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高楼与琵琶行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首先,两位诗人的作意基本相同。

《西北有高楼》中那期望着能建金石之功的汉末文士,面对的却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似乎也在表明帝宫的高不可攀,暗示政治理想的难以实现,仕途失意。

白居易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琵琶行》作于诗人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时年诗人已45岁,早年“兼济天下”的壮志已被政治上的打击击碎,鸿图难展。

由于两人所处时代背景和自身遭遇的相似,因此两人写诗的意图也基本相同。即借诗中女主人公所奏乐曲和凄凉身世,抒发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悲凄之情,表现了深切的世态炎凉感。两诗用女主人公善奏琴,却少了钟期这样的知音,来表达自己虽有骐骥之才,但无识马伯乐的抑郁之感。

其次,两诗的篇章结构基本相同。

两诗皆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两诗都先写诗人被琴声吸引。《西北有高楼》中诗人来到一高楼下,在万籁俱寂中,“音响一何悲”的弦歌声从高处飘下,诗人被悲声吸引,驻足倾听。《琵琶行》诗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怀愁”汉侯瑾《筝赋》,也使诗篇笼罩上了一层哀怨的氛围。

第二部分:女主人公演奏琴曲,自叙身世。《西北有高楼》高楼上的女子在铮铮地弹奏,似乎在叹息自己无人倾听琴声、无人可诉心事的悲惨命运。信手抚琴,默默企盼“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长叹知音难寻。

《琵琶行》先描写演奏过程,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飘零沦落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孤寂清冷,恨无赏音人。

第三部分:诗人和女主人公心灵的共鸣。

《西北有高楼》悲哀的清商调随着风声从高楼上传出,弹到曲子中间时,主旋律一直在那儿回环反复,由此他想到:歌者的苦还不是最让人悲痛惋惜的,更悲哀的是,知音的人在这世间是多么少啊。

《琵琶行》琵琶女“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诗人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而诗人“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第三,两诗略详皆美,《西北有高楼》只有八十字,却不嫌少,言有尽而意无穷;《琵琶行》有六百多字,无一字多余,极凝炼优美。

《琵琶行》对诗人听到琵琶声的缘起——送客船上、邀请琵琶女弹奏、弹奏过程、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抒发感慨,都作了详尽细致地描写。然后诗人用一连串的生动比喻,细致描写了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抬头望时,唯见月白江清。

《西北有高楼》虽是略写,却使人感到无处不周。如比《琵琶行》少了琵琶女自叙身世的一段描写,只有“无乃杞梁妻”的猜测,但通过“杞梁妻”的典故“杞梁”即杞梁殖。惆怅凄美的女子形象活脱脱得呈现在眼前。诗中语言是浓缩的、积淀已久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简炼而不简单。

如果把《西北有高楼》比作粗笔渲染的水墨画,多了几分含蓄委婉;《琵琶行》则像是细致勾勒的工笔画,更显细腻精致。淡抹浓妆总相宜,一略一详皆是美。

《西北有高楼》是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名篇,写的是诗人被高楼上飘下来的歌声所吸引,心有所感:“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慨叹知音难遇。《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做,送客船上,得闻琵琶女的美妙琴声与不幸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两诗均由一女子的琴音而引起全文,一略一详,写尽知音难觅的凄凉之感,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