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自卑与超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这个人的动作、表情、态度、习惯、特征等都是他个人对于“生活意义”理解的表露。他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蕴含着对这个世界的态度,而他自己似乎也对此深信不疑。我们仿佛能听到它向世人宣告:世界就是以这样的形态存在的,而我就是这个样子。

经过个体心理学专家论证:对于每个个体来讲,生活中的多数问题都可以包含于 社会、性别及职业 这三个领域之内。

我们所说的真正的“生活意义”是有标准的: 他们一定是所有人都能够共同享有,是共同的意义,是可以被很多人确定为有效的意义 。

生活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引发别人的关注和兴趣,并与他人进行互惠合作。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行为会被同伴的兴趣所影响,每当他们遇到挫折时,都会找到最合适的方法,那就是避免和他人发生利益上的正面冲突。

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需要人与人的合作,任何工作的完成都需要以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的方式而完成。因此,只有理解正确的“生活意义”是在于贡献自己的力量之后,才能成功的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一定要开拓新的生活,我们有能力这样做,同时,这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具有开创性的工作非我莫属!如果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能采取合作的形式来面对生活,那么人类社会必定会不断地进步。

我们是单个的个人,对自己的行动要负责,要找到我们人生的意义。

现代人生活在这样一种错觉之下:他似乎很明白自己的追求,但事实上,他追求的不过是别人期望他去追求的东西罢了。

不能自发地作为,不能表达一个人真正的感觉与想法,以及因此而必须做作虚伪,这些都是感到自卑与懦弱的根本致因。

从广义上讲,出生只是生的开始,个人的整个一生不是别的而是自己不断诞生的过程。

第二章  心灵与肉体

心灵和肉体归根结底都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部分,都是生活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在将生活视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上来了解他们的关系。

人类对未来的预见能力一定会有长远的发展,人类也会为自己所定下的目标而努力,以便巩固人类在所处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在每个个体身上,我们都可以发现,除却一切向部分目标迈进的行为之后,我们还有一个较为单一的动作,那便是: 我们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想要获得一种安全感、想要一种稳固的地位。 这样的安全感是指:我们已经克服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我们已经拥有了最终的胜利。由于这样的目标,我们的所有行为都需要协调成为一个整体。心灵和肉体似乎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不得不发展,最终成为整体的。

为了达到安全的既定目标,在我们心里深处,必须让目标的形象更具体一些,因此要计算好安全限度。并且要保证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走,才可以靠近它。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他会保持某种错误,当假如连明确的目标都没有,这压根就不能产生行动。

一切心灵上的偏颇,都是在选择行动目标时产生的错误。

当一个人定下自己的目标后,感情就绝对不会与其生活方式背道而驰,这个时候,感情会为了现实需要而主动去配合个体发展。

愤怒只是控制一个人或某种情境的一种方式,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产生愤怒时的生理状况而得到满足感。我们必须承认,心理学有研究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对象是:每个人的身体或心灵的表现都需要以天生条件作为基础,然而,我们的目光却集中在如何运用这些条件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上。

在一个人人生最初的4-5年里,我们关注的是构建灵魂的整体性,并将灵魂和肉体联系起来。我们会利用遗传和后天环境中获得的各种信息,对他们进行修正,以便以此作为目标来获取个人优越感。在第五年圆满画上句号的时候,一个人的人格就已经成了定局,比如它赋予生活怎样的意义,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样的,它达到目标的方法有哪些,他的情绪是怎样的,等等。虽然,在之后的岁月中这些都可能改变,但是,改变的前提是他必须重新前形成的错误模式中摆脱出来。就像就是他之前的所有行为都和他对生活的态度相一致,同样的,现在的行为也需要和他对生活的新态度保持一致。

个体是通过他的感官来了解外界环境,并从中捕获信息的。因此,从一个人如何训练自身可以看出:他希望从环境中捕获哪些信息,以及他将怎样利用这些经验。倘若我们注意他们观察和聆听的方法,以及哪些东西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我们就可以充分了解他们,也就是说,他们的举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一个人的举手投足,我们可以判断出他的身体受过什么样的训练,以及他怎样利用这些器官来选取他要捕获的信息。一个人的行为永远是被其认定的生活意义所限制的。

