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人与人互相关爱的故事啊!

如题所述

在土耳其旅游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讲述了一个感人而且令人悲伤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
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援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
两天后,他们在废墟中看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援人员,她便拼命哭喊:“快点救我的女儿,我已经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下去了……”
她7岁的小女儿,就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
救援人员大惊,他们卖力地搬移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多,那么重,他们始终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边。
媒体记者到这儿拍下画面,救援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则苦撑着、等待着……
看着电视上的画面和报纸上的图片,土耳其人都心酸得掉下泪来。
更多的人纷纷放下手边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动。
救援行动从白天进行到深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援人员够着了小女孩,将她拉了出来,但是……她已气绝多时。
母亲急切地问:“我的女儿还活着吗?”
以为女儿还活着,是她苦撑两天唯一的理由和希望。
这名救援人员终于受不了了,他放声大哭:“对,她还活着,我们现在要把她送到医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过去!”
他知道,如果母亲听到女儿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的意志,松手让土石压死自己,所以骗了她。
母亲疲惫地笑了,随后,她也被救出送到医院,她的双手一度僵直无法弯曲。
第二天,土耳其很多报纸上都有一幅她用手撑地的照片,标题是:《这就是母爱》。
导游说:“我是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人,但是看到这篇报道,我哭了。以后每次带团经过这儿,我都会讲这个故事。”
其实不止他哭了,在车上的我们,也哭了…… 每当我看见人家的小狗,就不由得想起我的朋友——欢欢。

欢欢是一只小狗,记得三年前妈妈从姥姥家把它抱回来时,全身毛绒绒的,一双宝石般的大眼睛,可爱极了。我第一眼见到它,就喜欢上了它。从此欢欢就和我形影不离了。欢欢不但可爱而且还很聪明,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跳皮筋,在一旁看着的欢欢突然也跟着我们跳起来,把旁边的人逗得哈哈大笑起来。我对欢欢就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爸爸平时买给我吃的东西,我总要分一半给它吃,欢欢也挺善解人意,每次别人欺负我,它总是追着人家“汪汪”地直叫,直到把那人吓跑为止。

乐极生悲,恶运终于降临到了欢欢头上。

那一天,妈妈买了几袋花花绿绿的象食品一样的东西回来,把它们放到了柜子顶上还嘱咐我让我别碰那东西。我心想:什么好东西,神神秘秘的。肯定是妈妈怕我拿给我的小狗吃,才放得那么高。等妈妈走后,我端来椅子,把那几包东西拿下来一看,花花绿绿的象糖。我对欢欢说:好东西,我先让你饱一饱口福。我把袋子撕开一个小口,倒出几粒,把手伸到欢欢的嘴边让它吃,可是它嗅了嗅却走开了。我生气地说:你这个家伙,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弄到手的东西,给你吃你却不领情。我把欢欢一把抱过来掰开它的嘴硬把这几粒“糖”塞进了欢欢的嘴里。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欢欢无精打采地卧在地上,头低低的垂着,嘴里还流出一些象泡沫的液体,一幅很痛苦的样子。我逗它,它也不动,我的脑子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妈妈回来了看到欢欢的样子,问我怎么回事。我把事情的经过向妈妈说了,妈妈说:“傻儿子,那不是糖,是老鼠药。你没吃我就放心了。”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我把欢欢抱在我的胸前,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欢欢似乎也知道了一切,也流下了两行热泪。它一边用头轻轻地蹭我,一边“呜呜”地叫着,好像在说:“小主人,我不怪你,你也是一番好意……”不一会儿,它在我怀里一动不动了。看着怀里的欢欢,我的心如刀绞,我的泪如泉涌,欢欢是我害死的,我真想抽自己几个嘴巴,如果这个世界上有后悔药吃,我真想吃它一百粒。

