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思想到底以什么为主?实际应用又是什么?

王守仁号阳明先生,非演员王阳明

王阳明强调对真理的探求必须以自身诚意,切实笃行,要知行并进。 他认为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作者吕峥认为,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行合一就是指人内心深处真实的需求,和外在的行为实践是高度统一的——你是怎么想的,就是怎么说的,你是怎么说的,就是怎么做的。

实际应用我摘抄了知乎一个比较通俗的应用:第一 心即理万事万物的规律只在你的心里,心外无理!以前,做事会遵照领导的指导来做事,因为他是前辈,是权威。但是相同的方法,我做确起不到好的效果,干不成事。然后是相互指责与埋怨,可想而知,以后工作的是怎样的不顺利。通过分析,领导的指导是他的心(对事物的理),而我的心对他的指导是排斥的,但是选择屈服于管理而执行,导致不好的结果!以此以后,我选择遵从自己的心,做事果然有啦改观,能干成事!然而,能干成事,也有坏处!好心就干成好事,坏心就干成坏事!

第二 致良知能干事后,就有一定的能力!在社会上做事会碰到很多的问题,很多干才被人利用,被人蛊惑,对社会造成很大的破坏。这时就需要,认清事实,仔细分辨,做事要摸着良心做!王圣告诉我们,良知会指引我们正道!但很多时候,知道事情怎么办,实际确办不好。那又如何?

第三 知行合一有时候我们答复领导说:“知道了。”但是做完后,确不是领导想要的!这个知道,就是知行分离啦!是个假知道!只有说到做到,做啦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2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第2个回答  2018-12-12
明代的王阳明,以退为进,隐忍,善谋,一大批明代的高官,有名的大学儒,都是他学生
第3个回答  2018-12-13
我个人理解:心学的核心是每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本能,按照自己理解的圣贤准则要求自己,就能成为圣贤。这个就比较模糊,也是为啥王阳明死后门徒迅速分裂为两派,都说自己得到心学真传。现在很流行知行合一的处世准则。有好有坏吧,好的一点是能够为以知推行,又能以行促知。能够灵活调动各种资源把事情做好,坏的一点是自认为自己坚持的就是圣贤之道,最好的例子是日本明治维新一直奉行心学,虽然国力强盛了,但对侵略中国一直没有忏悔的意思
第4个回答  2018-12-12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可以用一首诗概括“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的心学对我们的现实是有指导意义的,但要结合他的生平事迹方可明其万一,刻苦专研十年,并身体力行,当有小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