身体的发展是受到心灵影响的,他可以把反应心灵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在个体心理学领域内,我们关注的是统一的心灵,是灵魂本身。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个体赋予自身及所处世界的意义,以及他们的奋斗方向、目标、生活方式。到目前为止,通过观察个体的合作能力来判断他们的心理差异,是一种最有效的途径。

第三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

自卑情节定义:如果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一个人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做自卑情结。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自卑情结会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眼泪、愤怒、歉意等。 因为自卑感会让一个人感到焦虑,因此他就会寻找优越感来补偿自己的情绪,但是,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将真正的问题掩藏起来。于是,他的活动受到了限制,他会致力于如何避免失败,而不是努力解决问题。困难所带给他的只剩下彷徨、犹豫和退却了。

每个人都想要获得优越感,都会树立各自的目标。目标的建立是一个人生活意义为基础的,而这种生活意义往往不只停留在口头上。

优越感的目标同样也不是一个静态的点,而是在不断的摸索和推测中确定下来的,它是一种动态的去想,是生活奋斗的目标。

一个人总会不断调整他的行为来适应被具体化了的目标。在这些条件的限制下,一个人会不断靠近他的目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他都会想方设法实现他的“生活意义”和他争取优越感的“终极目标”。

只有那些在为自身奋斗的同时可以有利于他人的人,才足以对付并解决所有的生活问题,他们前进的方式也是对他人有益的。如果我们采取这样的方式为人处世,就会发现,我们可以轻易的让他们悔悟。合作是人类最大的共同点,也是人类衡量价值和成功的基础。很多合作都是对人类有益的,比如对思想,目标,行为和个体特点的要求。

某种自我限制的联系及排斥某些可能性是和真正的补偿作用相契合的。比如,一个哲学家想要思考和创作,就必须远离社会。然而,如果社会责任感是其优越感中的一部分,那么,他的行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第四章    早期记忆

在记忆中,最关键的是他能够回忆起来的最早的事情及他所采取的描述方法。最初的记忆是一个人人生观的雏形。通过最早的记忆,我们能够看出他发展的起始点究竟是什么。

第五章  梦

在睡眠中,我们不需要再做什么,而只要存在着就行了。在睡眠中我们没有目标,于是可以看清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无需像在白天要达到某种目的时那样,按照人人预想的面目看待世界。我们可以说在睡眠时无意识占主导地位。无意识并没有什么神秘,它不过使我们认清了在清醒状态下弄不清的东西。

梦是一种新企图,梦的起因是一个人想要将个人生活方式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却又不喜欢对生活方式提出新的需求。主宰梦的是生活方式,它注定会引起一个人所希望的感觉。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行为特征中发现他梦中出现的东西。不管我们是否做梦,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是一样的,而梦对于个人生活方式来说,是一种支撑。

从梦的结构和运用来看,我们可以断定这是欺骗自我的行为。

梦的目的在于自我催眠和自我欺骗。倘若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受到梦的干扰,梦也就不能再影响我们的心情和状态。我们在做事的时候遵循常识,而不是通过梦来寻找启示。如果我们了解了梦,它的目的就会消失。梦的作用是将现实问题和生活方式连接起来,生活方式理应与现实进行对接,而不是被加强。然而,虽然梦是千变万化的,却可以显示出一点:我们每个人都会依据不同的情况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加以强化。所以说,对梦的解释都是出自个人观点。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如果我们希望培养女儿成为一个很好的母亲,我们必须让她认识母道,让她有兴趣为人母,把做母亲作为一种是创意性的活动,并且,在之后的经历中,不会对她所要扮演的角色感到沮丧。