我无法原谅自己,从此以后不再养狗。

亲情颂
记得意大利的薄伽丘说过,友谊是一种最神圣的东西。我看不然,人世间最无私、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亲情比友谊重要得多,而人的亲情更是与众不同。
大千世界,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事都会发生,但唯一不变的是亲情,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故事发生在大兴安岭的一次大火中,一只母鸟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把它们送到树下,压到自己的身子下面。虽然母鸟被活活烧死了,但它的孩子却活了下来。
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体现着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都是以一种无私的情怀面对我们,他们情愿自己饿着,也要我们吃饱、穿暖。也许有人会说,我是孤儿,没有父母,哪来的亲情?可你小时候在孤儿院受到的资助,不也洋溢着亲情吗?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亲情重如千钧。可如今有些人认为,亲情一文不值。我惊讶地发现,好多小孩越来越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了,往往只把父母当成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库。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唠叨,总是爱理不理的,好像与己无关。我邻居家的一个小孩,天天都会和父母发生矛盾,只有当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才会想到父母。我还看过一本杂志,有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竟然连自己孩子家的门都进不了,更别想在孩子家吃顿饭了。这些以前闻所未闻的事情,现在也好像司空见惯了。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学派曾经说过,百义孝为先;《读者》杂志也报道过,养育子女是世界上所有动物的本能,而只有人类才会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在万物中唯有我们人类才有的美德,难道也要放弃吗?也要从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消失吗?不,我们决不能放弃,我们要赞颂亲情!否则,我们还有何颜面自称为万物之灵呢?

