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全文

同上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①

从崇轩先生的通信②(二月份《京报副刊》)里,知道他在轮船上听到两个旅客谈话,说是杭州雷峰塔之所以倒掉,是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

一个旅客并且再三叹息道:西湖十景这可缺了呵!
这消息,可又使我有点畅快了,虽然明知道幸灾乐祸,不象一个绅士,但本来不是绅士的,也没有法子来装潢。

我们中国的许多人,——我在此特别整重声明:并不包括四万万同胞全部!——大抵患有一种“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沉重起来的时候大概在清朝。

凡看一部县志,这一县往往有十景或八景,如“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而且,“十”字形的病菌,似乎已经侵入血管,流布全身,其势力早不在“!”形惊叹亡国病菌③之下了。

点心有十样锦,菜有十碗,音乐有十番④,阎罗有十殿,药有十全大补,猜拳有全福手福手全,连人的劣迹或罪状,宣布起来也大抵是十条,仿佛犯了九条的时候总不肯歇手。

现在西湖十景可缺了呵!“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⑤,九经固古已有之,而九景却颇不习见,所以正是对于十景病的一个针砭,至少也可以使患者感到一种不平常,知道自己的可爱的老病,忽而跑掉了十分之一了。

但仍有悲哀在里面。其实,这一种势所必至的破坏,也还是徒然的,畅快不过是无聊的自欺。雅人和信士和传统大家,定要苦心孤诣巧语花言地再来补足了十景而后已。

无破坏即无新建设,大致是的;但有破坏却未必即有新建设。卢梭、斯谛纳尔、尼采、托尔斯泰、伊孛生等辈,若用勃兰兑斯的话来说,乃是“轨道破坏者”。

其实他们不单是破坏,而且是扫除,是大呼猛进,将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碎片,一扫而空,并非想挖一块废铁古砖挟回家去,预备卖给旧货店。中国很少这一类人,即使有之,也会被大众的唾沫掩死。

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但可惜太聪明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⑥,只用他修春秋的照例手段以两个“如”字略寓“俏皮刻薄”之意,使人一时莫明其妙,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

他肯对子路赌咒,却不肯对鬼神宣战,因为一宣战就不和平,易犯骂人——虽然不过骂鬼——之罪,即不免有《衡论》⑦(见一月份《晨报副镌》)作家TY先生似的好人,会替鬼神来奚落他道:为名乎?骂人不能得名。为利乎?骂人不能得利。

想引诱女人乎?又不能将蚩尤的脸子印在文章上。何乐而为之也欤?


孔丘先生是深通世故的老先生,大约除脸子付印问题以外,还有深心,犯不上来做明目张胆的破坏者,所以只是不谈,而决不骂,于是乎严然成为中国的圣人,道大,无所不包故也。否则,现在供在圣庙里的,也许不姓孔。

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

但悲壮滑稽,却都是十景病的仇敌,因为都有破坏性,虽然所破坏的方面各不同。

中国如十景病尚存,则不但卢梭他们似的疯子决不产生,并且也决不产生一个悲剧作家或喜剧作家或讽刺诗人。所有的,只是喜剧底人物或非喜剧非悲剧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十景中生存,一面各各带了十景病。

然而十全停滞的生活,世界上是很不多见的事,于是破坏者到了,但并非自己的先觉的破坏者,却是狂暴的强盗,或外来的蛮夷。

猃狁⑧早到过中原,五胡来过了,蒙古也来过了;同胞张献忠⑩杀人如草,而满州兵的一箭,就钻进树丛中死掉了。

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

外寇来了,暂一震动,终于请他做主子,在他的刀斧下修补老例;内寇来了,也暂一震动,终于请他做主子,或者别拜一个主子,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

再来翻县志,就看见每一次兵燹之后,所添上的是许多烈妇烈女的氏名。

看近来的兵祸,怕又要大举表扬节烈了罢。许多男人们都那里去了?凡这一种寇盗式的破坏,结果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

但当太平时候,就是正在修补老例,并无寇盗时候,即国中暂时没有破坏么?也不然的,其时有奴才式的破坏作用常川活动着。


雷峰塔砖的挖去,不过是极近的一条小小的例。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公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即很不多。

