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宋朝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的主要原因

如题所述

我也认为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但不同的是,这个转折的时间对比不是两宋之前与之后的对比,而是北宋之前与南宋之后的对比,分界更加明显;二是这个转折是从民族性格角度看,中国从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变成了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对于第一个转变,即转变时间,为什么是北宋与南宋之间,而不是大历史观念上的两宋之前与两宋之后,原因主义是在民族性格这个维度上,南北宋差别之大,已经突破了一般历史问题的渐变特征,它更接近于一种突变的变化。如渐变性事件,像经济重心南移,从魏晋南北朝就开始明显出现,直至南宋最终完成,前后历经千年。但南北宋的民族性格转变是十分突然的,而且不是波浪式转变(进两步退一步),而是一气呵成,北宋灭亡之前,中国更多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基本没有例外,南宋之后,中国变成了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此后也没有反复,基本没有例外,这是很有意思的历史转变。

对于第二转变,何谓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又何谓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对于前者,最明显的是先秦时期,中国是实打实的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甚至可以说是理想的理想主义者,重心落在理想主义者上,就是说中国人的最高理想、最高追求、梦想中的社会是理想主义,如君子死节、士可杀不可辱等等,充满理想主义色彩。

然而,先秦之后直至北宋灭亡,中国的民族性格更多是以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而存在,即我们的追求、最高理想仍然是理想主义,仍然是大同社会、是桃花源、是贞观之治,但是,在具体的追求手段上,已经十分现实了,所以才会出现刘邦、曹操之流,他们的做法在先秦时代是被鄙视并以行动加以拒绝的,然而先秦直至北宋灭亡,追求理想主义的路上采取的现实手段,已经不再为大家所不齿,刘邦弃父、曹孟德奸雄,尽管大家觉得没那么光彩,但为求目的达成,大家已经不苛求过程的完美了。甚至唐太宗治下出现贞观之治,大家也不吝惜对他的赞美,反倒是宣武门之变杀兄迫父之举,也变得没那么不可宽恕了,这在孔子所倡导的“周礼”之下是不可饶恕的。

最后,南北宋的区别,最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北宋无将、南宋无相”,注意后半句“南宋无相”,也就是说,文官阶层的最顶层在南宋已经烂掉了,北宋一朝赵普、韩琦、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任何一个人拿出来都可以说是良相,尽管有些人的政治主张没有实现、变法失败,但并不影响社会对这个人人品的认可。然而,南宋的宰相如秦桧、韩侂胄(这个争议很大)、史弥远、贾似道等,无一不是史上有名的奸臣。如果是一代两代的个案,可以认为是历史的随机,但是如此系统性、大规模集中出现名臣或是奸臣,就不得不说是历史的必然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