在我们文化氛围中,常常忽视母道的作用。倘若我们是重男轻女的,而女性的角色一直处于劣势的话,女孩就不会对未来的角色感兴趣。任何人都不会满足于附属的地位。如果是这样的话,当女孩婚后该孕育子女的时候,她就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进行排斥,她们不想生孩子,也不会憧憬孩子的美好未来,更不觉得教育孩子是有意思的、创意性的活动。或许, 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却并没有太多人关注它。

其实女性对于母道的理解和态度会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可是在很多地方,女性的地位都不是很高,并且被放在从属的位置。孩童时代的男性总是把做家务看成是一种奴役性质的活动,在他们看来,做家务事有损尊严。人们很少认为女性做家务是对家庭的一大贡献,而是将它看作一种苦役。 假如一个女人能够将家务事看成是一种艺术,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来丰富周围人的生活,她就可以让家务成为自己一向拿手的工作。相反的,如果我们把家务看作一种卑微的劳动,那么我们就会对它产生排斥的感觉,更谈不上如何证明以下观点了:男女是平等的,女人应该得到发展自己潜力的机会,潜力是需要社会中进行挖掘的。 社会感会指引一个人排除各种外界的限制因素。

假如我们歧视女性,家庭的和谐必定会受到不良影响,一个对孩子完全不感兴趣的女人,一定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去关怀、了解孩子。如果一个女人对自己的地位不满意,她就不会和孩子建立亲密的联系,她与孩子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她总是想要证明她的能力,而孩子却成了她证明自己的阻碍。如果我们找到生活中典型的失败母亲案例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产生这些严重后果的原因是母亲没有尽到该尽的责任,她给孩子的人生起点是不愉快的。如果我们都有一个失败的母亲,既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不喜欢自己的孩子,那么,人类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

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导。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直到孩子正是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辨别他的目的上,而不是找出导致他害怕的原因。任何被宠坏的儿童都会害怕一些事物,而后害怕也仅仅是他们吸引注意力的一种方式罢了。结果,这样的心理变成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稳定模式,他们以此来实现与母亲的亲密联系。所以说,那些胆小的孩子通常都是被宠坏的,并且希望一直被宠爱。

父母的对错我们是无法说清楚的,如果说他们不同意儿女的婚事,完全可以在婚前阻止。然而,一旦结婚了,就只能往好的方面努力:尽量让儿女过的幸福。如果说两个人的结合并不是门当户对,女方的条件较差,那么丈夫应该心怀宽大,而不是闷闷不乐。他可以认为父母的看法不正确,并且尽力让父母接受妻子。夫妻之间的事自然不必经过父母的批准,但是如果大家能够和谐相处,并且双方老人都能够给予祝福,岂不是更好?

如果说一个父亲能够与他自己的父母、姐妹融洽相处,就可以为孩子树立好的合作榜样。虽然孩子总有一天有他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让他认识到,人应该融入家庭,而不是和家庭决裂。

有一件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那就是让他明白, 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上有很多值得他去珍惜的好朋友。

家庭中融入了社会感,在与人合作方面,他将成为家庭成员的榜样。就像双方都有自己的朋友圈,也不是什么坏事。人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交往范围,而且应该做到不让友情影响到家庭关系。 我并不建议夫妻整天黏在一起。而是说他们应该学会融洽的相处。

如何获得美满的婚姻和缔造幸福的家庭?为人夫者有一个首要原则,那就是对另一半的喜爱。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丈夫是否爱自己的妻子。如果他爱妻子,就会爱屋及乌,同时也会竭尽全力地为他的幸福生活而努力。我们可以从情感上来判断他们是否爱着彼此,也可以判断出他们的关系是否和睦:他一定是一个好的伴侣,他一定会努力改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他一定有逗她开心的能力。当夫妻双方都认为家庭的幸福大于各自的利益时,才会一起奋斗,和睦相处。他会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对方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

在教育之前,先要了解孩子自己对什么有兴趣,并且回答他们正在思考的问题,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让孩子接受我们自以为正确的观点。我们要博取他们的信任,并引起他们合作的欲望,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 如果我们遵循这样的原则,就不会偏离轨道。此外,父母大多不希望孩子从外界了解到有害的性故事,其实这是庸人自扰。只要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合作训练的孩子,是不会被那些有害的信息影响的。而且,在这件事情上,其实孩子是很敏锐的,一个有明确是非观念的孩子。是不会轻易被影响的。

