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被打了,怎么办?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9

很多妈妈留言问:“如果孩子被打了,该怎么办?”

果果在1岁多时就遭遇过“被打”。

当时是在早教班的走廊里,果果在玩镶嵌在墙上的玩具,一个看上去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在姥姥和妈妈的陪同下也跑过来玩。但他想独占玩具,又不会用语言表达,就一直用脚踢果果,想让果果走开。

男孩的妈妈正低头在包里找东西,顾不上管;老人只在男孩伸脚踹人的时候,语气很温柔地示意性说一句:“你别管人家,人家也想玩。”对孩子几乎没有约束力。

我隔开两米站在对面墙边,一方面因为走廊来来去去有人通过,我们不能都堵在一处,另一方面我看那个男孩没能造成很大伤害,想看果果怎么解决。

结果下一秒,果果的反应让我也吃了一惊。

男孩再次伸脚踹果果身上的时候,她停下了手里的玩具,观察了男孩3秒钟,然后转过身子,正对着这个男孩,抬起双手放在他的脸颊两边,“啪、啪”,用双手连拍了他的脸两下!

这个男孩应该从没想过果果会还手,立刻“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男孩的妈妈从包里抬起头,错愕地看着我,说:“你们也这么厉害啊?!”转而对着儿子,半开玩笑地说:“哭什么哭,行了行了,这下遇到比你还厉害的,怂了吧?”

我不想评论对方的家庭教育,世间的家长千千万,我们很难去干涉别人。就说说咱自己吧:孩子被打了,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呢?

孩子被打,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这个问题如果我们问幼教老师,或者翻开中外任何一本育儿书,包括《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答案都是否定的。从现代社会文明的角度来说,体罚、暴力肯定都是不对的。

然而,如果这个问题拿来问家长,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

很多妈妈给我留言说,也曾想看看孩子被打、被抢玩具时会怎么做,但发现孩子只会忍着,或者哭,甚至有的宝宝一再被打也不敢还手,当妈的自然会有忧虑——“孩子性格这么懦弱,如果上了幼儿园被欺负怎么办?”

以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暴力是一回事,自卫能力是另一回事。

说实话,直到果果上幼儿园之前,在“孩子被打”的问题上,我的心态都挺“圣母”的。包括刚才提到在早教班那次,果果反击之后,我也有拉起她的手,对她讲:“小朋友其实是有话没说清,打人是不对的。”

但今年9月,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有一天回家告诉我,被一个男同学打了,我发现自己心里“咯噔”一下。

原来,以前觉得很镇定,觉得“无论如何我们做好自己”,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我能在场。我在场,我就能够知道来龙去脉,能够提供支持和保护。

但孩子是会长大的,很快就会脱离我的视线。既非亲眼所见,事后我很难去理清和判断,也无法弥补孩子在当下可能受到的伤害。

想到这里,我自然会心里一紧。但比起焦虑,我更认清了一件事:正因为孩子终将长大,我必须教会孩子聪明地处理这些情况,而不是一味地“圣母”,或特别激烈地急于保护。

她现在每一天与小朋友们相处,都是在为未来步入社会进行演练。也许一开始难免会遇到一些“吃亏”和小小的“伤害”,但我没必要计较眼前一两次的得失,更重要是我能否帮助孩子从中学到什么,逐步锻炼高情商的社交能力(咱们下面讨论的话题,主要针对3岁以后已经步入社交环境的孩子,小宝宝主要还是需要大人在场陪伴)。

谈还手之前,先学会表达拒绝

所谓“聪明地处理这些情况”、“为未来社交打基础”,我自然联想到成人世界,如果我们遇到“打人”会怎么样?是不是每次都要扑上去剑拔弩张地厮打?还是每次都能特别冷静、耐心理论?