但其毁坏的原因,则非如革除者的志在扫除,也非如寇盗的志在掠夺或单是破坏,仅因目前极小的自利,也肯对于完整的大物暗暗的加一个创伤。

人数既多,创伤自然极大,而倒败之后,却难于知道加害的究竟是谁。

正如雷峰塔倒掉以后,我们单知道由于乡下人的迷信。共有的塔失去了,乡下人的所得,却不过一块砖,这砖,将来又将为别一自利者所藏,终究至于灭尽。

倘在民康物阜时候,因为十景病的发作,新的雷峰塔也会再造的罢。

但将来的运命,不也就可以推想而知么?如果乡下人还是这样的乡下人,老例还是这样的老例。
这一种奴才式的破坏,结果也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

岂但乡下人之于雷峰塔,日日偷挖中华民国的柱石的奴才们,现在正不知有多少!


瓦砾场上还不足悲,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是可悲的。我们要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我们应该知道他和寇盗奴才的分别;应该留心自己堕入后两种。

这区别并不烦难,只要观人,省己,凡言动中,思想中,含有借此据为己有的朕兆者是寇盗,含有借此占些目前的小便宜的朕兆者是奴才,无论在前面打着的是怎样鲜明好看的旗子。


一九二五年二月六日
【注解】

①本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语丝》周刊第十五期。

②崇轩的通信,指刊登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日《京报副刊》第四十九号上的胡崇轩给编者孙伏园的信《雷峰塔倒掉的原因》。

信中有如下一段话:“那雷峰塔不知在何时已倒掉了一半,只剩着下半截,很破烂的,可是我们那里的乡下人差不多都有这样的迷信,说是能够把雷峰塔的砖拿一块放在家里必定平安,如意,无论什么凶事都能够化吉。

所以一到雷峰塔去关瞻的乡下人,都要偷偷的把塔砖挖一块带家去,——我的表兄曾这样做过的,——你想,一人一块,久而久之,那雷峰塔里的砖都给人家挖空了,塔岂有不倒掉的道理?

现在雷峰塔是已经倒掉了,唉,西湖十景这可缺了啊!”

胡崇轩,即胡也频,当时是《京报》附刊《民众文艺》周刊的编者之一。


③亡国病菌:当时的一种奇怪论调。一九二四年四月《心理》杂志第三卷第二号载有张耀翔的《新诗人的情绪》一文,把当时出版的一些新诗集里的惊叹号(!)

加以统计,说这种符号“缩小看像许多细菌,放大看像几排弹丸”,认为这是消极、悲观、厌世等情绪的表示,因而说多用惊叹号的白话诗都是“亡国之音”。

④十番:又称“十番鼓”,“十番锣鼓”,由若干曲牌与锣鼓段连缀而成的一种套曲。流行于福建、江苏、浙江等地。据清代李斗《扬洲画舫》录卷十一记:十番鼓是用笛,管,箫,弦,提琴,云锣,汤锣,目鱼,檀板,大鼓等十种乐器更番合奏。

⑤“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语见《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意思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项应做的事。这里只取“经”“景”两字同音。

⑥孔丘(前551-前479)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述而》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记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语见《论语·八佾》。

他曾修订过《春秋》,后来的经学家认为他用一字褒贬表示微言大义,称为“春秋笔法”。他对弟子子路赌咒的事,见《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按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

⑦《衡论》:发表在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晨报副刊》第十二号上的一篇文章,作者署名TY。他反对写批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这种人(按指写批评文章的人),真不知其心何居。

说是想赚钱吧,有时还要赔子儿去出版。说是想引诱女人吧,他那朱元璋的脸子也没有印在文章上。

说是想邀名吧,别人看见他那尖刻的文章就够了,谁还敢相信他?”这里是鲁迅对该文的顺笔讽刺。

⑧猃狁: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周代称猃狁,秦汉时称匈奴。周成王,宣王时都曾和他们有过战争。

