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适口性和入口性为何不一样?怎么“放大”鱼吃饵后的浮漂动作?

如题所述

什么叫“入口性”?

饵料的“入口性”其实说的是钩饵被吞食的难易程度,即钩饵入嘴顺畅与否的一个代名词。内藏一个关键,也有“吐饵”的难题,容易入口必然还会容易吐出……因此,钩饵仅是便捷被鱼吸进,并不算达标——尤其钓滑鱼,垂钓更需要:“不容易吐出”。

什么叫“适口性”?

饵料适口性相对钓友并不陌生,却也有误会。并非有什么成分、“口味”、“雾化”、情况“好”便是饵料的适口性强,反倒,适口性仅是——鱼情或水情下,鱼表现出的愿意就饵,即,适合当时鱼情,鱼愿意吃的饵料。

举个极端的事例,例如一些问题鱼,你用一款号称野战通杀的化学腥香饵料,情况再好,拉饵再完美,鱼也不吃……反倒只在窝内啃食打窝的大块豆饼或菜籽粕饼——后者尽管并不具有“入口性”,但,后者对鱼的“适口性”良好。

首先想起的便是通过调漂处理

浮漂动作太小可能是我们将浮漂调的太钝造成有鱼咬钩可是浮漂动作很小,如果我们将浮漂调的灵敏一些,即便鱼咬钩的力气很小浮漂也会有清晰的动作。做法便是调高钓底,比如调5目钓2目,或是调7目钓2目,只要让调目远高于钓目,让一只鱼钩离底,另一只鱼钩轻触底或是两钩全部离底,整个钓组就会很灵敏。

其次我们能更换更为灵敏的小漂

浮漂的吃铅越大、漂尾越粗,浮漂入水以后受到的浮力越大,鱼咬钩时就需要一个更大的力气才能让浮漂有显著的动作。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将浮漂换为吃铅量小、漂尾细的浮漂提升其灵敏度。

漂身长细

漂身最好挑选细一点的,材料上以芦苇和去壳羽毛的比较好。这两种材料自重更轻,比较贼,但是稳定性差,夏秋时节容易受到热涨冷缩的影响,可是冬天就气温低水温低,就没这类影响。长细身的浮漂横截面积更小,跟水的摩擦力会更小。这样会使鱼口更显著一些。漂脚许多钓友也喜欢使用细的,而且是锥型的漂脚,跟降低水阻力也有一定的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3
钓鱼想要有好的渔获,开出一款好的饵料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的窝点有鱼的时候,可能你的饵料好一点差一点鱼都会吃钩。但一款味型合适,状态好的饵料,往往会让窝中的鱼儿狂咬钩。而且状态好,入口性也会更好,鱼儿方便入口,一口吃的进入,那浮漂给的信号也会非常稳定,命中率也会更高。所以说,钓鱼开出一款好的饵料是我们上鱼的关键。不管钓什么鱼,主线和子线都要适合,这个最重要,不同季节也所有不同。夏季鱼口好,碰到大鱼的机会更多,所以用线可以粗一点。但是用线细一些,是能够提升整个线组灵敏度的,自然提升浮漂动作。比如春季和冬季,0.8的子线半天没口,换上0.4的立马有改善。分析下原因可能是线的粗细会产生档口的现象,细线的话鱼吃口更猛,漂相自然就大。
第2个回答  2022-08-23
因为饵料的调配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视口线也是不一样。可以通过一些比较明显的浮漂来进行使用,这样就能够放大鱼的动作,就可以让浮漂看起来更加明显。
第3个回答  2022-08-23
因为饵料的大小不一样,所以社会性也不一样。可以选择适当的饵料,而且要注意浮漂的选择,要注意浮漂颜色的选择,这样才能够放大之后的动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