父母双方都不可以在家庭中太凸显自我。如果父亲是一个才华出众的成功者,孩子们会认为自己比不上他,他们会觉得生活是无趣且沮丧的。所以,通常名门子女都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如果父亲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他就不能太高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会犯各种错误,最更糟糕的一种就是认为遗传因素是可以限制孩子的发展,这只是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管教失败的借口罢了。由于这个借口,他们不必为自己对孩子的任何影响而担负责任。我们应该抵制这样一条不负责任的做法。一个教育者如果将遗传作为限制儿童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原因,那么我们真的无法期待他们能够在岗位上做出多高的成就。假如他发现他的心态和行为能够对孩子造成影响,他就不会再用这样的借口来推卸责任。

脱离社会环境的“善和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些都是人类在社会中与人相交往的结果,这其实是一种判断事物的标准,无非是妨碍还是顾全他人的利益。孩子降临于世之前,并不能接触到社会环境,而在出生后,他的潜能就有可能让他朝任何方向发展。他所处的环境,或者是自身感受到的各种感觉,以及对于这些感觉的解释,是他作出决定的主要依据。另外,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小看的。

一个人被无情地驱使着为成功而努力,任何挫折对他的自尊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结果就产生了孤立无援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如果市场的变迁决定人的价值,那么,人的尊严感、自豪感就被摧毁了。

第八章  青春期

青春期的行为大多是由于想要证明自己可以独立、已经成人、具有男子气概或者女人味而引起的。儿童对成长的看法决定的他们的具体行为模式,如果他们认为成长就是获得自由,他们就会开始反抗大人的管制,有时候孩子开始学习抽烟,说脏话,或者晚归。

尊重意味着能按其本来面目看待某人,能够意识到他的独特性。尊重意味着关心另一个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

第九章      犯罪极其预防

任何人,包括罪犯在内,都是在这条线的范围内追寻梦想,追求稳固地位的,在不同个体的梦想或目标中会有很多差异或者变化,作为罪犯,他们总会将个人优越感作为终极目标。他不愿意与人合作,他的目标对别人来说并没有任何好处。社会需要各种能够互相合作的个体,他们互相依赖,互相协作。然而这一放身上一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并没有考虑到这样的社会目标。

早在四五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清楚一个人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这说明个人典型的生活方式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轻易的发生改变。人格是存在于生活方式之中的,如果想纠正一个人错误的行为,就必须要了解他在构建生活方式的时候究竟放下了怎样的错误。

罪犯的合作能力一般都是有限的,他们无法对他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现实已经超过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后,他们就会犯罪。他们的合作意识会在问题无法获得解决时彻底崩溃。如果我们审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罪犯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不能发现,在我们整个人生中,只存在社会问题,而只有当我们乐于合作,并喜欢与其他人交流时这些问题才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理解就在于占有的多少,而他如果想成为最好的,就不得不成为占有最多的。这种恶性循环产生消极、嫉妒、贪心;最终导致人内心的虚弱和自卑。他对于自己估价基于他有什么,而不是他是什么。

有三种儿童是不容易与外界合作,并且容易产生问题的,第一种是身体残缺的孩子,第二种是被宠溺坏的孩子。第三种是被冷落的孩子。

罪犯身上所存在的抵触合作的思想和做法都会长期存在于他的意识当中,很久都不会被改变。这样的思想习惯最早可以追溯到儿童4~5岁的时候。在那个时期,有一些事情的出现阻碍了他的发展,使他对别人无法产生兴趣。我们已经证明并描述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如来自父母、同伴的影响,来自社会偏见的影响,或者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从而使他在对他人产生兴趣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我们还发现,无论是怎样的犯罪者,无论是犯了什么罪,他们之间都存在一种共性,那就是他们一般都不喜欢与人合作,他们不懂得合作之道,并且对他人缺乏兴趣,对自身的兴趣也不关注。如果说我们想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对这一方产生一些好的作用,那么我们就要想方设法的提高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除此之外,其他的办法都不会有效果。