⑨五胡:历史上对匈奴、羯、鲜卑、氐、羌五个少数民族的合称。

⑩张献忠(1606-1646)延安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崇祯三年(1630)起义,转战陕、豫各地;崇祯十七年(1644)入川,在成都建立大西国;

清顺治三年(1646)出川,行至川北盐亭界,猝遇清兵,于凤凰坡重箭坠马而死。旧史书(包括野史和杂记)中多有关于他杀人的夸大记载。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雷峰塔和保俶塔同在西湖,雷峰塔是吴越建国之初,吴越王为皇妃所建,故又称皇妃塔,用以标封建道德。保俶塔建于昊越行将覆亡时,是吴越王钱元瓘为王子钱弘俶入贡宋朝所建其“保”之称便有明显的维护封建道统的色彩。

辛亥革命后,虽然封建专制被推翻,但封建制度并没有“绝种”,复辟势力仍存在复古论调仍在鼓噪不绝中,要清除封建思想意识更非易事。

此文写于1924年10月28日,正是雷峰塔倒掉的一个月后。作者写作此文时,上距辛亥革命13年,下距五四运动则仅5年。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两千年来的皇权统治,但并未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五四运动,特别是同时进行的新文化运动,虽然对封建思想、封建道德进行了有力的冲击,但也远没有将这些污泥浊水涤荡净尽。

1924年冬,正是北洋军阀政府加强其反动统治,而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革命斗争也日趋高涨的时候,鲁迅恰于此时发表此文,大题小做,借题发挥,其意义是远远超过了批判封建礼教的范围的。

文学赏析

一座古塔倒塌,这件事本身与社会政治斗争毫不相干,然而密切关注着政治风云变化的鲁迅,则以敏锐的目光,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把它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反封建斗争巧妙地联系起来。

借雷峰塔的倒掉,用“白蛇娘娘”横遭法海残酷镇压的神话故事,对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势者,进行了批判和揭露,热情赞颂了“白蛇娘娘”的反抗精神,揭示出扼杀人民自由、阻挡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从标题看,这好像是一篇论文,实际上是一篇语言优美,意蕴深刻,娓娓而谈的随笔散文。寓理于事,用叙事的笔调议理,是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色。

作品从头至尾,既没有论说文的旁征博引,也没有杂文纵横挥洒的任意而谈,而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描摹真切、优美动听的叙事之中。

文章首先从“雷峰塔”倒掉的见闻谈起,全用叙事语言,没有直接发表自己的议论。紧接着笔锋一转,用娓娓动听的语言,讲述了“白蛇娘娘”的传说。

这样就巧妙地赋予了“雷峰塔”以“镇压的塔”的象征意义,为全文表现反封建的主题奠定了基础。

然后,以大量篇幅铺叙由白蛇、许仙、法海的关系构成的故事。寓理于事,把文章反封建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通篇几乎找不到纯议论性语言,但如同盐于水中,虽看不到盐的形体,却在每一滴水中都能尝到咸味一样。

作者表现的“理”,没有公开点破,却朗然裸呈于读者面前。更见功力之处,是不仅寓理于事,而且融情于理,使叙事、议理与抒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既以理喻人,又以情感人。

作品从篇首描写雷峰塔的“破破烂烂”到中间叙述法海“横来招是搬非”,干涉别人的婚姻自由,把憎恨封建权势者和同情被压迫者的鲜明情感凝聚于笔端,进发在叙事语言的字里行间,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最后,以独立成段的“活该”二字作结,用“幸灾乐祸”的笔调,对法海“老禅师”“独自静坐”在蟹壳内永世不得翻的下场作了辛辣的嘲讽,把人们惩恶扬善的强烈愿望痛快淋漓地宣泄出来,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既新颖巧妙,又富于战斗性,令人叹为观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雷峰塔的倒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7

从崇轩先生的信件(2月份的北京报纸增刊)中,我得知他听到两名乘客在船上交谈。他说杭州的雷锋塔倒塌是因为乡下人迷信塔砖放在家里,一切都会安全好,所以这座塔被挖了,那座塔挖了很长时间,然后倒塌了。一位旅客一次又一次叹息:“西湖十景不见了!”