应该都不是吧,我们恐怕会先察言观色,暗自揣度——对方是不是个能讲理的人;对方的暴力倾向有多严重;自己和对方体格、力气是否悬殊,先自保再报警是否更明智??等等。这些换到孩子身上,其实是同样适用的。

所以,在“孩子被打”这个话题上,比起争论“要不要教孩子还手”,我倒觉得,在谈还手之前,先教孩子学会拒绝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至少,要先学会说“不”。

3岁的孩子,是有语言能力的,学会说“不”和学会说“想要”一样重要。“我想要吃饭”、“我想要喝水”、“我想要上厕所”等等,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而清晰地说出“不”、表达拒绝,则是保护自己的先决条件。

说“不”并不是任性,而是自信、不怯懦。例如,美国儿科学会对于孩子被打,给出建议就是:

1、直视欺负人一方的眼睛,大声告诉他STOP

2、笔直站立,保持镇定

3、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对方,“我不喜欢你的行为。”或“请不要这样对我说话。”

4、径直走开

5、如果对方还跟着你,向其他成年人求救

学龄前,尤其是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打人,有时候不是故意的,可能是一时情急语言表达跟不上,有时可能是开玩笑或者争夺一些东西,但通常是一次性的行为事件,也就是说,和“欺负”、“霸凌”是有根本区别的。

所以,被打的时候,如果孩子能够清晰、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拒绝,表现出强大的气场,大多数情况下对方是不敢继续纠缠的。

一方面,这能避免两个孩子进一步的肢体冲突,发生更多危险;另一方面,我们能很好地向孩子传达“不鼓励暴力”的理念——对方打人是不对的,即使我不还手,也不代表我就是懦弱,我能够勇敢地捍卫自己。

不主动打人,但是有自卫的能力

我也看过很多育儿文章,在回答“要不要还手”时,都生怕自己宣扬了“以暴制暴”不再“科学”了,绕着圈子隔靴搔痒。我没那么多包袱。果果刚好处于进入社交、建立价值观的阶段,这两年在陪伴她长大的过程中,我是真的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我要传递给孩子什么样的观念,又是否能够让她懂得保护好自己,这二者矛不矛盾??

后来我想通了,从根本上,我们就不应该将“暴力”和“自卫”混为一谈。这个世界不是什么都是非黑即白。如果我单纯告诉孩子“还手是不对的”,那么很有可能,只是粗暴地剥夺了孩子的判断能力和自卫意识。

虽然,在早教班上、公园里、幼儿园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她遇到的可能只是同龄人之间的一次性小矛盾,家长老师在旁也能帮着化解;但不排除以后,随着年龄增长、环境变化,她有可能会遭遇“恶意”、“欺负”的袭击。

无论何时何地,孩子都应该知道,不被人随意地伤害,是他/她最基本的生存权利。

当然,自卫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前面提到的,表达拒绝、勇敢地说“不”,就是一种自卫。向老师或家长、警察等成年人求助,也是自卫。除此之外,在必要的时候,有能力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做出还击,也是一种自卫。

所以,我不会一刀切地告诉孩子,“还击就是不对的”或是“不应该还击”这样的话,但是等孩子再大一点,能理解更强一点,我会对她说——

“使用武力还击有时会有效,但在很多时候未必明智,也有可能给你带来更多的伤害,希望你能够聪明地选择自卫方法。你也要永远记得,无论何时,发生了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来和妈妈/爸爸商量,我们会尽可能地给你提供帮助。”

孩子被打,家长还能做什么?

那么,除了“让不让孩子还手”之外,遇到孩子被打,我们当父母的还能做什么?

第一、别炸毛、别焦虑

我曾看到,有个妈妈非常生气地把幼儿园监控截图发到群里,原因是班里一个同学把她儿子推倒了,看上去是故意的,但老师没管。她对推人的小朋友很生气,对老师“不作为”也很生气,分别找老师和对方家长理论。

我很理解这个妈妈心疼孩子,但从监控来看,孩子并没当回事,自己站起来继续蹦蹦跳跳玩耍,那个小朋友也没有再去骚扰他。或许在老师眼里,这种小朋友们能自行解决的冲突、情绪,并不需要介入。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我们当家长的首先应该保持理智。就像我前面说过的,孩子终将长大,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紧盯、分分秒秒保护他不能有一丝一毫磕碰,更重要的是他能否从中获得成长。

遇事先分清楚情况,如果是安全问题、原则问题,当然要采取行动。如果是正常小冲撞,一上来就着急、焦虑,这些情绪不但会蒙蔽了我们的方向,也会传递给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别逼迫孩子非长成我们期待的样子

