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真的可以一消了之?「消融治疗」可以替代外科手术吗?

如题所述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CT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检出。许多患者在发现肺结节后面临选择:是观察还是手术?「消融治疗」为患者提供了第三种选择。那么,发现了肺结节是否意味着需要「消融治疗」呢?哪些肺结节能接受这种治疗?《看呼吸》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介入呼吸病亚专科主任、呼吸内镜中心主任孙加源,对「消融治疗」进行了深入地解析。
「消融治疗」是一种局部微创治疗手段。许多人可能会有疑惑:它与外科手术有何不同?孙加源主任解释说,「消融治疗」与外科手术最大的区别在于肿瘤是否被移除。外科手术是将肿瘤摘除,而消融治疗是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使用一根针将热能或超低温传递至肿瘤组织,实现原位灭活。肿瘤虽然还在,但已经死亡,不再具备活性,因此无法发挥作用。孙加源主任用切草莓蛋糕的比喻来阐述外科手术与消融治疗的区别。
孙加源主任指出,消融治疗后,死亡的肿瘤虽然仍在,但在治疗初期可能会因炎症反应而体积增大,随着炎症的消退,肿瘤体积会逐渐缩小,最终可能形成空洞或纤维化。
消融治疗的优势在于其安全、有效、微创。目前,通过CT筛查出的肺结节90%以上是良性的。尽管良性,许多患者仍希望移除或消灭病灶。孙加源主任强调,不推荐对良性肺结节进行消融治疗,除非明显怀疑为恶性,可以在活检的同时进行消融治疗。对于一些术后新发、多原发的高度怀疑恶性肺结节,在患者不适合或不愿意手术的情况下,在充分沟通和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可以考虑消融治疗。
消融治疗根据治疗目的分为根治性和姑息性两种,适应情况不同,需辨证施治。根治性消融旨在使肿瘤组织完全坏死,可能达到治愈或延长生存的目的。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拒绝手术的患者,或其他局部治疗复发后的单发病灶等情况。姑息性消融则旨在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或配合其他治疗克服耐药、增加疗效。适用于肿瘤较大或多发转移病灶,周围型肺癌放化疗或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后的进展或复发,以及肿瘤侵犯骨骼引起的难治性疼痛等情况。
尽管消融治疗相对安全,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感染性炎症未控制、严重肺纤维化、出血倾向、消融病灶同侧恶性胸腔积液未控制等,并发症风险显著增高,需要慎重考虑是否进行消融治疗。
总之,消融治疗为肺结节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其适应症、时机和方法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决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