这消息使我再次感到有点高兴。虽然我知道我不像一个绅士,但我不是一个绅士,也没有办法装饰它。

我们许多中国人,特别是在这里我郑重声明,不包括所有4万同胞!-患上一种“十景病”,或者至少是“八景病”,大概是在清朝的时候,我们很重。如果你看一部县志,这个县通常有十到八个景点,如“元村明月”、“小四清中”、“古池好水”等。

此外,“十”形细菌似乎侵入血管并扩散到全身,在“十”形细菌的作用下,它们的影响早已消失。这里有十种小吃,十碗菜,十次音乐,十个阎罗殿,十次医药,十次猜谜运气,十次恶行或罪行,十次公告,就好像他们犯了九个罪就永远不会停止一样。

现在西湖的十景不见了!”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九部古籍,但九部古籍并不常见,所以对十种疾病的批评至少能使病人感到不寻常,了解他们可爱的老年病,并突然跑掉十分之一。

但其中仍有悲伤。

事实上,这种情况所需要的破坏仍然是徒劳的。快乐只是一种愚钝的自我欺骗。文质彬彬的人、信徒和传统主义者,必须用辛勤的努力和巧妙的言辞,来弥补这十大景观。

没有损坏意味着没有新的建筑,大致是的,但是损坏并不一定意味着新的建筑。用布兰德的话说,卢梭、斯坦纳、尼采、托尔斯泰、易卜生等都是“轨道驱逐舰”。

事实上,它们不仅在破坏,而且在清理。他们正在大步前进,扫除阻碍他们脚步的旧赛道的全部或碎片。他们不想挖掘一块旧的废铁砖,然后把它带回家卖给二手商店。在中国,即使是这样的人,也很少有人会被公众的口水淹没。孔子先生的确很伟大。他出生在一个女巫和鬼魂如此强大的时代,他拒绝像罗马人那样谈论鬼魂和神。

但不幸的是,它太聪明了,“祭祀神灵,就像祭祀神灵。”只有用他惯用的“春秋时期”的修炼方法,用“喜欢”两个词来稍微体现“机智和中庸”的含义,人们才有一刻困惑,看不到他肚子里的反对意见。他会向子路发誓,但不会向鬼神宣战,因为一旦宣战,就没有和平,即使他只向鬼神发誓,他也会向人们发誓,因为会有一个像《恒伦》的作者泰先生这样的好人(见一月的《晨报》副刊),他会嘲笑他是鬼魂。圣神:为了名誉?诅咒的人不能被命名。

为了利润?诅咒别人无利可图。想勾引女人吗?你不能在这篇文章上印你的脸。你为什么喜欢它?

孔子先生是个老于世故的老人。除了印脸的问题,他还有一颗深沉的心。他不可能是一个明目张胆的破坏者。所以他就是不说也不骂。所以他似乎是中国的圣人。他是道刀,无所不能。否则,现在寺庙里的供品可能不会被命名为孔。

但在舞台上,悲剧摧毁了生命中宝贵的东西,喜剧将它们撕裂。讽刺只是喜剧的一个分支。但是悲剧和滑稽,他们都是十幕的敌人,因为他们是破坏性的,虽然破坏是不同的。

如果在中国还存在着十种疾病,那么卢梭这样的疯子就不会出现,悲剧作家、喜剧演员、讽刺诗人也不会出现。他们都是喜剧人物或非喜剧、非悲剧人物,在彼此创造的十个场景中幸存下来,每个场景都有十种疾病。

然而,完全停滞的生活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所以毁灭者到来了,但不是他自己的预言毁灭者,而是一个暴力强盗,或外国野蛮人。满族人早到中原,芜湖到了,蒙古也到了,张献忠同胞像草一样杀人,满族士兵有箭,死在灌木丛中。

有人对中国说,如果没有血腥的野蛮入侵,我真的不知道自己会多么腐败!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恶毒的戏谑,但一旦我们审视历史,我们害怕我们会流汗。当外国侵略者到来时,他们震惊了一段时间,最后请他负责并用斧子和刀子修补旧的做法。

当入侵者到来时,他们震惊了片刻,最后要求他做主人,或者不崇拜主人,在他们自己的废墟中修补旧的习俗。回首《县志》,我们可以看到,每场战斗结束后,许多烈士和烈士的名字都加了上去。看看最近的军事灾难,恐怕会有很多赞扬。许许多多男人都在那里去了?

