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字流变史:茶、槚、设、茗、荈

如题所述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的使用和名称在古代中国有着丰富的演变。最初的表示茶的汉字包括“茶”、“槚”、“设”、“茗”和“荈”,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起源。

在唐以前,"荼"是茶的主要称谓。它起初指代苦菜,后来因为茶具的苦涩味,人们借用了具有苦味的“荼”来代指。苦菜的种子上附生的白芒也被引申为“茅秀”,进一步发展为“芦苇花”或“紫蓼”等意。在《尔雅》中,"槚"被定义为苦荼,暗示它可能是木本的茶,而“荼”字的演变则可能源于对茶木本性质的发现。

《僮约》中的“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表明“荼”在西汉时期已经开始指代茶。陆羽在《茶经》中的统计显示,“荼”是中唐以前对茶的最主要称谓,占比高达70%。其他如“槚”主要在古籍中出现,“茗”专指茶芽,而“荈”则指粗老茶叶。

“设”字原意为香草,因其茶具的香味而被借用。而“茶”字的出现,是对原有称谓的改进,既解决了“荼”字的多义性,又适应了茶作为木本植物的特性。"茶"字在陈隋之际逐渐流行,直到陆羽的《茶经》发布后,才逐渐成为主流称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