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考行测备考论证中的假设前提是什么呀

如题所述

一、假设的理解

假设是支持作者结论的未明确说明的前提,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桥梁,是作者得出结论所依赖的东西。由于假设是作者显然接受或者理所当然的理解,所以它并没有被表明出来,因此,有时候它具有争论性,要驳倒论证往往也就可以通过揭露前提来完成。当我们发现从表达出的前提得出结论时还缺乏某些环节时,就应该分析其隐含的前提了。比如以下几个例子。

1.东北虎濒临绝种的危机,我们应该保护丹顶鹤。这个论证省略的隐含前提就是:我们应该保护濒临绝种的动物

2.最近,在龙山发现了原始人烧焦的羚羊骨残片,这证明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掌握了取火烧肉的技术。该论证的省略的隐含前提就是:羚羊骨是被人类取火烧焦的。

二、识别假设的方法

要使隐含于论证中的假设被识别出来,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识别假设的一般方法:假设已表述的前提为真,然后查看这些前提若能使结论成立,至少还需要得到什么样前提的支持。再看被省略的前提是否真实,推理过程是否正确。这样省略的前提就是假设。

寻找假设后可以用否定代入的方法加以验证,就是对假设进行否定后,代入到论证中,能够严重削弱题干或使题干论证不成立。我们通过例题来感受一下:

【例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的文化经典与传统仍在生存和延续。在美国,总统手按着《圣经》宣誓就职,小学生每周都要手按胸口背诵“一个在上帝庇护下的国家”的誓言。而在中国,小学生早已不再读经,也没有人手按《论语》宣誓就职,中国已成为一个几乎将文化经典与传统丧失殆尽的国家。

以下哪项陈述是上面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A.小学生读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文化经典与传统的象征

B.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经典与传统具有科学难以替代的作用

C.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西方的文化经典与传统正在走向衰落

D.中国历史上的官员从来没有手按某一部经典宣誓就职的传统

【解析】为使题干论证成立,A是必须假设的,我们可以运用否定代入法进行验证,如果A不成立的话,也就是如果小学生读经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文化经典与传统的象征,那么即使小学生早已不再读经,也不能得出结论——中国已成为一个文化经典与传统几乎丧失殆尽的国家。

【例2】某教师对美国高中生和中国高中生做了一项测试,他问被试者相同的问题“一张A4纸如果对折,最多可以折几次”。结果发现,听到问题后,大部分美国高中生马上开始动手折纸,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能折的次数,而大部分中国高中生听到问题后马上回答:无穷多次。这位教师由此得出结论:美国高中生注重实践,而中国高中生注重理论。

以下哪项是这位教师得出结论所必须假设的?( )

A. 理论与实践是相互对立的

B. 只要开始动手折纸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问题,就是注重实践

C. 只要开始动手折纸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问题,就是不注重理论

D. 只要马上回答“无穷多次”,就是不注重实践

【答案】B

【解析】题干论据:“听到问题后,大部分美国高中生马上开始动手折纸,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能折的次数,而大部分中国高中生听到问题后马上回答:无穷多次”,结论:“美国高中生注重实践,而中国高中生注重理论。B项,题干缺少了在研究对象高中生的不同表现与结论之间的联系,要得到题干的结论,我们还是得在“动手折纸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能折的次数”与注重实践,马上回答“无穷多次”与注重理论之间建立了联系,所以,在这两者之间建立联系,才是结论成立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力度最强的加强方式;A项,题干并未涉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排除;题干只提到了“注重实践”,“注重理论”,没有提到“不注重”,因此排除C、D项;所以,正确选项是B。

所以,在做论证前提假设类题目时,找到论据和结论之间的漏洞是关键,然后在结合选项,选出最能使结论成立的条件。这是做前提假设类题目的方法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7
有各个常见网校的课程
需要的话 分享
第2个回答  2017-10-07
这个问题很详细,你可以去私信一些代课的老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