感受亲情
“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不知是谁轻轻哼了一句,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外婆桥,外婆桥,外婆一定又在把我“瞧”了。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她探着矮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门槛上,踮脚倚门盼望的情景。此时,一股浓浓的亲情如春天那温暖的阳光,洒进我的心田,令我感到幸福无比。
我的外婆是个忠实的耶稣教徒。每天晚上,她总是早早地吃过饭,照例跪在硬梆梆的床上,领着我一起祈祷。因为当时我人还小,外婆怕我跪在太硬的床上吃不消,便找来一个棉花包给我垫上。外婆一辈子没上过学,但她祷告起来还真有一套,可以称得上是“有条不紊”。她每说完一句,我都得在最后添上一个“阿们”。我根本不懂它是什么意思,想必外婆也不会很清楚吧。只觉得和她一唱一和煞是有趣。每天,她都会为儿女子孙们一个个地祈祷:希望这个健康平安,保佑那个一切顺利;当然也免不了许多赞美耶稣的话。然后便是唱歌,这些歌,外婆在平时也会时不时地哼上几句。很多时候,我跪着累了,便偷偷地向她瞥一眼,她仍然不折不扣地跪着。想起外婆多年患有腿病,真担心外婆会撑不住。于是,我便问:“外婆,您累吗?”她吃力地撑起头:“不许打叉,否则会不灵的。”我将信将疑地盯着她,她睁大眼睛,满是一副坚定虔诚的模样。我只好不再说话,无聊地盯着棉花包上发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向耶稣祈祷这类全是迷信,根本不会有什么救世主的保佑。于是,我开始向外婆宣传: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是极不科学的。她听了嘴巴扁扁,苍老的脸一提一提,浑浊的眼中似乎有了泪。看来她被触怒了。是呀,平时亲戚朋友们根本不信这一套,现在连我——这个从小一起陪她祈祷的人都开始怀疑,疏远她了。她颤巍巍地说:“谁说的?心诚的人是准能打动救世主的!”
我不再与外婆争辩,也许她说得有道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老人家并无恶意。祈祷成了她的安慰,她的支柱,她的寄托!
回忆起这些,又想起前些天外婆特意托妈妈送来的棕子。那不时飘着的香味,让我潸然泪下。于是,我不由吟起一首诗:
外婆亲手做成的粽子,
穿越千里,
落在我的餐桌上;
一缕清香,
弥漫着亲情。
我打开粽子,
看见熟香的米粒上,
闪动着亲人的企盼;
一股心酸,直呛心里。
我大口嚼着粽子,
两行热泪,
烫伤了一双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28
泰勒士(Θαλῆς Thales,生活在约公元前585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古希腊七贤之一、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生于希腊繁荣的港口城市米利都城,据说曾游历过埃及等地,并测量过金字塔的高度,还成功预测过一次日蚀。
泰勒士认为万物由水构成,水是万物之源。这种观点可能是因为看到海水蒸发的过程而形成的。据传说他的格言是:"水是最好的"。泰勒士还曾宣称,「万物中皆有神在」。 泰勒士对希腊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阿那克西曼德据说是他的学生。还有传说认为,毕达哥拉斯早年也曾拜访过泰勒士,并听从了他的劝告,前往埃及进行过研究。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生于爱非斯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文章晦涩难懂,富有隐喻。赫拉克利特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他认为冲突使世界充满生气。赫拉克利特还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 赫拉克利特也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断变换,他的名言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苏格拉底因此称赫拉克利特为“流动者”。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理论则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在没有理解恶的时候也就不可能理解善。 赫拉克利特认为神是涵盖整个世界的事物。但他常常用逻各斯(logos,即理性)一词来代替神。他相信世界上有“普遍的理性”来指导大自然发生的每一件事。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希腊文 ∏υθαγόρας,约前580年—前500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生于萨摩斯岛,早年曾游历埃及,后定居意大利南部城市克罗顿,并建立了自己的社团。公元前510年因发生反对派的造反,毕达哥拉斯又搬到梅达彭提翁,直至死去。毕达哥拉斯的哲学思想受到俄耳浦斯的影响,具有一些神秘主义因素。他认为社会中有三类人,而灵魂属于轮回的结果。但同时从毕达哥拉斯开始,希腊哲学开始产生了数学的传统。毕达哥拉斯曾用数学研究乐律,而由此所产生的「和谐」的概念也对以后古希腊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毕达哥拉斯还是在西方第一个发现勾股定理(在西方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Pythagoras' Theorem)的人。
