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谈谈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

用专业术语!!!高一的政治

1、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促进共同富裕;

3、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

4、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社会公平,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包括生存公平、产权公平和发展公平。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一直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和核心价值,也是社会主义的魅力所在,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加快,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益主体的多样化所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也越发突出。在这些问题和矛盾中,社会公平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意义  
1、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促进共同富裕。
3、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
4、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必须反对平均主义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承认适度的差距,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而平均主义则抹杀一切劳动差距和分配差距,要求绝对平均,实际违背了公平原则,制约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所以,公平与平均是根本对立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是最大的不公平。
   
  实行收入分配公平,必须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在现阶段具有必然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各企业的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必然会有所差别。我国现阶段在分配方式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原则。同时,由于每个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差异,也必然会造成收入上的差距。这种收入差距是合理的,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但收入差距的悬殊,又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社会的稳定。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29
分配问题非常复杂,其评判标准介于经济学和社会学之间。同时,分配问题属于长期性问题,不是政府发一个文件短期内能解决的,它需要时间。分配格局的变化隐含在经济循环的过程之中,只有改变了经济循环,才能改变分配格局。同时,分配格局的公平性隐含在社会结构的变化之中,只有改变了社会结构,分配才能趋向公平。在前一层意义上,分配问题隐含在转变发展方式之中,就分配论分配,孤立地谈论分配找不到出路;在后一层意义上,分配问题隐含在社会发展之中,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仅仅着眼于眼前的分配差距,无助于社会公平。
一、分配问题的两个观察视角:一是居民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二是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
对分配问题的认识有待深入,现行分配理论的分析是不清晰不透彻的。现在研究分配的很多论文、著作,主要是沿着西方经济学的分析路径,即从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研究得多。这是一个微观的视角,注重于社会个体之间的分配关系。按照要素分配理论,居民拥有不同的要素,各种要素依据其贡献各得其所,主要是一个要素价格的市场决定问题,即劳动力得到工资、资本得到利润、土地得到地租。假如市场是完全而且有效,那么收入分配就是合理的,公平的。若是收入差距较大,社会认为不公平,政府可以进行第二次分配。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的这种分析框架中,政府是外生变量,不在经济循环体系之内。而且是把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放在一个平台上看待的,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也是视为同样性质,都是要素收入。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对此批判为庸俗的原因之一,在西方经济的逻辑中,抹掉了劳动被资本雇佣,人被异化为机器设备的一部分的事实。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和资本事实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劳动附属于资本,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天平自然是向后者倾斜的。寄希望于工会、集体谈判、罢工等手段来矫正已经倾斜的初次分配天平,不能说没有作用,但相当有限。在这样不平等的基础上来讨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显然是有问题的。
而目前国内从三者(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分配关系的角度研究得比较少,但关注居民收入比重下降、企业和政府收入比重上升的言论很多,认为企业、政府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偏高。上世纪90年代初期,谈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的文章很多,当时是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后来慢慢地变过来了,现在国民收入分配是向企业、向政府倾斜了,整个发生了相反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当时也没有预料到,这是为什么呢?内在的机理是什么?如果这个说不清楚,对收入分配的政策制定也就无从谈起。仅仅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恐怕是不够的,基尼系数反映的是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而不反映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这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到底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理论框架,以指导我们政策的制定,我觉得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三者分配关系,作为一个整体的分析框架,其中包含了政府也是国民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在经济循环体系之中这样的逻辑假设。三者都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主体,以不同方式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在这个分析框架中,内含了一种三者之间相生的经济关系和相克的政治关系。三者相生的经济关系是:居民个人滋生企业、企业滋生政府、政府滋生居民。也就是说,企业是居民个人组织化的结果,都是居民创业和提供劳动力而形成的;政府是企业创造了更先进生产力的结果,没有现代生产力,也就不会有现代意义的政府;最终回馈给居民,现代政府给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供居民公共消费。三者相克的政治关系是:居民制约政府(以各种社会压力),政府制约企业(以公共权力制定律法),而企业制约居民(市场雇佣)。无论是相生的经济关系,还是相克的政治关系,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都是一种循环关系。从历史角度看,西方国家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之所以能得到一些控制,就是居民对政府的制衡越来越强,迫使政府不得不去制衡企业,劳动者的地位才能不断改善。马克思的理论和国际工人运动产生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分配格局发生逆转,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完全坐在一条板凳上,劳动者权益被严重忽视了。由此不难理解国民收入向企业和政府倾斜,居民收入比重为什么会下降。
二、衡量贫富差距的三个基准:收入、财产和消费
只从收入流量的角度很难说得清楚分配是否公平。现有的所谓基尼系数,对差距的反映是不全面的。因为流行的基尼系数说的是收入,收入的差距只是一个方面。而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可能又是另一个结果。世行专家的研究表明,我国消费的基尼系数比收入的基尼系数还大,说明消费的差距比收入的差距还要大。在城乡分治的情况下,政府实际上是在扩大差距,是在帮倒忙。例如社会保障的强化,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城市保障的标准比农村远远要高,而且一开始就是城市起步的。这样一来,越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城乡公共消费差距就越大,这是个悖论。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却出现了,市场在拉大收入差距,而政府在拉大消费差距。公共服务主要供城市居民消费,农村居民的公共消费很低。这些年有些变化,但公共消费的城乡绝对差距并未缩小,因为城市的公共消费增长比农村更快。
收入是个流量的概念,财产是存量的概念,从存量的角度去衡量差距又是另一个样子了,其结果可能相反。财富存量是积累的结果,与过去相关联;而收入流量是当前的结果,只是与现在相关联。A、B两户人家,A的财产是100万元,年收入是5万元;而B的财产是50万元,年收入是10万元。从存量看,A更富有;从流量看,B更富有。所以,衡量贫富差距仅仅看收入流量是不够的。国家之间也是如此。从GDP来看,我国比俄国富有,但从财富来看,俄国比我国富有。经济增长的时间越长,用收入去衡量和用财产去衡量所得到的结果就越是不一样。当只是以收入流量去衡量贫富差距的时候,就会出现有住着豪宅吃低保的现象。有车、有房子,但是他失业了,收入流量断了,但是他有财产。
所以,分配问题,或者说贫富差距问题,仅仅从收入的角度是说不清楚的。只有从三个方面:财产、收入、消费,也就是从这三个角度去衡量,这样来判断社会公平的程度才可能更接近于社会的感觉和心理。
研究分配问题,有多个角度,应当把几个方面兼顾起来。政府调节贫富差距,不应仅仅是说收入分配。贫富差距,有财产意义上的,有收入意义上的,还包括消费意义上的。“贫富差距”这个概念比“收入差距”这个概念的包容性更好,不单纯是一个收入的概念,具有综合性。
第3个回答  2012-11-29
1、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促进共同富裕。
3、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
4、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必须反对平均主义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承认适度的差距,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而平均主义则抹杀一切劳动差距和分配差距,要求绝对平均,实际违背了公平原则,制约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所以,公平与平均是根本对立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是最大的不公平。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在现阶段具有必然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各企业的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必然会有所差别。我国现阶段在分配方式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原则。同时,由于每个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差异,也必然会造成收入上的差距。这种收入差距是合理的,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但收入差距的悬殊,又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社会的稳定。
第4个回答  2022-02-16
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注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表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