所有这类海盗式的破坏只能留下一块瓦砾,与建筑无关。

但是在和平时期,当没有海盗和旧的习俗被修补的时候,这个国家暂时没有破坏吗?否则,长川的奴隶制就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雷锋塔砖的挖掘只是最近的一个小例子。龙门石佛四肢大多残缺。图书馆的书籍和插图应防止撕掉。如果很难把公共或无主的东西搬出去,那就不够完整。但其毁灭的原因,与其说是被驱逐者的渴望,不如说是强盗的渴望,不如说是强盗的渴望掠夺或毁灭,而只是因为目前的私利很小。

他也会暗中伤害整件事。有了大量的人,伤口自然是巨大的,但失败后,很难知道谁是受害者。就在雷锋塔倒塌后,我们才知道这是因为中国人的迷信。当普通的高塔丢失时,农民的收入只是一块砖,将来会被其他的自利者隐藏起来,最终会被摧毁。

如果在民康和武甫,新雷锋塔将因十大风景病的袭击而重建。但是未来的命运是无法推断的吗?如果乡下人仍然是这样一个乡下人,那么旧的模式仍然是这样一个古老的模式。

这种奴隶的破坏只能留下一块瓦砾,与建筑无关。

不仅雷锋塔的乡民,还有天天偷中华民国石柱的奴隶,现在他们不知道有多少了!

瓦砾堆场不够悲伤。在瓦砾堆场里修旧立新真是可悲。我们要创新毁灭者,因为他心中有理想的光芒。我们应该知道他和土匪和奴隶的区别,我们应该注意后两者。

这种区别并不难,只要一个观察者,这个省在所有的言行中,思想都包含着一种预兆,这种预兆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的,因为他自己是一个强盗,而利用这种预兆来夺取现在的一些小便宜货的人,不管前面有多亮、多美的旗帜,都是一个奴隶。

1925年2月6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25年2月,鲁迅先生又写了《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这篇“再论”首先交代了雷峰塔倒掉的原因:是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

鲁迅先生在“再论”中,仍然将雷峰塔的倒掉喻之为封建统治和邪恶势力的倒台。但是,“再论”比“一论”思路更复杂一些。鲁迅先生在“再论”中认为,无破坏即无新建设,但这大多指的是觉悟者对于腐朽、陈旧事物的破坏。

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大家卢梭、尼采、托尔斯泰等人对欧洲旧思想、旧秩序的破坏,即属于这一种。但是,这一种破坏,在中国很少,“即使有之,也会被大众的唾沫掩死”。

得到启示:

要保持初心。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指出了旧的、腐朽的、邪恶的势力往往受到几种不同的冲击。

在旧中国,封建王朝之所以倒塌,可能因为受到暴力造反者的冲击,也可能受到外来蛮夷者的冲击,当然还有封建体制内部“奴才式的破坏”。

但是,鲁迅指出:“外寇来了,暂一震动,终于请他做主子,在他的刀斧下修补老例;内寇来了,也暂一震动,终于请他做主子,或者别拜一个主子,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

