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能在电视和网络中听到有人跳楼、割腕、烧炭等方式自杀。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明星名人,都有自杀的案例爆出。当我们看到这些新闻的时候,都会唏嘘不已,我们在叹息的同时,也会想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活得好好的会选择自杀?为什么心理素质会那么脆弱,既然死都不怕,还怕活着?我们很多人不太能够理解自杀的人为什么会选择轻生,而不愿意坚强的面对生活。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会选择自杀?
其实,当任何人在遇到生活上的打击或者变故的时候,当处在逆境一时无法转变的时候,人的内心或多或少都会有悲观的情绪,都会有无助,无望,茫然的感觉。人在选择逃避或者选择自杀的时候,确实是跟人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关系。一个人心理素质强,他在面对打击和逆境的时候,抗压能力也相对较强。而一个人如果不来就心理素质差,那么他在面对打击和逆境的时候,就会显得特别的悲观,无望。当这些负面情绪长时间笼罩在他的内心,而又一时无法改变和自拔的时候,长时间的痛苦煎熬容易让心理素质差的人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或者说是逃避这些问题。
另外,自杀者除了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外,可能还会因为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比如家庭环境、身体疾病等等。这些负面的情况共同作用,才会导致自杀者的内心情绪越来越悲观,越来越无助,失望等。最后自杀者觉得生无可恋,觉得活着就是一种煎熬,还不如死了痛快,解脱了痛苦,一了百了。
那么,人在自杀前,一般都会有哪些异常的征兆呢?
1.在语言方面。当一个人悲观厌世,有不愿意活下去的念头的时候,通常都会跟身边的人说出一些悲观厌世的话,比如“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活着真是一种煎熬”、“活着真累,还不如安静的死去”等等这些话语。
2.在思想方面。当一个人准备要自杀的时候,一般在思想上会给身边的人传递出悲观无望的念头。比如会莫名其妙的说“在这个世上,没什么人能够帮我”、“很多痛苦就快要结束了”等等这些让人听起来有些怪怪的话语,好像表达了一种无奈,也好像表达了一种失望。
3.在行为方面。当一个长期处在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中,很容易造成其行为的异常。比如自暴自弃,酗酒、熬夜,自甘堕落或者突然不愿意跟人交往,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似乎这些东西跟自己毫无关系。
4.其他方面。除了以上三点比较明显的变化。一般自杀者在想自杀前还会突然喜欢聊自杀的话题,或者开玩笑说自杀的方式等等。会莫名其妙的把自己平时很喜爱的东西送给别人,有时间还会无缘无故的跟亲朋好友半开玩笑或者隐晦的方式告别。
如果我们发现身边的朋友或者亲人有以上这些言行,我们应该要多加留意,多关心对方,通过沟通的方式慢慢了解对方到底是因为什么而造成这样的状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轻视这些状况的出现,应该认真对待。如果发现对方的言行确实已经很异常了,应该及时告知对方的家人,千万不要让其独处,尽快要陪对方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其实,人生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为了我们爱的人,也为了爱我们的人。我们应该坚信,还有很多美好人和事在不远的将来等着我们,我们不应该把人生想的那么阴暗。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挫折和坎坷,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活着,只要坚强去面对,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有勇气坚持下去,我们就一定能走出低谷,迎接光明。
能够选择自杀的人一定非常非常绝望了,对 社会 对前途对一切都彻底绝望,敢觉活着没有意义了,只有死才能摆脱一切。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没有注意提前发现他们,很大部分人如发现早通过做工作也许能挽回他们的生命的,有的人也是一时想不开的,所以我们每个人要珍惜生命,为自己和家庭及他人多想想,活着最重要。
有可能是生意失败,也可能是压力大,也可能赌气,可能是自卑,可能是生无可恋,等等。无论哪种,都是不负责的表现,你是死了,一了百了。留给亲人的是伤心,悲痛。
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好
从多学科结合的角度看,自愿自杀(即非被人强迫的自杀,比如在丢车保卒的时候,背黑锅的属下被迫自杀,以换取家人的平安或保障之类)可以分为三大类:
图示:帮帮我,我想死.....
