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是什么时期?

如题所述

综合来说,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汉朝。

要考察一个朝代的强盛与否,是要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历史成就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例如秦朝这样虽然大一统,卓有建树,开创了很多沿袭千年的制度和思想,成就非凡,但是碍于它的短命常常不把它与唐宋元明清这些朝代并列说明。

唐朝和汉朝这两个朝代历来是为人所比较的,一个是军事武力的巅峰,一个是文化外交的顶点,两个朝代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造成的历史影响都极其深远的,所以其实很难完全比较出两个朝代何者更为强盛,主要还是基于看待的角度。

唐朝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它的强大,不仅仅表现在军事实力,还囊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多个维度。唐朝不仅能军事上征服周边各国,更重要的是,它真正意义上以一个堂堂天朝上国的姿态,让各国跪拜。见微而知著,著名的一次战役——白江口之战,这是中国和日本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日本那时还叫倭国)唐朝仅派出一万多水师,就把将近五万人的倭国、百济联军打得惨败,数万军队丧失殆尽。此战不仅奠定此后东北亚地区一千年的政治格局,更是将日本打得心服口服,此后千年未敢向中国用兵,直至明朝。白江口之战,日本大败,不得已,从此后的数百年时间里,不断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学习中国的政治、文化、制度。盛唐的影响,强大如斯。

如果说唐朝的强盛是内秀,那么,汉朝的强就是外中了。

一、汉军的战斗力极为强悍,平定了强大而为祸百年的匈奴等游牧民族

汉朝初年时,匈奴异常强大。它统治着整个蒙古草原,直接控制范围到了今天的俄罗斯境内。从青藏高原的羌族部落,到西域诸城邦,甚至中亚、西亚的强国,都臣服于它。

这样强大的民族从汉武帝时期开始遭受重大打击,卫青、霍去病征匈奴的故事流传千古。经过窦宪的两次北伐,北匈奴被灭。南匈奴则逐渐融入中原。强大的匈奴最终被汉朝消灭。

二、汉朝将西域、越南和朝鲜纳入控制范围

汉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在西域驻兵很少,遇到战事,西域都护或使者是可以直接调集各国军队的。

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代,汉朝就直接统治了越南和朝鲜。这两个地方不是汉朝的属国 。汉朝在这里设置郡县,直接派遣太守、县令前来统治。

三、汉朝尚武,全民战斗力都很强

从现在出土的文物资料来看,汉朝人的备战程度让人叹服。出土的山东东海郡的武器库表中清楚的写着装备的种类和数量,说一个大概的数字:铠甲9万副、长矛5万支、长刀15万把、大小战车7000多辆,这还是一个郡的武器数量。而汉朝有107个郡,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全民皆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6

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是什么时候?有多厉害?要回答这个问题,处长在此以汉、唐两朝为例。

汉朝牛在强悍

大汉王朝强悍到什么程度?西汉名将陈汤的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震烁古今,此语出自《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原文如下: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于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说这话的时代背景是,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在呼韩邪的统率下归降汉朝,而北匈奴则在郅支单于的率领下继续与大汉为敌,这郅支单于不仅与大汉朝为敌,还一度击败大宛、乌孙等国,趁着汉朝的一不留神瞬间几乎控制了整个西域。

由于西域是汉朝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且对于汉朝来说有着无与伦比的战略位置,于是,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汉朝西域都护骑副都尉陈汤趁着正都尉甘延寿生病的间隙假传圣旨,集合了西域各国汉胡杂兵4万人取道帕米尔高原和赤谷向郅支单于发起了斩首行动,一举击溃了北匈奴,郅支单于也在仓皇的抵抗中命丧黄泉。


其实,匈奴人的战斗力向来非常彪悍,但是北匈奴的郅支单于依仗着天高皇帝远完全没料到陈汤的汉军如惊雷之势从天而降,猝不及防的匈奴骑兵惨遭碾压溃不成军,由此陈汤发了狠的高声呐喊出了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

而除了陈汤这句铁骨铮铮的誓言。汉宣定胡碑上的一句“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更是叫多少汉家男儿热血沸腾。

定胡碑事件发端于汉宣帝亲政的第一年,当时的西域小国车师、莎车看到汉朝黄帝初登大宝,很不将汉朝当回事,于是车师、莎车先后发起叛乱,而当时名将郑吉察觉车师的轻佻态度后,于是就亲率1500名汉家士兵和一万名少数民族杂牌武装向车师发起了袭击,一举荡平车师国。

