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前景如何?

如题所述

都市农业出现了这么久,大家都是个模糊的印象。国外都市农业花样百出,高科技、新模式层出不穷,国外经验国内能否成功借鉴?到底什么属于都市农业,前景如何?
  华润置地宣布创立耕雨品牌,进军现代都市农业。以智慧农业为内容,从涉及到消费者的各个生活场景出发,规划了“农夫计划”、“农园计划”、“田

  园计划”三大产品线。

  此外,华润置地与中国农科院中环易达成立了“城市农业研究院”,未来将共同研发高新农业技术,探索全新商业模式并积极孵化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
  等落地项目。
  无独有偶,2014年中粮就联手中国农科院中环易达建设中粮智慧农场,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品牌食品及健康产业、田园生活于一体的生态城。

  此外,在去年建立合作的基础上,今年4月,珠光集团和艾米会合作的珠光艾米定制农场揭牌。

  “随着一些大城市住房需求的满足,新的需求会衍生出来,而和大自然有更好的接触,恰是一个较好的需求接入点。”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

  进表示,房企通过对部分土地进行投资,开发出较好的商业项目,进而有利于以文化旅游消费等概念来做营销,也体现了当前土地投资的新思路和新策略

  。

  都市农业是什么?

  都市农业不等于现代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现代化程度高的农业园区、产业园、农场等,是现代农业的集中体现,但不是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不是城郊农业,都市农业是从功能上定义的,而城郊农业是从区位上定义的。城郊农业主要是为城市供应农副产品,满足城市商品性消费需要为

  主,属于传统农业范畴,只是位置居于城市周边地区;而都市农业是为满足城市多方面需求服务,尤以市民体验为主。

  都市农业也不是工厂化农业,工厂化农业是一种机械化、自动化技术高度密集型生产方式,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连续作业、摆脱自然界制约一

  种农业生产方式。

  都市农业主要功能是休闲体验,但其生产功能也非常可观。我国现有阳台面积约11亿平方米,屋面面积约98亿平方米,约1500万亩,相当于几个农业大县

  耕地面积。

  同时都市农业种植品种以蔬菜瓜果为主,种植方式以设施为主,种植效率为大田的3-6倍,而且蔬菜瓜果生产为劳动力密集型,这与大宗农作物不同,将

  劳动密集型农业分散到城市市民休闲体验之中,不占用农业产业劳动力。蔬菜瓜果含水量74%-96%,向城市运送1吨蔬菜瓜果,就相当于通过车辆向城市运

  送约0.85吨水。都市农业相当于节省了这部分资源。所以都市农业发展对农业生产、社会资源合理利用,以及节约耕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发挥着重要

  作用。

  都市农业八大类

  按照都市农业内涵与功能,都市农业系统设计应遵循最大化为都市市民提供体验、消费的条件、环境和产品,让市民能够长期、持续参与农业。

  所以,都市农业系统应考虑日常性农业体验和阶段性农业体验。日常性农业体验包括阳台农业和社区农业,市区农业主题公园和农业城市综合体;阶段性

  农业体验包括农业嘉年华、采摘园、农家乐、特色农业主产区体验园。日常性农业体验与阶段性农业体验互为补充。

  阳台屋顶农业

  阳台农业是以家庭为对象,利用阳台光和热种植适合小空间生长的作物,目前有传统的土培和较先进的水培、雾培模式。土培模式效率低,对室内清洁有

  一定的影响,土传病虫害严重;水培、雾培比较适合室内种植,但技术要求较高。阳台农业适合出行不便,但对农业有兴趣的老人,以及有经常性参与农

  业生产欲望的市民,特别是对于有大阳台或大露台的居民尤为适合。

  社区农业

  社区农业是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如社区室外公共场地、屋面和地下室人防空间建设社区小菜园。通过挖掘社区闲置空间,因地制宜构建温室、植物工厂以

