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什么北方人口会在西晋永嘉年间大量迁移到南方?你认为北方人南迁给南方带来哪些影响?

如题所述

西晋惠帝时,朝廷腐败,发生八王之乱。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今属山西省),国号汉(後来的前赵)。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次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後歼灭三万馀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
  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这为东晋偏安一隅作了预备,大量的侨州侨郡的设立,深刻地影响了东晋的政治面貌。同时,客观上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中心进一步迁往南方。
  一般认为,现代闽南人的始祖,大多是来自于此时期汉人大规模南迁入闽的中原人。
影响:
开启五胡乱华之局:永嘉乱后,北方五胡民族相继建国,匈奴早有夺取中原的野心,酋长刘宣谓:「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故八王作乱期间,刘渊及刘聪已建汉国,后刘曜陷长安,灭西晋,据长安建前赵;山西、山东则为羯人石勒所据,国号为后赵。鲜卑本居塞外,日渐强大;酋长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划为三部,继匈奴成为较强民族,包括:慕容氏居于幽州、段氏居辽西、宇文氏居辽东、拓跋氏居漠北。后来,慕容氏与拓跋氏相继入主中原,分别建立前燕及代国(北魏)。至于氐、羌,氐人李雄于惠帝末年建「成」国,后改国号「汉」;不久,氐人苻健一族建前秦,都长安。羌人建国较后,主要有淝水之战后的后秦。
南北对立:永嘉乱时,琅琊王司马睿以安东将军,都督扬州军事,出镇建康,闻愍帝遇害,得北方大族王敦、王导帮助,又拉拢得江东士族如顾荣,贺循、陆机的拥护,于建康即位,是为晋元帝。从此东晋偏安江左,下开宋、齐、梁、陈之局。北方则自刘渊称号建国,到鲜卑拓跋氏统一北方,前后136年间皆陷纷乱状态,先后兴起很多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此后南北分裂远270馀年,南北对立因分裂日久而加深,有「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之论。 南方得以开发:五胡入据中原后,北方中国人民流亡四方,死者不可胜数;晋室南渡建国,中原人仕亦随之南移,他们带来先进的技术及资金,又使当时尚未发展的江南地区得到充足的劳动力。此后,江南地区渐取代中原而成全国经济重心。其中的冶铁、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建康、京口、山阴、江陵、成都、广州成为当时繁荣的都市。

  促成民族融和:永嘉以后,胡人盘据中原,他们在武力上是胜利者,但文化上却被汉族同化,五胡的首领多倾慕中原文化,重用汉人,委以国政。如石勒用张宾,苻坚用王猛,北魏拓跋氏用崔浩、李安世,北周宇文氏用苏绰等。其中鲜卑建立的北魏,孝文帝更推行大规模的汉化运动,胡汉相互通婚,泯灭两族界限。其后,胡化的汉人高欢,与汉化的胡人宇文泰更积极从事民族调和工作。在南方,晋室偏安江南后,随之南迁的中原大族,亦与当地人民及百越等部融和,其中以广州的发展最著名。自永嘉以后,南、北方皆出现民族融和,扩大中华民族的内涵;亦调和胡汉文化,汉族文化既吸纳胡族文化的精萃,取长补短,下开隋唐文化。

  南北文化调和:五胡入主中原前,因北方发展较早,且为全国政治、经济重心所在,故北方文化远高于南方,但南方自孙吴以来,人才辈出,渐成一股具朝气的新兴文化。晋室南渡,中原人仕开始与南人接触,并把中原文化带到南方。经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的发展,南北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调和,从此,南方文化大幅发展,渐有凌驾北方之势。然而,南北文化虽得到调和,但仍各自保存特质,如南人灵巧
总结
史家谓永嘉之乱为中国历史上巨大的风暴,在此以前,中国本部的空间,全以汉民族活动为中心的历史,但自怀、愍二帝被掳北去,晋室南渡后,北方便成为胡族活动的大舞台。自匈奴刘氏兴起,五胡便展开连串的建国运动,彼此混战不休,令中原人民流离失所,死伤无数。加上战争阻碍生产,使开发近千年的中原沦为白骨蔽野之地。此亦为异族首次入主中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28
西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晋室南渡,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

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大量流民涌入巴蜀地区,巴蜀的土著居民又大批流亡到荆、湘地区,“时流人在荆州十万余户”,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28
永嘉(307—313年)是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在永嘉之前,中原地区曾发生过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这次变乱直接招致了永嘉时期的民族斗争。匈奴和羯族的首领刘曜、石勒等率领部众,残酷地屠杀汉人。永嘉四年(310年),刘曜在今河南东部攻下汉人坞堡一百余处。同年,石勒在今湖北襄樊一带攻下坞堡三十余处。后又在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鹿邑)击败晋军主力,晋军死者十余万人。同年,刘曜攻陷洛阳,纵兵大肆屠杀焚掠,洛阳化为灰烬。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晋朝的官民实在无法忍受,就大量南逃,史称“永嘉南渡”。
公元265年,曹魏大臣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晋”, 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还处于分裂之中的中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局面,但安定和平的局面仅维持了三十余年,至晋怀帝永嘉年间发生重大转折。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西晋王朝开始走向分崩瓦解,匈奴、鲜卑、羯、羌、氐五族趁虚而入,周边胡族的大肆入侵出现了“五胡乱华”分裂格局,北方社会的动荡不安,迫使士族和百姓大量南迁,为逃避战乱,门阀士族带领家眷、民户流徙到江淮一带,这是有史以来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永嘉南渡在很大程度上客观的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展,为之后江南一带以及整个南方的大开发奠定了基础。
第3个回答  2012-11-28
“永嘉之乱”
这批移民,分三路:江浙、两湖、四川。成为今天海内外客家人的祖先。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也为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加速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