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全球最强的朝代:大明王朝怎么就覆灭了

如题所述

一、贪财的皇帝——万历皇帝对朝政兴致缺缺,对修真却情有独钟,这位皇帝将三十年光阴全部投注到修道之中,甚至,连早朝都不去了,不知臣中大臣更换,很多大臣甚至一直没见过皇帝,政治逐渐开始腐败,党争内乱激烈,争权夺利,国力下降。除了修真这项爱好外,万历皇帝还做好了长生不老后的物质准备,那就是——捞钱,疯狂捞钱。
按理说,国家财政收支都明确的账目,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侵吞,否则,岂不天下大乱?所以,若想要扩充皇宫内库还得另想办法。就这样,万历皇帝把主意打到朝廷的官员身上,万历皇帝觉得:“许多官员在任期间能够吃得脑满肠肥,所藏家底必然丰厚,索性找个理由将其查抄,让自己填饱肚子。”

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万历皇帝尚有所收敛,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就开始“大展拳脚”了,之后,开始抓官员的小辫子,借机查抄官员财产。后来,聪明的万历皇帝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民脂民膏经官员之手必定会被剥层皮,若想收获最大利益还得直接剥削老百姓。最终,索性派出太监在全国各地搜刮百姓,而太监成了背黑锅的最佳人选。
在万历皇帝死后倒是给后代留下了一笔大钱。继任的太子也没有仔细的教导,而且接位一年不到就亡于春药,也就是红丸案,然后,是天启这个木匠皇帝上台... ...

二、“上行下效”的官员——有了皇帝在前头做出“表率”,地方官和土豪乡绅们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由于,明朝自朱元璋一开始就限制了官员收入,所以,明朝官员必须得绞尽脑汁赚外快,这也使得大明官场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朱元璋的初衷,逐渐变得更加贪腐。
关于明朝官员是如何贪赃枉法的,《明朝那些事儿》里说的十分生动,在此本人便不赘述了,而是单讲讲官员与当地土豪是如何勾结的。明朝的地方官的任用为了避嫌通常会选用异地官员,这就使得官员对当地民情十分陌生。每逢地方官就任,时常有土豪们站出来表示支持工作,而双方暗地里开始勾结,沆瀣一气鱼肉乡里,有点像是电影《让子弹飞》中官绅勾结的意思。
人浮于事,再加上东林党人空谈误事,表面清高,实则贪鄙不堪,由此,就彻底动摇了明王朝国本。

三、不堪重负的农民——有许多人觉得大明的覆灭实属偶然,甚至,拿出诸如裁撤驿卒等事件说事,其实,这些都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稻草罢了。
明亡前四十年万历皇帝与官场的乱象使老百姓成了直接的受害者,古往今来老百姓要求的不过是一口饱饭,倘若,连温饱都无法满足则不免铤而走险。这一时期的老百姓缺的是一个起义领袖,只要有人起了带头作用,劳苦大众必定会群起响应。
可以说,我国存在了千年的额封建制度早已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可惜,根深蒂固的思想让明朝历代统治者意识不到这一点,仍选择保持旧制,最终,使国家无法适应变革,再想整顿的时候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明这棵大树被外力推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