也就是说,无论是外族侵略者,还是本民族的造反者,最终还是学着前朝的老样子,做了皇帝,只不过完成了封建统治的改朝换代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13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14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①
从崇轩先生的通信②(二月份《京报副刊》)里,知道他在轮船上听到两个旅客谈话,说是杭州雷峰塔之所以倒掉,是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一个旅客并且再三叹息道:西湖十景这可缺了呵!
这消息,可又使我有点畅快了,虽然明知道幸灾乐祸,不象一个绅士,但本来不是绅士的,也没有法子来装潢。
我们中国的许多人,——我在此特别整重声明:并不包括四万万同胞全部!——大抵患有一种“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沉重起来的时候大概在清朝。凡看一部县志,这一县往往有十景或八景,如“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而且,“十”字形的病菌,似乎已经侵入血管,流布全身,其势力早不在“!”形惊叹亡国病菌③之下了。点心有十样锦,菜有十碗,音乐有十番④,阎罗有十殿,药有十全大补,猜拳有全福手福手全,连人的劣迹或罪状,宣布起来也大抵是十条,仿佛犯了九条的时候总不肯歇手。现在西湖十景可缺了呵!“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⑤,九经固古已有之,而九景却颇不习见,所以正是对于十景病的一个针砭,至少也可以使患者感到一种不平常,知道自己的可爱的老病,忽而跑掉了十分之一了。
但仍有悲哀在里面。
其实,这一种势所必至的破坏,也还是徒然的,畅快不过是无聊的自欺。雅人和信士和传统大家,定要苦心孤诣巧语花言地再来补足了十景而后已。
无破坏即无新建设,大致是的;但有破坏却未必即有新建设。卢梭、斯谛纳尔、尼采、托尔斯泰、伊孛生等辈,若用勃兰兑斯的话来说,乃是“轨道破坏者”。其实他们不单是破坏,而且是扫除,是大呼猛进,将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碎片,一扫而空,并非想挖一块废铁古砖挟回家去,预备卖给旧货店。中国很少这一类人,即使有之,也会被大众的唾沫掩死。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但可惜太聪明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⑥,只用他修春秋的照例手段以两个“如”字略寓“俏皮刻薄”之意,使人一时莫明其妙,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他肯对子路赌咒,却不肯对鬼神宣战,因为一宣战就不和平,易犯骂人——虽然不过骂鬼——之罪,即不免有《衡论》⑦(见一月份《晨报副镌》)作家TY先生似的好人,会替鬼神来奚落他道:为名乎?骂人不能得名。为利乎?骂人不能得利。想引诱女人乎?又不能将蚩尤的脸子印在文章上。何乐而为之也欤?

