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和题西林壁两首诗都讲了怎样的认识事物的问题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侧重点?

如题所述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首诗,作者都是宋代的著名人物,都具有唐宋八大家的文坛地位。一般地说,文学史上都强调宋诗的议论特征,把它与唐诗侧重形象思维的表达方式相区别。《登飞来峰》和《题西林壁》都讲了怎样认识事物的问题,只是侧重点不同。《登飞来峰》侧重于讲正确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是高屋建瓴,那就是要登高望远,使自己处于最高点;《题西林壁》侧重于讲正确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是移步换景,那就是换位思考,使自己取得最佳观察点。

这就是不同角度,就有不同收获。不过,这是哲理上理解这两首诗的结果。

除此之外,还应该在意境上体会这两首诗,这就要理解两位作者的思想境界。

两首诗不仅是借观景来说明道理,更重要的是,两位作者都借写景表现了自己的理想追求。方法上,这都是借景抒情的形象思维。一个敢于登上“最高层”,一个实不在意“真面目”。这就是源自对儒道两家的各自立场,渲染、形成、发扬了不同的诗歌意境;这就是并不属于、也不输于唐诗的宋代大家,同样的在诗歌绝顶上占有一席之地;这就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诸子学派,在两首诗里表现的不同意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7
《登飞来峰》和《题西林壁》两首诗都涉及到了认识事物的问题。前者侧重于说明只有站在高山之巅才能俯瞰世界,才能真正领悟到高山的伟岸和壮阔。后者的侧重点则在于指出人们不能只从表面上看待事物,应该深入本质,从内在理解事物,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真谛和内涵。
具体来说,《登飞来峰》是一首关于登高远眺的诗歌,通过描绘飞来峰的雄伟景象来表达对于高处的向往和敬仰。诗人通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句,强调了只有站在最高处,才能俯瞰世界,才能真正领悟到高山的伟岸和壮阔。
而《题西林壁》则是一首关于观赏山水的诗歌,通过描述作者在西林山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于山水之美的感悟。诗人通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指出人们不能只从表面上看待事物,应该深入本质,从内在理解事物,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真谛和内涵。
综上所述,两首诗的侧重点不同,但都表达了对于认识事物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和感悟。
第2个回答  2020-04-26
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一定要从最高点和总体来看,不要侧重和拘泥于事物本身和低层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