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这幅油画如何从美术角度赏析

如题所述

《开国大典》的天空画得干净利落,明朗美丽之极。为了增强地毯的质感,在颜料中掺上锯木的木屑和沙子,增强了地毯的质感。画中张澜长袍上的褶皱看上去是特意熨平折好,专等到庆典才穿上去的。

还有汉白玉的栏杆故意没有画得很白,而是偏黄,是为了体现中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该作品画面,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油画用色法,糅进了中国画的工笔重彩绘画技法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51年初,中国中宣部、文化部开始筹备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其中之一就是举办党庆画展。中国革命博物馆,作为参展地,迅速组织中国几十位知名画家,进行突击创作。

短短几个月,便创作出近百件革命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美中不足的是,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经典时刻——开国大典的作品没有。195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决定,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完成一幅巨型命题油画“开国大典”。

作者简介

董希文(1914—1973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14年6月2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73年1月8日逝世。师从艺术大师林风眠、颜文良、刘海粟、常书鸿等前辈,学习中西方绘画艺术。

作品有:《北平入城式》、《新解放区的生产自救》、《抗美援朝》、《打击侵略者》、《春到西藏》、《红军不怕远征难》、《百万雄师过大江》、《千年土地翻了身》、《哈萨克牧羊女》、《苗女赶场》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大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22
构图 视野开阔 这幅画我看过原画
第2个回答  2012-11-21
这幅画只能从历史角度分析。有什么艺术性?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属于写实性历史油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偏重于对客观对象的再现,但并不是完全的对历史,现实的照相,也融入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表现与再现的统一。
董希文的画,修改了至少两次,他在艺术手法上代表了中国油画早期的成熟,在那个时代具有典型性。是描绘开国大典被官方所接收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较多吸收的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创作道路,讲究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和思想情感的隐蔽性。。。。。。
所知道关于这幅油画的东西并不多,据说肌理效果明显,灵活的运用了材质,地毯是用石子做的肌理。。。。。我没亲自看过。。。。。。。。。。。。。。
套话:是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的统一,是优秀的主题思想和贴切的客观素材的契合,既表现出了艺术的真实,又体现出了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语言,是技巧与内容的统一。《开国大典 用鲜明独特的艺术形象深刻的反应了当时大家所理想中的具有历史性的一幕,既包含了鲜明的特殊性,又包含了人们所熟悉的那个年代,那个场景的普遍性。总的来说,它是高度完美,高度统一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绘画艺术作品。它不仅应该是民族的艺术,也应该是世界的艺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