孔丘先生是深通世故的老先生,大约除脸子付印问题以外,还有深心,犯不上来做明目张胆的破坏者,所以只是不谈,而决不骂,于是乎严然成为中国的圣人,道大,无所不包故也。否则,现在供在圣庙里的,也许不姓孔。
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但悲壮滑稽,却都是十景病的仇敌,因为都有破坏性,虽然所破坏的方面各不同。中国如十景病尚存,则不但卢梭他们似的疯子决不产生,并且也决不产生一个悲剧作家或喜剧作家或讽刺诗人。所有的,只是喜剧底人物或非喜剧非悲剧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十景中生存,一面各各带了十景病。
然而十全停滞的生活,世界上是很不多见的事,于是破坏者到了,但并非自己的先觉的破坏者,却是狂暴的强盗,或外来的蛮夷。猃狁⑧早到过中原,五胡来过了,蒙古也来过了;同胞张献忠⑩杀人如草,而满州兵的一箭,就钻进树丛中死掉了。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外寇来了,暂一震动,终于请他做主子,在他的刀斧下修补老例;内寇来了,也暂一震动,终于请他做主子,或者别拜一个主子,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再来翻县志,就看见每一次兵燹之后,所添上的是许多烈妇烈女的氏名。看近来的兵祸,怕又要大举表扬节烈了罢。许多男人们都那里去了?
凡这一种寇盗式的破坏,结果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
但当太平时候,就是正在修补老例,并无寇盗时候,即国中暂时没有破坏么?也不然的,其时有奴才式的破坏作用常川活动着。
雷峰塔砖的挖去,不过是极近的一条小小的例。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公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即很不多。但其毁坏的原因,则非如革除者的志在扫除,也非如寇盗的志在掠夺或单是破坏,仅因目前极小的自利,也肯对于完整的大物暗暗的加一个创伤。人数既多,创伤自然极大,而倒败之后,却难于知道加害的究竟是谁。正如雷峰塔倒掉以后,我们单知道由于乡下人的迷信。共有的塔失去了,乡下人的所得,却不过一块砖,这砖,将来又将为别一自利者所藏,终究至于灭尽。倘在民康物阜时候,因为十景病的发作,新的雷峰塔也会再造的罢。但将来的运命,不也就可以推想而知么?如果乡下人还是这样的乡下人,老例还是这样的老例。
这一种奴才式的破坏,结果也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
岂但乡下人之于雷峰塔,日日偷挖中华民国的柱石的奴才们,现在正不知有多少!
瓦砾场上还不足悲,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是可悲的。我们要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我们应该知道他和寇盗奴才的分别;应该留心自己堕入后两种。这区别并不烦难,只要观人,省己,凡言动中,思想中,含有借此据为己有的朕兆者是寇盗,含有借此占些目前的小便宜的朕兆者是奴才,无论在前面打着的是怎样鲜明好看的旗子。
一九二五年二月六日
【注解】
①本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语丝》周刊第十五期。
②崇轩的通信,指刊登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日《京报副刊》第四十九号上的胡崇轩给编者孙伏园的信《雷峰塔倒掉的原因》。信中有如下一段话:“那雷峰塔不知在何时已倒掉了一半,只剩着下半截,很破烂的,可是我们那里的乡下人差不多都有这样的迷信,说是能够把雷峰塔的砖拿一块放在家里必定平安,如意,无论什么凶事都能够化吉,所以一到雷峰塔去关瞻的乡下人,都要偷偷的把塔砖挖一块带家去,——我的表兄曾这样做过的,——你想,一人一块,久而久之,那雷峰塔里的砖都给人家挖空了,塔岂有不倒掉的道理?现在雷峰塔是已经倒掉了,唉,西湖十景这可缺了啊!”胡崇轩,即胡也频,当时是《京报》附刊《民众文艺》周刊的编者之一。
③亡国病菌:当时的一种奇怪论调。一九二四年四月《心理》杂志第三卷第二号载有张耀翔的《新诗人的情绪》一文,把当时出版的一些新诗集里的惊叹号(!)加以统计,说这种符号“缩小看像许多细菌,放大看像几排弹丸”,认为这是消极、悲观、厌世等情绪的表示,因而说多用惊叹号的白话诗都是“亡国之音”。
④十番:又称“十番鼓”,“十番锣鼓”,由若干曲牌与锣鼓段连缀而成的一种套曲。流行于福建、江苏、浙江等地。据清代李斗《扬洲画舫》录卷十一记:十番鼓是用笛,管,箫,弦,提琴,云锣,汤锣,目鱼,檀板,大鼓等十种乐器更番合奏。
⑤“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语见《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意思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项应做的事。这里只取“经”“景”两字同音。
⑥孔丘(前551-前479)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述而》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记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语见《论语·八佾》。他曾修订过《春秋》,后来的经学家认为他用一字褒贬表示微言大义,称为“春秋笔法”。他对弟子子路赌咒的事,见《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按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
⑦《衡论》:发表在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晨报副刊》第十二号上的一篇文章,作者署名TY。他反对写批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这种人(按指写批评文章的人),真不知其心何居。说是想赚钱吧,有时还要赔子儿去出版。说是想引诱女人吧,他那朱元璋的脸子也没有印在文章上。说是想邀名吧,别人看见他那尖刻的文章就够了,谁还敢相信他?”这里是鲁迅对该文的顺笔讽刺。
⑧猃狁: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周代称猃狁,秦汉时称匈奴。周成王,宣王时都曾和他们有过战争。
⑨五胡:历史上对匈奴、羯、鲜卑、氐、羌五个少数民族的合称。
⑩张献忠(1606-1646)延安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崇祯三年(1630)起义,转战陕、豫各地;崇祯十七年(1644)入川,在成都建立大西国;清顺治三年(1646)出川,行至川北盐亭界,猝遇清兵,于凤凰坡重箭坠马而死。旧史书(包括野史和杂记)中多有关于他杀人的夸大记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11-27
绝对是一大损失,只有文盲或野蛮人才会对此感到无关痛痒!望重复十景,重复汉服,重复汉礼,重复中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