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道理吗?你怎么看这句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0-17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绝对是伪命题。请问孩子的起跑线在哪里?是从怀孕开始的么?那是不是还要看爸爸妈妈的起跑线在哪里呢?那继续推下去,是不是要看爷爷奶奶的起跑线在哪里呢?

所以,这句话绝对是一句套路的营销策略,但是也的的确确的让很多家长的担忧,表露无遗。第一,家长内心的焦虑,觉得我过的不如别人,我的孩子不能不如别人,所以愿意为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买单。其实就是那句比较粗俗的话,自己是笨鸟,不想飞,生了一个孩子让孩子飞。这样的家长很多。

第二,没有什么所谓的起跑线,每个人的起点虽然是一样的,但是终点是不同的。一生很长,有太多种变化,何苦来的给那么小的孩子就压上那么沉重的担子?生命的长度,我们虽然不能拉长,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让自己活出更好的状态,增加生命的深度,所以这个跟起跑线,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思考问题。

第三,家长推卸责任,觉得我为了让孩子去参加了什么早教机构,就可以高枕无忧,其实中国家长的焦虑又多源于此,因为不注重个人的成长,只想要有人用一招搞定自己觉得有问题的孩子。这其实是不可能的。所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本身就是错误的认知,打破天花板吧,每位家长,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来让自己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这样,孩子才能从你身上学到那种不服输的精神,才真的不会输。

————————————————————————————

关注公众号:童画界亲子体验营。做卓越父母给娃一个多彩童年。

我是兮妈梓桐

第2个回答  2017-10-16

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而且它一直在流传着,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是能听到这句话,只是大家的想法、观点都或多或少的发生了改变。

我是不赞成这句话的,反倒觉得这是很讽刺的。起跑线是什么,每个孩子的起跑线是否都是一样的,我们这样做的结果真是如我们理想般的发展吗?不得不说,有多少孩子就因为这句话而受到多大的压力,各方面施加的压力,在他们本该自由自在、放声大笑的年纪里选择了沉默不语、默默写着成堆的补习机构的作业,这种结果不是我所想看到的。

于我而言,我倒是并没有太多受这句话的影响,我父母还是比较开明和理智看待这句话的。但是,在我身边的朋友们,我都深刻的记得曾经的他们压力是有多大,就像是个陀螺,一直在转着,不能停歇。其实我很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因为他们奋斗了一辈子,总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比自己更加有前途、出息,未来更加光明,所以才从孩子小小年纪的时候,就给他们寄予了太多的期望,而这些期望也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去。我认为让孩子接受早期教育这个观点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孩子有他的自主选择,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顺应他们的发展历程,而不是一下子给他们施加那么的压力。

另外,孩子不需拿来跟别人进行比较。不是孩子接受的补习机构教育越多,学的东西越多,他们就能跑的更快。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应该要做的事情,他们本应该先学会爬,但是家长就过于急着让他们跑起来,这样是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的。严重的话,他们还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一切都是得不偿失了。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个时代都赋予了他不同的涵义,但无论如何,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并有所成。

第3个回答  2017-10-16

各人觉得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起点不同,孩子以后的努力程度就会不同。但是这并不是逼迫孩子上补习班,逼迫孩子放下手中的玩具,去学习不该他们这个年纪学习的事情。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句话其实是提醒家长们,对孩子从小就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小时候就接触一些名人名言,或者多读读英语。有水平的家长也可以通过一些现实的事物,给孩子解释一些事物的本质。这样对于他们的脑力发育,和看待事情,解决问题的思路都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改掉他们写作业手不停的习惯,在字迹潦草的时候纠正他们,防止以后养成坏习惯。

但是起跑线不意味着金钱。不是让你在孩子小的时候就逼迫他学习才艺,上各种补习班,上各种他们不想上的。就因为一句不想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不想学的比他们少。这样是不对的。我们的起跑线是家长应该在从小的教育上,以身作则,给他们提供好的教育。不应该拿金钱让孩子去攀比。真正有教养的家庭只会在日常的举止中显示出来。