经常有妈妈跟我说:“我家孩子胆小,玩具被抢了、被打了也不敢反抗,我教他打人,他都不敢,一个男孩子性格那么懦弱,以后可怎么办?”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不打人懦弱,孩子不是非要长成我们期待中的样子。例如,为什么男孩子就必须勇猛?有的家长甚至宁愿接受孩子调皮一些,也不喜欢孩子安静、胆小——但你可知道,你越把孩子往前推,他越会往后躲。因为他觉得,你不喜欢他的样子。

如果仔细观察,遇事往后躲、不愿意自己直面的孩子,家里至少有一个人对他要求比较严苛。家长眼中的“怯懦”,其实是孩子的不自信,而不自信的来源正是不适当的批评——

“你怎么胆子怎么小呢?”、“哭什么哭,这都害怕!”、“你就不能打回去吗?就知道躲!你看别的孩子胆子多大!”??这些话会让孩子更加不自信,不愿意迈步向前,因为如果他在外面受到伤害,回到爸爸妈妈这里也是退无可退。

所以不要再逼孩子了,要相信只要我们给他足够的空间和鼓励,他自然而然会越来越好,他会成就自己的样貌,甚至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有光彩。

第三,适当介入,帮孩子疏导情绪

如果孩子被打,没有选择自己反击,而是寻求第三方的帮助,例如告诉老师和家长,那么比起认定孩子“怯懦”,我们首先应该感到庆幸——孩子懂得打人的行为是错误的,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孩子都已经发出了求救信号,我们断不要盲目地鼓励孩子“自己解决”,也不要怒气冲冲地报复,理智地和老师、对方家长沟通,如果能有效阻止孩子受他人欺负,孩子从爸爸妈妈这里获得的安全感会大大增加。

有的时候,孩子会和爸爸妈妈说被打了,但只是普通的小矛盾,也并不需要父母介入。这时比起干心疼,更重要的是帮孩子疏导情绪:

“其他小朋友打你是不对的,你能够清楚地告诉他,保护了自己,做得很好。如果这个小朋友能改正,你们还可以继续做朋友”等等,帮助孩子平复心情,能谅解他人也是自己的成长。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在家不要打孩子

如果家长在家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么咱们在整篇文章里探讨的话题就都不存在了。自己在家都可以肆意打孩子,又何必担心他出去被打?要知道,外人给的伤害,永远没有父母给的伤害来得重。

虽然育儿这张考卷并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总有一些底线。我们的成绩都写在许多年以后,孩子的未来里。所以,不要小看此刻的坚持和认真,毕竟,孩子给我们的回馈,远比任何分数都珍贵得多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08

一、建议教孩子的自我保护方法: 1、面对面严肃地说“请不要碰我”。 2、大声地说 “不许你打我”。 3、用手用力地推开他。

二、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回家告诉父母他被小朋友打了时,父母一定要冷静,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适时表达自己的共鸣,认可他的情绪,千万不要大声责备孩子“你是猪脑子啊,他打你,你不知道还手啊”。父母的倾听与认可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站在他这边的,并能产生足够的底气去解决矛盾;如果父母一味地责备孩子,只会让孩子更加胆怯,甚至以后不敢把自己被打的事告诉父母。

三、仔细分析原因,判断谁是谁非当我们表达完自己的共情以后,父母接下来就需要寻根究底地分析原因。比如,“他为什么打你啊?你有没有抢他的玩具?”如果孩子回答“是”,有错在先,那么父母不能偏坦孩子的错误,要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孩子没有错,那父母就要安慰一下孩子,并引导他去解决问题。

四、父母置身事外,关注但不干涉。当父母安静地听完孩子的表述以后,不要急着去找老师打抱不平,而应该安静地问问孩子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孩子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比如可以选择打回去,也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主持公道,还可以让他给你道歉,你也可以选择不跟他玩……至于具体怎么解决,让孩子自己拿主意,父母最好置身事外,不横加干涉。

五、交给老师解决。如果孩子实在无力解决,或者出现了严重的打人问题,那父母就要跟老师交涉,交给老师去解决。父母用行动告诉孩子,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

扩展资料

幼儿园,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纳三至六周岁的幼儿。

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

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决定教学内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幼儿园

第3个回答  2018-10-16
还是得好好教育孩子,并且也要打人的父母出面道歉,树立正确的观念,不然孩子会很懦弱!
第4个回答  2019-07-13
验伤报警,小孩子打架打人不管?你们有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如果大人打小孩子,构成伤害,叫他嚣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