  及露天菜园,搭建社区交流平台,增进邻里关系。社区农业需要社区与物业管理机构共同推进,规模较小的社区农业可由社区成立自发组织管理、运行,

  较大规模可由相关企业负责开发管理。社区农业与阳台农业实现联动与互补,社区农业为阳台农业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

  农业主题公园

  农业主题公园是从城市层面布局专门农业题材公园,也可局部布局农业题材园区,特别是郊野公园。主要功能是在城市中传播农耕文化,对青少年进行农

  业科普教育。北京市的北坞公园是以水稻为题材的典型农业主题公园,市民参与度极高,不仅传播了农耕文化、丰富了公园内涵,而且稻米收入也补充了

  公园管理支出。结合城郊农业。


  农业城市综合体

  农业城市综合体就是在市区或近郊区以垂直农业为载体,建设以农业为元素,从生产到消费的综合体建筑,供市民休闲、餐饮、娱乐。在这里既能体验农

  业生产的艰辛、又能感受丰收的喜悦,既能目睹食品来源、又能品尝食物美味。

  农业城市综合体建筑功能以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消费体验为主线,涵盖典型农作物、畜牧和水产生产,既有传统方式,也有现代高科技模式,既可参与

  体验,又可目睹参观。农业城市综合体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全天候缩微生产环境,也为城市市民提供全天候休闲娱乐消费场所。农业城市综合体也可以为

  农业科研活动提供试验场所。

  农业嘉年华

  农业嘉年华在几个一线城市效果比较好,对都市农业启蒙起到了较大的推进作用,但是目前规模小,城市覆盖面有限,且为阶段性,市民不能持续体验与

  消费。

  未来向郊区进一步拓宽,在以生产为主要目标的前提下,在每一品种收获季开展一次嘉年华。如草莓熟了就以草莓为题材开展嘉年华,西瓜熟了就以西瓜

  为题材开展,还可以推广到大宗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一个城市在不同区域布局几个农业嘉年华,每年开展3-4次,对促进都市农业发展将起到

  较大作用。结合城郊农业。


  采摘园

  采摘园是最接地气一种都市农业,但是普遍存在规模小,采摘品种单一,季节性强,消费时间短,不能形成规模效应,难以持续深度吸引市民体验与消费

  。

  未来需进一步扩大采摘种类。一般采摘多为瓜果类,一个时点上通常只有一种瓜果可被采摘,但蔬菜通过设施化种植基本可以实现常年供应。所以,采摘

  园可以增加蔬菜采摘,一方面增加市民单次采摘数量,另一方面增加来园采摘次数。

  应与“农家乐”“特色农业主产区体验园”“农业主题公园”相结合。结合城郊农业。

  农家乐民宿

  农家乐起步早,发展快,但以提供农家饭和民宿为主,没有深度挖掘对农家生活、劳作方式以及农家文化的体验,消费模式单一;同时,由于农家乐经营

  管理还不规范,农家乐发展后劲不足。

  城市市民向往返璞归真田园生活,但又离不开城市便捷生活、工作环境,农家乐是市民体验农业及农村生活最切实可行的途径,也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

  内容。它不仅能够拓展农业农村就业和收入,更重要的意义是通过都市市民的深度介入,为农村注入新思想、新理念,活跃农村气氛。目前农家乐还处于

  初级阶段,需要在规范性、延伸经营范围上下功夫,特别是农家文化和生活、劳作方式体验。

  应与“采摘园”“特色农业主产区体验园”“农业主题公园”相结合。结合城郊农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9

