堆舱的长度,达到了106.7 米。从外形上来看,“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的最大特点是其艏柱为垂直形状,上甲板与水线平行,指挥台围壳位于整艘潜艇中间偏靠艉向的位置上。该艇的艏水平舵采用折叠结构,不使用时向上折起。另外,该艇的“天狮星”型导弹库的后盖导流罩稍稍突出于上甲板之上,不像“灰鲸”级巡航导弹潜艇上那样醒目。在“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的指挥台围壳与导弹库之间的上甲板段,布置有“天狮星”型巡航导弹发射装置。“大比目鱼”号核潜艇的艉垂直舵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与艉水平舵呈十字形状态。

“大比目鱼”号核潜艇的耐压艇体内部舱室划分具有一定的特色。该艇的耐压艇体内部从艏至艉共分为7个舱室,它们依次是导弹库兼艏鱼雷舱、军官舱、导弹控制舱、指挥舱、反应堆舱、主机/ 辅机舱以及艉鱼雷舱。巨大的导弹库兼艏鱼雷舱布置在该艇的最前部,两枚“天狮星”- Ⅱ型巡航导弹放置在这个舱内。此外,该舱的前部布置有2 具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导弹舱的后部上方是“天狮星”- Ⅱ型巡航导弹的出入口,下方则开有一个与后部其他舱室连通的普通舱口。导弹舱的后面是军官舱,它是艇上军官的居住生活区。从结构强度的角度上来说,实际上军官舱是导弹舱与其后面主耐压艇体之间的一个过渡型连接结构。军官舱的后面是导弹控制舱,在导弹控制舱里布置着“天狮星”- Ⅱ型巡航导弹的制导设备和导弹检修设备。

“大比目鱼”号结构图

“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上的主要攻击武器是2 枚“天狮星”- Ⅱ型巡航导弹,此外,在该艇总共有4具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艏艉各布置2 具。该艇之所以艏艉各布置2 具鱼雷发射管,主要是为了在执行海上任务期间进行自卫之用。该艇的声呐设备主要是AN/BQR-2 型和BQS-4 型声呐。

“大比目鱼”号核潜艇上装备的反应堆是一座与“鳐鱼”号和“棘鬣鱼”号攻击型核潜艇上完全相同的S3W型压水堆。该艇上的主机是2 台威斯汀豪斯公司制造的齿轮传动汽轮机,合计功率为6600 轴马力,采用双轴、双螺旋桨推进。与“大比目鱼”号核潜艇的主尺度以及排水量相比,该艇的主机功率显得有些过小。因此该艇的水面最高航速为18 节,水下最高航速仅为16 节。

准备发射“天狮星”- Ⅰ型巡航导弹的“灰鲸”号巡航导弹潜艇

“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与常规动力的“灰鲸”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存在着同样的不足是,在发射“天狮星”型巡航导弹之前潜艇必须要浮到水面上来,或者至少要使潜艇的上层建筑露出水面,并保证导弹库的后盖露出水面以上相当的高度。在准备发射“天狮星”型巡航导弹时,“大比目鱼”号核潜艇上有关部门的艇员首先对放置在导弹库内的“天狮星”型巡航导弹进行必要的检测。当该艇上浮到水面之后,打开导弹库的后盖,把导弹从导弹库中拉出,放到该艇上甲板的发射装置。然后把导弹库后盖关闭,再把发射装置调到适当的仰角进行发射。当第一枚“天狮星”型巡航导弹发射离艇之后,“大比目鱼”号核潜艇重新下潜,潜航到另外一个地点之后再进行第二次发射。“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每次只能发射一枚“天狮星”型巡航导弹。在每一次导弹的发射过程中,潜艇的上浮、导弹在发射装置上的定位以及发射装置仰角的调整等均受到海情和气象条件的影响。不仅如此,潜艇水面发射导弹严重地破坏了潜艇的隐蔽性,使得潜艇自身极易遭到敌人的反击。

(“大比目鱼”号于1957年4月11日开工建造,1959年1月9日下水,1960年1月4日服役,造价为4500万美元。水面排水量3845吨,水下排水量4895吨,主尺度106.7*8.8*6.1米。最初是按照常规动力潜艇设计,后期又应急改为核动力潜艇,因此改进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在原艇体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核反应堆舱段,这使得其长度达到了103.7米,是当时最长的核潜艇。从外形上看,首柱为垂直形态,上甲板为平直状态,指挥台围壳位于潜艇中间位置。首水平舵采用折叠结构,不使用时向上收起。“天狮星”导弹库的后盖整流罩稍稍突起于上甲板上。