而莎车国的灭亡则更具滑稽了。当时汉宣帝派遣使节冯奉世出使大宛打算给摇摆不定的大宛敲敲警钟,没想到冯奉世走在半岛听说莎车国的呼屠徵杀了亲汉国王万年和汉使奚充国,这冯奉世二话不说立刻就抄起家伙征发西域杂牌胡兵15000人杀向了莎车,并以雷霆万钧之势砍下了呼屠徵的脑袋传首长安。

也正是由于冯奉世这种过于生猛的举动,大宛国王在得知冯奉世来了后,对冯奉世毕恭毕敬,并献上了大宛的国宝汗血宝马。


匈奴日逐王听说汉朝军队的强悍居然统率着数万人马投降了汉朝,这即便在汉武帝时期也是绝无仅有,也就在同年,汉宣帝在西域边陲立起了一个定胡碑,碑文中写着:“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豪情壮语。

纵观汉朝无论文官还是武将,乃至手无缚鸡之力的外交使节,只要有人胆敢在西域嚣张叫板大汉朝,就地征兵一个耳光子拍下去,准保匈奴人眼花耳鸣。

尤其是汉朝的使节在对外立场上那可都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主,甚至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砍下楼兰王脑袋的傅介子此等人物更是比比皆是,可以说汉朝强悍的整体风貌不仅表现在文臣武将,更在“柔弱”的使节那里展露无遗。

因此,汉朝周边国家势力的拉拢策略,除了采取政治利诱,而且往往会将“肉体上消灭,精神上摧残”施展到淋漓尽致的恐怖地步。以至于一千多年后,明末大学者王夫之感叹:“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叫多少读史之人发出阵阵扼腕叹息。

唐朝胜在豪迈

比起军事上打了鸡血的大汉王朝,唐朝的统治可以说简直就是一副自开国打到亡国的战争画卷。根据史料统计,大唐帝国对外大型战争就多达一百多次,大规模的内战就有十几起,以至于初唐诗人杨炯的那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叫后世多少“弱宋”的粉面男装们无地自容。


除了收割人头、建立军功的铁血豪情,唐朝继承了汉帝国“以夷制夷”的方针套路,即每占领一地征调少数民族杂牌军作为“优良炮灰”冲锋陷阵,当然,大唐的军士也勇猛无比,再辅以小弟跟班的摇旗呐喊,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精湛的指挥艺术,唐王朝在开疆拓土的道路上宛如开挂势不可挡。

对于北方胡人突厥,唐太宗李世民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曾有过精准的评价:

“突厥所长,惟恃骑射,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陈。以弓矢为爪牙,以甲胄为常服,队不列行,营无定所。逐水草为居室,以羊马为军粮,胜止求财,败无惭色。无警夜巡昼之劳,无构垒馈粮之费。”

其实,对于唐太宗来说,他并不想生擒活捉东突厥的一国之君颉利可汗,只是颉利可汗此人贪婪失信鞭笞突利可汗,而当时的突利可汗早已与大唐结成联盟,颉利可汗此举无疑是把唐帝国的耳光子刷的啪啪啪响。

唐太宗李世民在这种情况下派大将军周范击败了颉利可汗,但作死的颉利非但没有感恩,反而勾结隋朝遗臣梁师赌肆虐北方边境,这下彻底惹恼了唐太宗李世民,于是,就有了后面李靖、李世勣合击东突厥的后话。


唐王朝对待外族的立场要比汉朝更为高明,汉朝讲求“肉体上消灭,精神上摧残”,而唐帝国不仅要做适当肉体上毁灭,而且还要从精神上彻底征服对手,我打败你了,你不服,可以回去来年再战,直到打得你没脾气,只要你彻底跪服了,那么我依旧会“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你哪天再想反叛了,那就得事先掂量掂量自个儿的分量。

这种霸气和豪迈可以说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这种基于自信爆棚来源于唐王朝雄厚的国力作为依托。

第2个回答  2020-08-29
唐朝时期。当时的“大唐盛世”真的是很繁华,从人口、贸易等方面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第3个回答  2020-08-29
西汉。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说明了西汉的强大和自信的豪迈。
第4个回答  2020-08-29
历史上中国最强盛的是汉朝与唐朝,文明之最,科学之最,与人和平之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