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学习很厉害其实什么都不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2
现实中,总有一些人看起来很聪明,有文凭有学历,然而却一事无成,这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吗?

这种现象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1,小聪明和大智慧是有区别的。
有些人看起来很精明,做事情却往往一事无成。这些人往往只是小聪明,并没有大智慧。在这里,我想起两个真实的例子。王大爷是开杂货店的,做生意很聪明,总能推陈出新,想出各种促销手段,附近的小孩子或者居民几乎都是来他店里买东西。然而,他一辈子却只能做小生意。李大姐曾开了一个卖布料的小店,为人憨厚老实,哪怕顾客无理由退货,她也不会埋怨半句。十几年后,李大姐已经在多家商场开设了自己的店铺,生意越做越大。如果单独看王大爷和李大姐,大部分人第一印象都是王大爷很聪明,李大姐很老实。其实,他们俩之间只是小聪明和大智慧的区别罢了。要知道,李大姐几个店铺管理布局都是她自己承担的,没几把刷子可不行。

2,智商高不如情商高。
很多时候,智商高不如情商高,双商都高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杨修不可谓不聪明,然而死时才44岁,除了曹操个人的原因,杨修自己的问题也很大,虽然他能看清战场局势,甚至能揣测主公意图,但却持才傲物,不懂得大局为重。最终被曹操杀死,也算是一种咎由自取。

而功高盖主却能得以善终的郭子仪,活了84岁,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太平广记》对郭子仪的评价是:“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罪。”郭子仪才是那种智商和情商双高的大智慧者。

现实中,一些的确聪明但却无所作为的人,往往都是高智商低情商。

3,读书多和知识渊博是不一样的。
我们往往会被表象迷惑,容易先入为主地得出结论。认为大学生就应该比小学生懂得多,认为大学教授就应该是知识渊博,地里的老农就应该是啥都不懂。

其实,读书多不代表知识渊博,特别是那些读死书的人,说白了就是两脚书柜而已,根本没有把“知”变成“识”,就算读再多书,也不如一台电脑。

相反,一些学历不高却善于学习,悟性较高的人,往往更能创造奇迹取得成功。他们随时随地都在学习,都在汲取经验,都在提升自己。哪怕没有看很多纸质书本,却在社会这所大学里修为高深。

所以说,那些口若悬河引经据典的,不一定就是知识渊博,能够把事情化繁为简,讲道理通俗易懂的,才是真正的人才。

4,怀才不遇也是客观存在的。
客观地讲,怀才不够的情况要大于怀才不遇。不过,现实中的确有怀才不遇的情况。他们或是有心中的坚守,或是因为各种原因暂时处在生活的低谷。无论是此前在家中蛰伏多年靠老婆养着的国际知名导演李安,还是近来新锐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也有过蹲着在家里“啃老”的经历,他们最终都用事实证明了自己。

现实中,我也接触过几位各方面素质都很高的人,但他们目前还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其中有一位很清高,一心钻研学问,不看重金钱名利,在旁人看来他或许就是奇葩,但在我看来,他真的是怀才不遇。或者说,他还是在践行“厚积薄发”。

当然,在网络时代,真正怀才不遇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毕竟网络上有太多展示才华的途径。

5,成功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当下把成功的意义狭隘化了,成功几乎就等同于发家致富或者获得名利。

其实,一些内心笃定的大智慧者,并不在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我们常常替那些名门高校毕业生放弃世界五百强企业遁入空门而感到惋惜,总觉得他们与成功背道而驰了。其实,他们正是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只不过,不再花费心神取悦别人罢了。

我的一位堂兄硕士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了几年,后来毅然辞职选择了极简生活,他把精力都放在了做义工和学习佛理之上。整个人很有精神,特别有朝气,个人认为,他也找到了自己的成功。

总而言之,所谓的聪明和智慧也只是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那些看起来聪明却一事无成的人也只是你看到的一个短暂的表象而已。

要知道,生活是自己的,取悦自己要比取悦别人更重要。活成真正的自己,要比探讨别人的人生更有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