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上,“花馍”艺术承载了当地民风民俗的重要一环。位于东郊的白鹿原,被鲸鱼沟分为南北二原,这里的人们自古至今保持着祖辈传下的传统习俗。在这些习俗中,"花馍"是一种不可或缺且极具代表性的礼品。无论是在村庄的红白喜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色彩斑斓、样式各异的“花馍”都是当地人再熟悉不过的物品。
根据不同的风俗习惯,白鹿原上的“花馍”有着多种样式。例如,舅舅给外甥送的“曲莲馍”和“花糕馍”,除夕夜用于敬神祭祖的“枣花馍”,过年招待亲戚时回赠的“三转子”,以及结婚时男孩向媳妇家带的“硬盘糕子”,还有老人去世和三周纪念时女儿们必须抬送的二十四个“祭礼馍”,这些都是独特的“花馍”形式。
在“花馍”艺术上,白鹿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相比其他地方五彩斑斓、精细的“花馍”,原上的花馍通常只用胭脂红点缀局部,而祭祀活动中的花馍则采用多种颜色进行装饰,常用的色彩包括亮黄、墨绿、大红、桃红和胭脂红。在制作手法上,原上“花馍”以压、搓、捏、剪、提等手法为主,形态多以花鸟、鱼虫、十二生肖等为主题。特别是在老人去世或三周纪念所用的二十四个“祭礼馍”中,这种风格尤为显著。
制作“花馍”所用的面粉,都是选用原上产的小麦面粉,经过传统酵面发酵和纯手工揉制,成形的“花馍”即可立即食用。至今,在白鹿原南原下的鸣犊街道,仍可看到村民们蒸制各式“花馍”,纯手工制作的“面香味”浓郁,既物美又价廉,且便于携带。
在陕西这片民间文化厚重的土地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本灶纳轿土文化。在这些文化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老前辈和老师傅,他们承担着传承和发扬当地民间手工艺术的重任。"花馍"艺术作为这些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传承。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参与和学习这些手工艺,使白鹿原上的“花馍”艺术不仅能够流传下去,更能够在创新中发扬光大。
2017年10月10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