 未来农业是一个可以令人无限遥想又有无限空间的一个课题,不管是什么样的设想在未来时空中都有可能发生,都有可能实现,历史已证明了,人类想象的伟大与可实现性。但从我国农业来说,近期的发展趋势分析对于当前农业的指导是最具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那么近十年或二十年,我国农业将会有哪些方向的改进或者是革命呢?这是可以进行科学推理与预测的,而且是相对的准确。现就近十年农业的变革方向与发展趋势作些简要的分析与估计,以供读者参考。
   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到现在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农业技术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业经营模式与组织结构也有了质的飞跃与历史性的变迁,这都是基于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变化为基础。从传统自然农耕到化学农业,从集体经营到分田到户的联产承包,从零散种养到现在的区域化规模化的专业发展,从自供自足到大市场大流通,从家庭为单位到现在的公司运作与专业合作社组织模式的形成,从露天生产到设施大棚,从纯手工的体力操作到农业机械普及运用,从依靠化肥农药到有机可循环耕作,从土壤栽培到现在的无土养液栽培等,这些革命性的变化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与科技发展的结晶。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时期,也正处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特殊时期,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新型的农业模式与运作方式,不管农业技术还是经营管理都处于一个不断变革不断演变不断成型的阶段。所以会出现许多新的农业模式,新的农业术语,新的耕作制度,新的组织方式,新的市场机制,新的农业理念与概念,总之是一个多变的丰富多彩的农业时代。那么未来是不是就如漂浮的气球难以捉摸难以估计呢,也不是,大的农业发展主流还是具有一定规律性,与可遵循性可借鉴性的。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与格局,基本可以分析到我国未来二三十年间农业发展的主流与趋势。
   在未来二十年中,农业的经营模式将会发生深刻变化,一种以公司为纽带,以千家万户为生产单元的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是日后农业的一种主要组织生产方式。强化产前与产后环节,优化农业结构建立一种科学的农业模型,改橄榄球形为哑呤形,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把中间集居的从业者向产前与产后两头转移,建立一种良性的农业结构与模型。生态环保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题,绿色无公害无污染是人们对农产品的必然追求,可持续循环型农耕法是未来种植业或养殖业必须遵循的法则,省力化自动化智能化甚至无人化是农业工业化的具全体现,向空间发展向深度进军是农业资源日渐馈泛时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回归自然利用自然力量构建生态自然的农业模式是缓减环保压力的唯一方法,生态农业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一种以有机耕作为基础的,多生态可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农业模式在世界各地正在盛行。一种以城市生态建设为核心,以城镇供需市场为拉动,以观光休闲旅游科普多功能为驱动的复合型都市农业正在兴起,必将成为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与生产方式。都市农业是一种组合了上述各种先进技术,结合了城市生活与社会综合发展因素的复合型农业模式,不管是我国还是世界各国,都已把都市农业列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当前的美国、日本、德国、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已正在形成以都市农业为核心的农业发展阵形,许多国家的都市农业份额已达总量的30%以上,是未来农业的主流农业。