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院士、王策教授、伍晖教授等团队关于“纳米纤维”的4篇研究论文

如题所述

【易丝科技精选】深度解读四位顶尖学者团队的纳米纤维研究突破



在科技前沿,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军院士、吉林大学王策教授、清华大学伍晖教授和吉林大学孙鹏教授的团队联手为我们揭示了纳米纤维在众多领域的革新应用。本期,我们聚焦他们的四篇重要论文,涉及皮肤传感器、快速油水分离、多功能柔性传感和陶瓷纤维气凝胶的革命性进展。



首先,王策教授的团队在《Nano Energy》上展示了具有定向排汗功能的Janus纳米纺织品(IF 17.6)。他们通过静电纺丝与喷雾技术,构建了全纳米纤维结构,解决了电子皮肤湿度问题。Janus纺织品由HPAN/BNNS纳米片和TPU纳米纤维膜组成,通过内外层的协同作用,实现了皮肤表面的湿度控制,保证了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创新点:

    创新点1:Janus纺织品的排汗设计,有效导出汗液,保持皮肤干燥。
    创新点2: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达到78.10 V,0.16μA,3.31 W m-2,提高皮肤传感器的性能。

接着,马军院士团队在《Sci. Adv》上介绍了一种生物降解的超亲水纳米纤维膜,用于高效油水分离。通过静电纺丝策略,他们实现了环保的聚乳酸膜,对含油废水处理带来显著改进。


创新点:

    创新点1:H-PLA-AS膜的分离性能优异,环保降解,提升处理效率。
    创新点2:聚氧化乙烯增强膜亲水性,防止污染并加速油水分离。

孙鹏教授团队在《Nano Energy》中展示了防水透气的多功能传感器,应用于水下触觉和氨气监测。他们通过复合纤维结构设计,提升传感器的敏感性和环境适应性。


创新点:

    创新点1:多层纤维结构的氨传感器,结合疏水和吸湿特性,增强抗湿性能。
    创新点2:传感器的透气防水性,拓展了在水下应用的广泛性。

最后,伍晖教授团队在《Nat. Commun》中实现了大规模制备超细陶瓷纤维气凝胶。他们通过创新的碎冰模板法,解决了大尺寸材料制备的难题。


创新点:

    创新点1:碎冰模板法提高冷冻效率,扩大材料制备规模和效率。
    创新点2:Al2O3·SiO2纳米纤维气凝胶,展现优异的性能,如低密度、超弹性及超低热导率。


这些研究成果无疑为纳米纤维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期待未来这些创新将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科技的进步,源于对细节的精细把控与创新思维的碰撞,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些科研成果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