这里,我重点说说中国女性的自杀问题
中国女性自杀率下降,让中国成为主流国家,即男性自杀多于女性的国家。
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男性比女性自杀的人多,但上世纪的中国则是颠倒的,这样的发现,让我们感到很尴尬。而像我这样的中年人,从小就听到过这样一句话: 一哭二闹三上吊 。专们用来描述中国女性的传统抗争手段。上吊未必会死,甚至多数情况下不会死,但不幸的是,随着农业大发展,剧毒农药唾手可得,而女性维权的手段和方式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于是导致悲剧性事件猛烈爆发,最终导致在中国,女性死于自杀的人数多于男性。
我说的这些,当然不是我的研究。而是加拿大医生费立鹏(本名Michael Phillips)教授的调查结果,他来到中国,关注中国的自杀问题,在北京和上海都开设了心理干预热线,活人无数。他还是中国在世卫组织的中国精神卫生司的顾问和世界预防自杀协会财务秘书兼中国总代表。2006年成为“感动中国”的候选人,人称当代白求恩,让我们向他致敬。
但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中国女性自杀率开始悄然下降,到2009年时,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在男女自杀这事情上回归主流的国家,即男性自杀率超过女性。对此现象有许多解释,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解释是打工潮的出现。
打工潮让大批农村妇女走出闭塞的农村,来到城市,在这里她们获得收入的同时,也获得了对自己人生更大的控制权,而增长的见识,也让她们在维护自己利益时,有了更多的手段。所有这些都让她们有机会从传统的“一哭二闹三上吊”模式中逃脱出来,同时,进入城市的同时也远离了剧毒农药,即便偶有一时冲动,也不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糟糕结果。
图示:20年来,农村人口自杀率的陡然下降和打工潮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现在的人浮躁,脆弱,工作压力大,承受能力有限,别说大人,学生也是,学习压力太大,前段我们这从高层跳两个女孩,一个十二,一个十八,也许你不会相信,跳楼两女孩都是在一橦楼跳下的,只不过不是一天,你想,连学生都想不开了!让父母怎么能受得了?
因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只能整天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害怕受伤或者已经受到伤害,被现实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就是这样的情况。我96年的,自从15年高考结束以后(我并未考砸),我就感觉自己坠入了万丈深渊中,从此以后万劫不复,永无宁日。永无出头之日。直到现在,身边没个可以谈心的朋友,感觉活着真没意思。加上学习又不好,我厌恶那些理工科课程,但家长逼我学,我无法反抗。现在的我怀念高中时的充实,那时遇到不会的题还可以求助别人。现在孤身一人,找不到存在感,心里郁闷不止。当我看到乔任梁自杀的消息时我还不能理解他为何要这么做,但是现在我理解了那些想自杀的人的想法,因为没有存在感,看不到未来和希望,生活无趣且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姚贝娜,徐婷,王洁曦是上天没有给他们活下去的机会,但他们还想活着,而海子,张国荣和乔任梁确是自己放弃了活着的机会。也许哪天我就会选择一种不痛苦的方式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我不愿让自己活在痛苦中。
目光短浅,心胸狭隘。
对一切彻底绝望,感觉活着没有意义,只有死才能摆脱一切。据有关资料记载有许多选择自杀的人,大多数人也很后悔面临死亡他们也不想死了。但是已经晚了,自己无法选择,无法终止。所以遇事三思而后行,且行且珍惜。
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挫折和坎坷,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坚强去面对,就一定能走出低谷,迎接光明。
没有什么比生命重要,比活着更好,珍爱生命,幸福未来向我们招手。
自杀的原因千千万,但归根结底可能是因为自私。
想起中学一次语文课,不记得什么原因,老师突然聊起自杀这个话题。
他说到,人为什么会自杀?其实可以反过来思考,确实有不少自杀的人,但也有很多自杀最后关头,临时放弃自杀的人。这些人已经下定决心自杀了,为何最终会放弃自杀呢?
年少无知的我们,当时七嘴八舌地回答了很多答案。
最后,老师说,放弃自杀的具体原因可能和自杀的具体原因一样有很多,但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不自私。已经下定决心要死的人,就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但心中还是有最终也不舍的人或东西,这些人或东西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他的生命,从而让他放弃剥夺自己的生命,说明他心底深处还是不自私。
老师的这番话语给我很大的启悟,甚至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还记得这回事情。
如果按这个观点推论,那么那些最终自杀成功的人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他心底深处的自私了。
一个人可能因为某种或某些原因,丧失了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希望和爱,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放弃了他人对自己的所有希望和 情感 ,这不是自私又是什么呢?
讨论这个话题总是让人心情很沉重,用“自私”这个原因来解释,更是显得有点不近人情。但如果这个讨论能让人有更深一层的思考,从而做出更理性的选择,恐怕更有意义。
从表面上看,自杀者行为背后的原因和表现方式很复杂,似乎难以预测。但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自杀是可以预测的。通常具有以下这些特征的人群,有较高的自杀危险性。
① 有自杀未遂史。曾有过自杀未遂史的人群是自杀第一高危人群,同样,近期曾有蓄意自我伤害史的人群,其自杀风险也很高。
② 精神障碍病人。各种精神障碍,特别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病人也属于自杀的高危群体。抑郁症是导致自杀最重要的精神疾患,病人终身的自杀风险为6%-15%。反过来看,自杀者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可能属于抑郁病人。精神分裂症是导致自杀的另一类精神障碍,病人终身自杀风险为4%~10%。
③ 患严重躯体疾病的人。有严重躯体疾病的人,尤其是那些病程较长,治疗效果不佳,导致剧烈或慢性疼痛,患有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疾病的人,如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艾滋病等。
④ 遭受过心理创伤与挫折的人。负性生活事件,如亲人逝去、家庭解体、重大财产损失或事业失败,能使人产生不良的情绪。当人们感到极端的无所适从又无出路时,自杀便可能成为最后的选择。所以,无论是近期重大的创伤或挫折,还是长期不间断的刺激,都容易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