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奇普——令人惊叹的结绳记事法

如题所述

☞ 欢迎来到神奇的01世界 ☜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发展出了各自的结绳记事方法,其中最令人称奇的是古印加帝国的奇普(quipu)系统。这个系统在西班牙人征服印加之前,是该文明记录信息的唯一方式。
奇普,这个词源自盖丘亚语,意为“绳弯兆悄结”,是印加人用来表述打结的行为。它由一根主线(称为primary cord)和许多悬挂在主线上的细绳(称为pendant cords)构成。这些细绳像是主线的衣物般挂在其上,每根细绳又可以系上更小的附属绳(subsidiaries),形成了一幅错综复杂的网络。一些极为复杂的奇普,其细绳的层数甚至能达到10至12层,整体大小可达2000根绳子。
现存的奇普中,主绳的长度一般在10至514厘米之间。在使用时,它们被拉直或摆成弧形以便阅读,而在储存或运输时,则会被盘成螺旋状,看起来像是拖把的头部。
研究揭示,最大的奇普之一实际上是一套日历系统,由762根细绳组成,其中730根细绳被分成了24股,对应着2年、24个月和730天。
奇普中的细绳通常由棉花、羊毛或驼绒等材料制成,而棉质绳子因其天然色彩多样,如白色、棕色、绿色等,被印加人进一步染色以增加信息的表达力。颜色不仅代表着不同的物质,如黑色象征死亡或不幸、红色代表士兵、黄色代表黄金、白色象征白银或和平、绿色则代表谷物等,还通过绳结的位置、旋转方向和打结方式等多种因素赋予信息以特定的意义。
在计数方面,奇普采用了十进制系统,能够记录任何正整数。通过这种方法,印加帝国能够记录下其子民的年龄、食物供应、军队人数、财富及羊毛产量等信息,以至于后来的西班牙殖民者都惊叹:甚至连一双鞋都不会被遗漏记录。
尽管如此,西班牙殖民者在统治该地区后,出于对文化威胁的担忧,禁止了奇普的使用。
奇普不仅记录数字,还能编码人物、地点和事件等信息,并以数字形式呈现,这一做法与现代计算机的编码方式惊人地相似。研究者们已经成功解读了用三个数字表示的秘鲁古村落名Puruchuco。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印加帝国没有文字,或者其文字没有流传下来。然而,随着对奇普的研究深入,人们开始认为奇普的绳结本身实际上是一种文字。印加帝国不仅拥有文字,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立体文字。
研究表明,奇普在材质、搓绳的旋转方向、打结的朝向等方面存在两种状态,能够产生128种组合。考虑到实际使用的颜色种类,组合数实际上扩展到了1536种,这个数字超过了苏美尔人在公元1000至1500年间使用的楔形文字的总量,甚至超过了埃及和玛雅象形文字的数量。
在印加社会,奇普相当于现在的图书,记录着国家的重要事项。为此,帝国设立了专门的官员来管理这些奇普,他们被称为quipucamayoc,即“奇普专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