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调试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题

单元一
1、举例说明你在处理师生矛盾冲突时,如何有效的防止消极情感出现,处逆境而坦然,遇挫折而志坚。

2、谈谈你对“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少的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的理解。

单元二
1、谈谈你对“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慈母、严师、挚友”的理解
2、当学生突发奇想,提出一个与本课知识无关的问题时,你该如何应对?
答:

单元三
1、你认为课程的实施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答:

2、谈谈新课程观下,你是如何培养自己调试能力的?
答:
高分悬赏,为人民服务。

单元一

1、举例说明你在处理师生矛盾冲突时,如何有效的防止消极情感出现,处逆境而坦然,遇挫折而志坚。

答:前年是我工作第一年,记得那天我刚迈进教室,全班同学便哄堂大笑起来,笑声中夹杂着“真像”、“多像啊”的议论声。我走上讲台,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很大的头像。我一眼便看出,画的正是自己的头像。此时此景,我非常恼火,但还是十分平静微笑着对同学们说:“画得多好啊,确实像,希望这位同学把画画这个特长发挥下去。”接着开始上起始课。从自己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谈到农村孩子上学的艰难;从语文的重要性谈到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从本学期语文教材改革谈到对学生们学好语文的要求。45分钟不知不觉过去了,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我惋惜地说:“本来还想帮同学们预习一下新课的内容,但时间不够用了。”学生们会意了,不少同学把责备的目光投向了画像的同学,这位同学也愧疚地低下了头。

在课堂上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以后,倘若不是采取上述的方法处理,而是板着脸,横眉竖目,怒喝一声:“谁在黑板上乱画,给我站出来!”其结果又会是怎样呢?一种情况是画画的同学乖乖地站起来,挨老师一顿训斥,全班同学也因哄笑受到训斥,教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但却埋下了今后新的师生冲突的隐患;另一种情况是每人站起来承认,教师处于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教师也因而怒火中烧,语言失当,引发了师生之间更大的矛盾和冲突。

上述方式,以平和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了进一步的冲突,激励了学生学习机会的难得和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处逆境而坦然,遇挫折而志坚。

2、谈谈你对“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少的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的理解。

答: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实施主体性教学,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并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方面着力培养。教学中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要给予和鼓励,那怕是回答得不正确也应对其精神给予肯定,切忌不能向学生泼冷水。对学生某方面的特长要加以鼓励,对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充分肯定,要运用智能多元理论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多途径的科学评价,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感受和被承认的价值,发现自己进步成长的增长点,从而增强进取向上的信心。

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学习方式要改变,教师角色要重新定位。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和激励者,激励学生进行思考。
单元二

1、谈谈你对“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慈母、严师、挚友”的理解。

答:慈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能克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面对学生的过失,切忌简单、粗暴、冲动的“热处理”,而应持克制、忍让、宽容的态度,以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这就需要多一份“慈母心”。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严师:常言道,“无规矩难以成方圆”。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常规管理,如作业的完成,纪律性问题等。

挚友: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际交往的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

总之,对学生严于要求和宽容大度都是出于一个共同的教育目的,二者并不矛盾。严而不苛刻、慈而不溺爱、宽而有限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交流的必备要诀。

2、当学生突发奇想,提出一个与本课知识无关的问题时,你该如何应对?

答:我在给学生讲解不同使用价值不能相加,不能比较时,用反问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说:“一头牛和一匹马能相加吗?”一名学生脱口而出:“等于两头牲畜。”

我当时一下懵了,但稍冷静一下我对这位同学说:“你说得没有错,但是却扩大了概念的外延,应在一个范围内考虑问题,否则没有意义。这正是我们在哲学上讲要讲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 “

简评:“不同名数不可相加”是个定律,通常学生会说“不可相加”,但这个学生别出心裁,另用一个类名,把两个不同的名称,统合起来,应该说,也有他独立思考的表现,教师应就这一点予以鼓励。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自尊心和荣誉感,只有受到尊重和信赖,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青少年学生尤其这样。他们单纯、热情、积极向上,如果得到师长的尊重、信赖与鼓励,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如果对他们不尊重、信赖,而是歧视、侮辱、压制,那么,其后果不堪设想。
单元三

1、你认为课程的实施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答:所谓“教教材”,就是不看教学对象,只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照本宣科,将知识完完整整的、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不能只“教教材“而是应该“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

“用教材教”,要做到“五有”和“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用教材教”就是要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2、谈谈新课程观下,你是如何培养自己调试能力的?

答: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教师既不能完全放手,袖手旁观,也不能因循守旧。要做到这样并非易事,本人认为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心态

让自己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适应新的位置。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会使你更清晰地审视你的学生和你的工作。

(2)丰富自身

不断地丰富自己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增强研究能力,自己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平时多思考多练笔。丰富自己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大量知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研究性学习学习包》等书籍是必备资料。

(3.)宏观把握

中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关注的范围是有限的,教师应从宏观上把握,帮助学生确定方向、选好题目,把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4) 巧妙引导

明确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学生们初入学校,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他们一遇到问题便会习惯性地向老师询问。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直接帮助他们,那么就失去了学生独立研究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做到巧妙引导。

(5)评价激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学生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让我惊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将老师作为最重要的参照者,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首肯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多承认、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教师角色的转换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信任学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