久远劫前,有一位护念众生、慈悲为众的萨波达国王,平日广行布施善法,凡是百姓有所需求,总是能够体察民情,悉心倾听,应愿供给,从不吝惜。
一日,帝释天王的天寿即将终了,心中愁闷不乐。
这时,所有的天龙鬼神见状,不约而同地相继询问:「天王您为什么如此面带愁容?」
帝释回答:「我的生命将尽,死亡的征兆也已经出现。如今佛法已经落没,恐怕再也没有仁慈的大菩萨住世,我不知往后将归向何处,所以心中发愁啊!」
诸天龙鬼神说:「在人世间有一位萨波达王,平日广修菩萨的道法,持戒完满,德行高远,慈愍众生,恩泽惠及有情、福德隆盛;不久之后,就会成佛,您若归投于他,必能长养法身,断诸疑虑!」
帝释天王为了试探萨波达王,因此命令边境护守的王将毗首羯磨:「今天本王想测试萨波达王是否真的慈悲为怀,愍念众生,乃至是不是一位如实修行菩萨道的行者。请你化身为鸽,我将变作大鹰,急追在后,追到萨波达王的座前,你所化作的鸽子佯装出畏惧惶恐的表情,苦苦哀求国王给予保护,如果萨波达王确实心怀仁慈,必定会接受你的归投,这样一来便可速知真假。」
言毕,毗首羯磨便化作一只鸽,帝释天王变成大鹰,凶猛地紧跟在鸽子后方,穷追不舍。
鸽子一路惊慌地飞到萨波达王座前,一见萨波达王,便急急钻进国王腋下,上气不接下气地哀求萨波达王,保护?的小命。
同时间,紧追在后的大鹰也来到了殿前,看到千辛万苦就快到手的鸽子,被萨波达王保护在衣袖之下,便目露凶光地说:「我数日来饥饿难忍,已没有耐心了,你身边的那只鸽子是我觅来的美食,速速归还给我!」
萨波达王见状,缓缓地回答:「朕曾经发愿要救度一切众生、善护一切众生。今日我应该要救护这只鸽子,岂可归还给你,让你杀害生命来祭拜五脏六腑以求温饱呢?」
大鹰更不甘示弱,反唇相讥:「国王您说要救度一切众生,但是今天如果您断绝了我的食物,我同样也活不下去。难道,我就不属于一切众生吗?」
萨波达王于是语带慈祥地询问大鹰:「你需要什么食物充饥?只要能够放过鸽子一命,朕一定尽力满足你的需求!」
「只有刚杀的、热腾腾的肉,我才吃!」大鹰毫不留情地说道。
萨波达王心想:「?要求要吃刚杀的热肉,但是如果我害一以救一,也是不合道理;我既然已发大誓愿要救护一切众生,便应该以自身来救护众生。」
于是萨波达王立即抽刀而出,割下自己身上的一块肉,交给老鹰,用来交换鸽子的性命。
此时大鹰又开口说道:「国王您应当平等对待众生,我虽然属于畜生道,于理也不应偏颇;您若想用此肉来换取鸽子的性命,是否应该用秤子秤看看两者的重量有没有相等?」
萨波达王便叫旁人拿秤子来,将鸽子放在一端,割下的肉放在另一端……。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任凭萨波达王不断割下身上的肉,直到身上的肉都快要割尽,仍然无法平衡在秤子另一端鸽子的重量。
此时,萨波达王使尽力气,踉跄地站起身来,想要以全身爬上秤盘,换取鸽子。顿时,因气力不支,跌落在地而失去了知觉;苏醒后,萨波达王自责着说:「为了救度一切众生,我一定要勇敢地站起来,一切众生坠堕在忧苦大海中,我发心立誓救度一切,为什么还如此地懈怠迷糊!我现在所受的苦,远比众生在地狱中所受的苦少太多了;如今我有智能、禅定、持戒、精进等善法的功德福报,如果还把这短暂无常的肉身当做是苦,那更何况是地狱之中心性迷闷、煎熬大苦的众生呢?」
不顾身肉割尽,血流淌地的痛苦,萨波达王不断地发着大愿。一心想要站起,一次又一次的倒地,依然使力挺身!倒了又起,倒了再起!
老鹰见萨波达王如此,便问道:「现在你应该知道后悔了吧?放下吧!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痛在己身,谁代你苦啊!我还是劝你聪明点,乖乖地把鸽子交给我,这样说不定还可以保住一命,继续享你的人天福报,当个一国之王呢!」
「我一点也不后悔!无始劫来我丧身无数,却丝毫无益于一切众生,如今我愿以此身誓求佛道。」萨波达坚毅地答着。
突然,奇迹似地,萨波达王一股作气地登上了秤盘,两端?时平衡。萨波达王欢喜地喊着:「我做到了!我做到了!秤盘终于平衡了!鸽子终于获救了!」
此时,天地震动,大海扬起波涛,枯树也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天降下香水雨及香花瓣。天神天女目睹这个舍身救生的善行,都共同歌诵道:「是真菩萨,必早成佛。」
这时,大鹰释恢复了帝释天王的原貌,矗立在大王面前道:「你今天做了如此难能可贵的事,你想要得到些什么?」
萨波达王回答:「我发心救护一切众生,不求尊荣快乐,只愿早日悟道成佛。」
「刚才你割损筋肉,痛彻入骨,难道没有丝毫悔意吗?」 「没有。」
「我只见你身体颤抖,气将尽绝,却直说不曾后悔,这话有何凭证?」
萨波达王便回答:「我从始至终,心中没有一点悔恨;如果我所说的属实,就让我的身体即刻平复如初!」萨波达王话一说完,身体果真马上恢复了原貌,真正圆满了救护一切众生的大悲愿行。
此刻,人天同庆,欢喜雀跃,诵扬善行,叹未曾有。
萨波达王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菩萨道的前身。
省思
古之行者,舍身救生,裨于利他的菩萨慈悲胸怀之中,圆满自利的诸善法行;今之群生,舍身求财色名食种种有漏等法,徒在气尽命绝之将近,嗟恨心灵的缺憾与空洞。
古来德人,用有限的生命换取光明无尽的功德法财;时下的众等,却往往是以无尽光明的法身前途,折取生灭无常的世间糟粕。
释迦牟尼佛的萨波达王本生故事,读来壮烈感人,其中的真义却更值得您我反复思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0-28
你看看意林杂志啊,里面很多内容都与我们生活中的亲情,友情,爱情息息相关的,小故事大道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