孩子在小的时候就知道势利眼,甚至老师也势利眼,这样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是很有影响的。当然,我不排除金钱确实可以让孩子少走许多的路。比如我一个亲戚家,十分有钱。在孩子小的时候,就送他去大城市读书。后来家里孩子要上高中。因为别的地方高考分数线会比我们本地低很多,在同样一张卷子上。于是他们就搬到那里,让孩子少努力很多。但是这样的方法其实是不可取的。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少读的书,少做的努力,在以后总是会还回来的。

所以,还是在教育上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才是最重要的。

第4个回答  2017-10-18

如果从强调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首先,早期,尤其是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大脑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脑细胞之间的连接方式,即突触的网络和功能。

而3岁以前正是孩子塑造突触的重要时期,一个两岁的孩子,他的突触数量已经与成人相同,三岁时则远超成人,达到一千万亿个。

之后,突触的增加速度放缓,10岁左右,大脑会开始修剪多余的(未被充分利用的)突触。

而突触的形成,并不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必然形成的,它靠的是我们给孩子的体验,当一个孩子感觉到世界是安全的、自己是有人爱的,并且能通过他的感官体验到丰富的世界,他的突触就会形成良好的连接,大脑就能得到很好的发育。

由此,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其次,学龄前阶段是孩子一生学习兴趣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启蒙时期:

孩子的学习并不是从进入小学或者拿起书本开始的,而是从出生那一刻开始的。只要他在探索、观察、体验,他就在学习。

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鼓励孩子探索,允许提问和不同的见解,鼓励阅读并身体力行,那么,孩子就会对世界充满好奇,有主动探索的兴趣,不人云亦云,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而这些,都会对他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发生重要的正向影响。

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听话,不来吵自己就好,读书时以后的事,那么,孩子则可能为学习而学习,惧怕权威,满足现状。

但是,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较,争定输赢。

如前所述,我们强调早期教育,是因为无论从生理、心理还是孩子的需求而言,早期教育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换句话说,我们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是因为他需要,因为这样才能满足他成长的需求;而不是因为我需要他比别人更好,只有这样他才能比别人更优秀。如果这样想,那么,早期教育多半会走偏。

譬如:我们为了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学习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可以送孩子去早教机构,因为在那里,我们可以向老师、专家和其他家长学到很多。但如果寄望于孩子在那里被发掘出潜能、培养出能力,变得比别的孩子优秀,那么,最后我们会失望地发现,孩子上过早教之后,和其他没上过的孩子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我是漫步育儿路,专注教育十多年,致力于提供科学、高效、轻松的育儿方法,欢迎关注我。

第5个回答  2017-10-16

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完全没有任何信服力可言。

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呢?是那些不压身的技能,还是死命压给孩子的任务,或者是父母眼中的,对孩子的“培养”?这些统统都不是。真正的起跑线,早在孩子还是一个受精卵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真正的起跑线,是孩子父母的家庭背景,它决定了孩子出生以后将会是喝着什么牌子的奶粉长大,裹着什么价位的尿布睡觉,决定了孩子长大以后可以受到怎样的教育,可以过一个什么样的童年,拥有什么样的教育资源等等。

真正的起跑线,是孩子的遗传基因强不强大,拥有怎样的智商,对什么东西更具有天赋。它们决定了孩子以后人生的高度,决定了孩子以后学习上的难度。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即使不怎么学习,也能拿第一名;而一个智力发育不全的人,送去清华北大也没有用。

有不少孩子,在还没有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他们不论怎么努力,也始终比不上那些“天才”的轻而易举;他们不论再怎么奋斗,也没有办法和家庭富有的同学坐在一起喝一杯咖啡。

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去争那什么虚无缥缈的起跑线,因为这根本就没有必要。如果你的孩子足够优秀,那么他自然会努力上进,不需要你去操心。相反的,如果你的孩子天资真的比不上人家,为何不能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