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思路的根本性转变

如题所述

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是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内容之一。最近20年来,人们对于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的研究已经从过去仅关注相对小的范围,如单一矿床或单一矿区(田)内的几个矿床等向矿床组合、成矿系列、成矿系统等区域成矿的方向转变,将区域大地构造活动同区域成矿乃至一个或一组矿床的成矿作用直接地联系起来,并认为一些矿床或它们的组合可以看成是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的标志(指针)。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也随之从过去的以已发现矿床为基础,通过对现有矿床产出的空间位置、成矿时代、矿床地质特征等的探讨和深化,从时间-空间-成矿物质等方面,对成矿规律进行经验性总结的被动性或者说是后验研究,上升到从区域地质演化出发,根据大地构造演化对地质作用、成矿事件的控制,并以先进的成矿理论为指导,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主动式和先验性层次。这是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思路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是区域成矿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也是现代区域成矿学研究的必然要求,它将会带来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一场变革,对区域成矿学的深化和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对区域成矿规律主动式研究不完全依赖于研究区地质勘查工作的程度。与后验式的成矿规律总结不同,主动式研究是在区域基础地质重大问题基本搞清楚的条件下,对区域成矿规律问题的先验式理论分析,而不完全依赖于相应的区域矿产地质勘查成果。反过来可以说,这些矿产地质勘查成果是对区域成矿规律理论分析的一种验证。

(2)对区域成矿规律主动式研究注重区域成矿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种研究并非针对某一种矿产或某几种矿产,也不针对某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矿床,而是对相应的区所有可能形成矿床的成矿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讨论,因而更具完整性,尽管在实际研究中,可能会针对不同的目的而有所侧重。这种研究方式更符合系统找矿、综合评价的现代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是与当代区域成矿学,特别是与成矿系统、成矿体系研究趋势相吻合的。

(3)对区域成矿规律主动式研究强化了理论先导作用,对区域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指导意义更为明显。当前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正在向工作(矿产勘查)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和现矿山深部(所谓第二成矿空间:500~2000m)转移。在前一类地区由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较低,甚至根本没有矿床发现,因而后验式的成矿规律研究无从着手。也许有学者提出,连矿床都未发现,如何能谈得上成矿规律问题?而这正是后验式成矿规律研究基本思维缺陷。由于地质工作程度低而没有发现矿床,并非表明那里就没有成矿作用的发生或未形成矿床。恰恰相反,正因为还未发现矿床,而通过主动式的成矿规律研究更能对区域成矿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必须注意到,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程度低并不等于对该区的基础地质问题也没有研究,事实上,由于区域基础地质问题并不依赖于某一地区的工作成果,因此,尽管很多地区(例如我国中西部)虽然找矿还没有获得重大发现,但其基础地质工作却得到了充分的研究和讨论,有些地区已经研究得相当详细和深入。这为我们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的主动式研究奠定了基本前提和基础;而对深部成矿与找矿而言,则更加依赖于成矿理论的认识和突破以及成矿系统、成矿系列和系统找矿问题的科学分析。由于成矿规律的主动式分析强调对成矿学理论的应用,并以区域基础地质研究资料为依托,因此,对于这些地区而言,其实践指导作用就会很明显。

对于工程程度较高地区的地质勘查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成矿规律的研究并不完全依赖于已发现矿产产出特征的总结,而注重于理论分析,因而对于工作程度较高地区的勘查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当某一地区在理论上分析应发现的矿床,包括矿种或类型,成矿可能的地段或成矿时间等,而实际尚未发现时,它便为开展进一步工作提供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或者某一地区理论上分析应会形成特大甚至超大型矿床,而目前尚未突破时,可以更加坚定继续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信心等。

(4)对区域成矿规律主动式研究要求对区域基础地质问题有基本认识,并以先进的成矿学理论为指导,因而将会大大加速地质科学研究的进度并提高成矿理论的研究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