那么都市农业具备那些优势而让其成为未来农业的主导呢?本书将会以都市农业为重点,从它的产生、发展、相关技术、市场优势、生态优势等方面进行阐述,让更多想投入都市农业建设的人们有个梗概之认识,特别是在都市农业的先进技术应用上,将是本书的主体,为都市农业建设的技术问题提供指导与支撑。以下就都市农业的各种类型与趋势先作些简要的介绍,让大家先有个概貌性的认识。 1、可耕土地日渐减少的今天,无土栽培将是都市农业发展的一个主体趋势。2、空间与地下也将成为发展农业的主要场所,也就是说农业将从现在的平面型农业向未来的垂直型农业方向发展,它可以不受平面局限,具有最大化的开发空间。
3、利用城市废物进行堆肥处理,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肥源,通过植物的生物转化来处理城市垃圾,达到生态环保洁净的城市建设目的。
4、鱼菜共生方式是城市农业发展的一种主要模式,它可以达到用水的集约化,又可以生产出有机的蔬菜与鱼产品,为人们生活满足矿质元素与维生素营养及优质的蛋白营养,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支撑体系,又能实现环境的零排放零污染,是一种完美的循环型生态农业系统。
5、城市将变成绿色的森林,把原来的混凝土丛林开辟成绿色的花木林,蔬菜林与瓜果林,楼顶阳台庭院闲杂地等都将是进行农业生产为居民提供农产品的主要场所,也是美化城镇,绿化环境发挥“城市之肺”功能的主要绿地。
6、采用各种家庭型的迷你栽培系统进行各种药草蔬菜瓜果花卉的栽培,既可美化家居环境,净化室内空气,又能为厨房提供最为新鲜的蔬菜与调料品,是一种观赏皆小批量生产的无土种植装置,必将在未来的园艺市场上盛行。
7、气雾种植技术,成为都市农业与观光项目中植物种植的主导技术,它除了免土壤少污染外,更重要是生长神速与不受环境局限,到处都可种植人们所需的植物。可以因地制宜,灵活设计于城市的每个角落,不像土壤栽培或基质型无土栽培那般会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而未能达到广谱的运用,技术极为简单,材料可因材施用,家庭生活的各种废弃材料皆可作为构建系统的组合材料,是一种灵活性大,栽培效果好,技术要求低的栽培新法,在未来都市农业发展中必将成为主角。
8、各种新型的农园将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兴起,如观光自采农园、劳作体验农园、科普教育学生实训农园、身心疗养的康复农园、儿童的童趣农园、退休工人怡情遣农园的等将成为农业新功能的积极扩展与补充,形成农业生产效益的最优化,是新农业的主要特征。
9、以社区为单元,于市中心建立各种各样的农产品无人自采园,主要用于洁净化蔬菜的现场自选销售,市民可以从立体的无土栽培架上自已采摘正在生长的鲜活蔬菜,既体验过程,又能令消费者具有完全放心的感觉,这种现场自采园的设计通常以立体货架式的气雾栽培为主,购者可以选择所需的各种气雾蔬菜,是提升蔬菜附加值减少运输环节的一种新模式。
10、免农药的蔬菜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与科研的主方向,成为投资者实现高额回报的一种主要生产模式,通常采用全封闭的植物工厂或半封闭的虫网隔离地面隔绝技术来达到病虫的人工控制,生产出免农药无污染的安全型食品。
11、草食动物的养殖也将走进城市,将利用工厂化立体种植牧草技术,在较小的空间内为牧业的发展提供最为营养的草料,这是未来草食动物养殖的主要方式。
12、城市的墙壁将利用最为先进的垂直种植技术实现垂面绿化,为城市的绿化开拓更大的种植家间,是未来绿化业的一大趋势。
以上的种种技术将代表未来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与方向,是一种符合现代人生活与城市生态建设的未来技术构架,是实现都市农业化,农业与都市建设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更是人类进步与文明的象征,也是人类认识自我回归自然的必然趋势,人类只有依赖自然力量,利用生物的庞大修复功能才能让人类在这星球上长盛不衰。都市农业就为人类的绿色文明开辟了这道通向繁荣的大道,只有利用自然才能达到完美与和谐,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0-29