第十章      职业

一个女人如果将母亲作为生活的天职,并对人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那么,她也和其他人一样,在我们分工架构当中占有令人崇敬的地位。假如他一直对孩子的生存发展保持相当的兴趣,并且利用自己的角色努力让儿童发展为一个健康的人,假如她成功地将孩子的兴趣扩展到整个社会中,并且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母亲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我们传统的文化里,人们经常贬低妇女因为行使其母亲角色而做出的贡献,并且很多人误以为母亲的工作是卑微的,是没有社会地位的。而她们通过认真工作所获得的报酬也并不是以货币的形式直接体现出来的,甚至,那些全职母亲在经济方面还必须依附于他人。可是,评判一个家庭是否美满的时候,父母的工作其实是平等的,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无论妇女是在家中当全职太太还是外出工作赚钱,作为孩子的母亲,她对家庭的贡献以及在家庭中所应该享有的地位和荣誉是与丈夫同等的。

第十一章  朋友及同伴

人如何才能在这种社会现象之下感到有安全感呢?第一,他必须要有财产,比如衣服及房地是其财产之一部分,他如拥有的愈多,安全感也随之欲强,如果没有财产或失去了所有的,则他自己和他以外的别人都会觉得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其次是权位及声望,此两者一方面是视同个人财产之另一部分外,也是他在与人竞争之中成败的关键,被人赞赏及有驾驭人的权力,是稳固及增加财产的象征。

对于为什么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只是家庭中特别平凡而普通的一员,并且要随时关心其他人,我们已经在前文中进行了论述。我们得出过这样的结论:父母之间也应该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而他们对外界的态度也应该是和善的。只有当父母做到这点时,才会让自己的孩子认为他们在家庭以外也可能有很多能够信任的好朋友。

我们也赞成这样的想法:在校园里,我们应该让孩子认为班级是一个整体,而自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我们要帮助他们与周围的同学建立良好和谐的朋友关系。

其实,无论是在家里还是校园中,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要为更高层次的目标做充分的准备。我们的所有目标都应该集中在孩子身上,努力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让他们变成社会中平等的一个个体。也只有达成这样的目标后,孩子们才会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令人振奋的勇气,从容不迫地解决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愿意为他人做贡献,增进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假如一个人感觉到周围环境中有很多人都是他的朋友。他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婚姻,及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他可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他就不会认为自己不比不上其他人,就不会被他人所击垮。如果这样,他就会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友善的力量,并且无论身处何处,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会从容淡定。他总能够遇到喜欢的人,能够将自己遇到的困难一一解决。他会感觉到自己的这种力量:“我可以主宰这个世界,我一定要努力奋斗,不可以畏首畏尾。”他能够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他所经历的时间只是人类历史中非常短暂的一小段,他只是人类过程中过去、未来和现在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他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个用合作来寻求共赢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创造财富,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世界上虽然存在很多丑恶的东西,会有很多困难、悲伤,然而这些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它是有自己的优缺点的。面对这样不完美的世界,我们要努力去改造和完善它。我们可以推断: 假如每个人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都能拥有正确的心态,并找到最合适的途径,那么,在改变社会的工作中,他就能够做到尽职尽责了。

所谓尽职尽责,就是要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三个问题。这个世界对于一个人的所有要求,以及可以带给他的最高奖励,就是他一定要成为一个好的劳动者,与周围的人建立平等友爱的朋友关系,在爱情或者婚姻中做一个好的配偶。总而言之,他一定要向世界证明,他是一个具有合作能力的人,是人类友好的伙伴。

第十二章  爱情与婚姻

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是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说,关键是: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值得被人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采取了各种途径。

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婚姻是:这样的婚姻会让你觉得自己充满价值感,自己是无可替代的。另一半非常需要你,你所做的都是对的,对于另一方来说,你就是一个合格的配偶。并且还像一个好朋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