“大比目鱼”号的耐压艇体内部舱室分为七个舱室,依次是导弹库兼首鱼雷舱、军官舱、导弹控制舱、指挥舱、反应堆舱、主机/辅机舱、尾鱼雷舱。主要攻击武器是2枚“天狮星”II巡航导弹。此外还装备了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首位各2具。主要声纳为AN/BQR-2型和BQS-4型声纳。其装备了S3W型压水堆,主机是2台带有齿轮传动装置的汽轮机,总功率6600轴马力。该艇采用双轴、双螺旋桨的推进方式。水面最高航速18节,水下最高航速16节。

从隐蔽性的角度来看,“大比目鱼”号存在严重不足,该艇必须浮上水面后才能发射导弹,另外发射程序繁琐且携带的2枚“天狮星”导弹不能齐射,只能分两次发射。每次发射过程都受海情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按照最初的设计,“大比目鱼”号将装备“天狮星”II巡航导弹,但当“大比目鱼”号服役时“天狮星”II的研制计划已中止,这使得“大比目鱼”号只能装载“天狮星”I导弹。从尺寸上看,“天狮星”II的长度是“天狮星”I的两倍多,因此最初设计装2枚“天狮星”II的弹库可容纳5枚“天狮星”I。1960年3月25日,“大比目鱼”号在夏威夷海域成功进行了“天狮星”I导弹的发射试验,随后该艇携带安装了核弹头的“天狮星”I开始执行海上战略巡航值班,成为美国海军第一艘装备战略核武器的核潜艇。

在1960年代初期,美国拥有了5艘“天狮星”巡航导弹潜艇,其中包括“大比目鱼”号。从1956年代末期到1964年,这5艘潜艇部署在西大西洋执行海上作战巡逻任务,随时保证有4枚以上的“天狮星”导弹瞄准苏联西伯利亚地区。1964年,随着装备“北极星”弹道导弹的核潜艇派往太平洋地区执行作战巡逻任务,“天狮星”巡航导弹潜艇的使命便宣告终止。
1965年“大比目鱼”号被改装为辅助性核潜艇,美国珍珠港海军造船厂进行了改装工作。改装后的“大比目鱼”号首鱼雷发射管增加到了4具,推进装置也得到了改进,导弹库得以保留。改装后该艇艇员人数由119名(11名军官108名士兵)减少为97名(9名军官88名士兵)。

最初计划建造4艘大比目鱼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后三艘较“大比目鱼”号有较大的设计变更,水面排水量由3845吨减少到3500吨,水下排水量由4895吨减少到4000吨,长度增加到109.7米,每艘都有2个导弹库,,比“大比目鱼”号的打击威力增加了一倍。由于“天狮星”II计划的取消,后三艘在建造阶段被改为长尾鲨级攻击型核潜艇。“大比目鱼”号于1986年4月30日退役。

从战后美国海军潜艇的发展来看,1950年代“天狮星”巡航导弹的研制是潜艇由战术武器系统向战略武器系统转变的开端,它把导弹与潜艇的结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大比目鱼”号作为这个重大转变的衔接和过渡,在美国海军潜艇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SSGN 578 USS Halibut “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

建造厂家:玛尔岛海军造船厂
开工日期:1957.4.11
下水日期:1959.1.9
服役日期:1960.1.4
退役日期:1986.4.3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1
大比目鱼号SSN
587
开工日期:4/11/1957
下水日期:1/9/1959
服役日期:1/4/1960
退役日期:6/30/1976
HALIBUT
比目鱼号SSGN
587美国的第一艘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可装3枚重11吨、超音速飞行,射程1852千米的天狮星II型导弹。或5枚天狮星I型导弹。由于当时水下发射技术没有解决,仍采用水面状态发射。当1959年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建成后,美国中止了巡航导弹潜艇的发展。
性能数据:
艇长:106.6米
艇宽:8.9米
吃水:8.8米
排水量:水上3,655吨
水下5,000吨
动力装置:1座S3G型压水反应堆
航速:水上15节
水下20节
潜深:
220米
武器装备:6具533mm鱼类发射管,1具巡航导弹发射架
电子设备:
艇员编制:88人(军官10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