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枣”的诗句有哪些?

如题所述

1、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唐代:李贺

译文:大锅里煮熟的,只是那普通的糯米;春天的庭院,只有小枣树花嫩又稀。

2、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先秦 佚名《国风·豳风·七月》

译文: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

3、新枣未全赤,晚瓜有余馨。——《秋游原上》唐代白居易

译文:新的枣子还没有完全成熟红透,但快要下架收尾的西瓜却仍然散发着浸人的香味。

4、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宋代辛弃疾

译文:西风起了,山园里的梨、枣等果实都成熟了。一群嘴馋贪吃的小孩子,手握着长长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树上的梨和枣。

5、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唐代 杜甫

译文: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3

1、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代: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缲 通:缫)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赏析: 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2、又呈吴郎

唐代: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赏析: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诗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诗人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像“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3、百忧集行

唐代: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赏析: 杜甫在《进雕赋表》中,称自己的作品善于“沉郁顿挫”。这也表现在《百忧集行》中。它“悲愤慷慨,郁结于中”,“沉郁苍凉,跳跃动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诗人不幸的遭遇,切身的体验,内心的痛楚,在诗中化为一股股情感流 。它回旋激荡,悲愤呼号,久久不息。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6%9E%A3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