日前,时光辉副市长在本市领导干部“三农”工作专题研讨班开班动员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推进本市现代化都市农业进程的重要意义。

  探索实践证明,都市现代农业是大中城市改变农业弱势地位和格局、实现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最有效的途径。

  你也说都市农业,我也说都市农业,作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为何越来越离不开都市现代农业?是城市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城郊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是现代农业“突围”进城,还是城市形态“扩张”入村?是都市农业对城市发展的诱导,还是城市升级对农业转型的倒逼?我觉得,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建设工程和不断发展的开放农业概念,有必要让都市人群特别是都市搞农业的人群对其生成缘因、内在动态、产出形态、发展趋势等问题,想清楚弄明白。

  一、城郊型农业和都市现代农业究竟有啥不一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大城市为依托,为都市经济社会服务的都市农业概念逐步形成。但我国都市农业总体上处于城郊型农业阶段,其功能仍以满足基本的城市农副食品为主,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不过这并不排除个别城市和个别地区提升都市农业层次的现实性,上海的实践就有力地证明了这种现实性的存在。

  必须指出的是,作为城郊型农业的高级阶段,都市农业与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城郊型农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以城市需求为依托,以提供鲜活副食品为目的,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处于不断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地区,在本质上越来越难与城市相区别,城乡界限的这种模糊,使城郊型农业的提法本身就名实不副。更为重要的是,城郊农业仅具有的单一的副食品供应功能,只是为城市服务,仍脱离于城市之外,与城市的经济运行没有形成必要的勾连,即并没有成为城市的一个有机整体,而都市农业则可满布现代大都市,没有明显的生长地域边界(理论上,绿化农业、公园农业等涵盖整个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区域,都是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能上,都市农业除了生产、经济功能,还具备生态、社会、文化功能;在产业融合度上,都市农业可以融通一、二、三产业,而且这种融通由于其本质上与城市生活经济运作已融为一体,变得十分必要和容易。
  简而言之,都市现代农业是城市文明与农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是农业与工业、城市与农村经过长期分化和高度发展之后,在更高层次的一种融合,是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多种需求与生态环境优化为主要目标和功能,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类型,体现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探索。
  二、大都市为何越来越离不开都市现代农业?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经过城市需求召唤和市场洗礼,经过与城市发展进程的摩擦和碰撞,由城郊农业转型升级的本市都市现代农业,已不再拘泥于GDP总量占比上的“微不足道”,而自信于城市运转市民需求上的“必不可少”,不再不知所措,不再忐忑不安,而变得重任在肩又从容自信。

  从“微不足道”到“必不可少”,这种从容自信从何而来?

  我们说,与传统意义上的城郊型农业相比,都市农业是一种兼具多种功能,注重自然资源保护和知识资源利用的新型农业形态,有学者认为,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都市农业进行分析,便于我们更全面深刻地理解都市对农业的依赖,从而印证都市农业在城市整体健康发展中的价值。

  传统的农业生产,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通过人类的劳动投入和物资装备投入建立起来的人工经济系统,利用环境资源的自然生产力,生产各种农产品,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生态环境只是被人们看作提供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和支持系统,是一种财产。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表明,经济与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之间,越来越密不可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不能仅仅局限于孤立的经济体系本身,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

  因此,现代经济学,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倾向于将环境和社会包容进来,形成一个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的大系统,在这一大系统中,经济、环境、社会系统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而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就是要求经济、社会、社会之间的协调有序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与社会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可持续发展要求环境和社会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服务与推动,要求城市经济、环境、社会之间协调有序发展。城市化地区人们的眼光越来越转向农业,要求都市农业提供多样化的功能,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平衡城市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经济系统的有效运转和不断发展进步。

  都市农业的兴起和发展,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推进城市经济——环境——社会之间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的有机统一。(以上观念引自王培先《都市农业及其在上海的发展》一文)

  三、都市现代农业的未来发展愿景是什么?

  都市现代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城郊型农业,它融合了现代都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有社会、生态、文化功能等,集中体现了大农业的思想。

  可以说都市农业总体是一种发达状态的农业,其产业结构的显著特征是由现代城市生活水平、产业发展水平而造就,其指向除满足城市人民物质生活需求外,还须满足居住环境、精神享受、产业发展的要求。

  另外,其作为全方位开放的农业类型,具有在生产、消费、市场、流通等方面,全面与国内国际交互开放的实力与能力。

  在与城市融合度上,不但在其地域上,其生产观念、生产方式上,乃至产品、资金、技术、人才,都与城市逐步融为一体。

  由于开放度、与城市融合度等本质特征的存在,都市型农业完全有可能成为现代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并有可能逐步与城市二、三产业接轨。对此,世界发达国家都市农业发展的现实已经有鲜活的实例证明。

  可以预见,都市型农业最终将摆脱弱质产业的地位,成为城市非弱质产业俱乐部中的重要成员,完成从“弱丑穷”到“强美富”的华丽转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