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襄公说好让戍边的大臣瓜熟时节回来,这瓜是哪种瓜?

如题所述


作为春秋大国之一的齐国,始建于西周第一功臣吕尚。

吕尚辅佐武王灭商主天下,得封齐国,建都于营丘(即现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城北),史称齐太公。

齐太公长寿,《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说 “盖太公之卒百年有余,子丁公吕伋立”,可理解为“齐太公在一百多岁病逝,他的儿子丁公吕伋即位”。

长寿的齐太公把齐国治理得很好。

他充分发挥齐国的临海优势,尽取鱼盐之利,把齐国建设成了众诸侯国中之第一大封国。

周平王东迁时期,齐国当政的是第十一世国君齐僖公姜禄甫。

齐僖公与春秋小霸郑庄公联手干下了一件引领时尚潮流的大事——结盟于石门。

此事揭开了诸侯国互相结盟的先河。

齐僖公也因此在秦秋初期很是狂刷了一把脸。

但这脸很快就让他的儿子诸儿给丢光了。

诸儿是齐僖公的嫡长子,是继承国君位子的第一人选。

这诸儿品行不端,在做太子时就和自己的妹妹文姜有染。


齐僖公知道了此事,差点气炸了肺。

为了不惹出更大的乱子,齐僖公快刀斩乱麻,给文姜找了一个接盘侠——把她嫁给了刚刚即位的鲁国国君鲁桓公。

齐僖公死后,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

齐襄公难以相思之苦,再三邀请鲁桓公携妹妹文姜回齐国省亲。

鲁桓公不知前路险恶,昏头昏脑地来了。

齐襄公为了能与妹妹天荒地老,指使大力士彭生扭断了鲁桓公的脖子。

齐襄公此举,燃起了鲁国人的怒火。

昏庸颟顸的齐襄公为了平息鲁国人的怒火,又自作聪明地杀掉了彭生。

如此一来,齐国国内对他的指责也是相闻于道路。

这种情况下,大夫连称和管至父趁机作乱,发兵杀进了宫里,处死了齐襄公,另立公孙无知为君。

公孙无知的智商和他的名字“无知”很配,狂妄无知,把国事弄得一团糟,登位后的第二年就被老百姓袭杀于城郊。

从而引发出了管仲和鲍步牙分别拥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齐国君位的精彩大戏。

不难看出,连称和管至父之乱,算得上春秋初期的一件大事。

但话说回来,连称和管至父和齐襄公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深仇大恨,使得他们铤而走险,做下了这等“弑君”大案呢?

说起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左传·庄公八年》仅用了短短几句话,就把齐襄公与连称、管至父之间的恩怨交待清楚了。

原文为:“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

这段话讲的是: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带兵到葵丘(今山东临淄城东三十里)戍守。他们去时候,刚好是种瓜的时节,齐襄公和他们约好,等瓜熟时节就另外派人去接替。但是,瓜熟蒂落,齐襄公却爽约了。连称、管至父两人以为是齐襄公贵人多忘事,派人去提醒,让齐襄公派人来接替。齐襄公没有派人接替,也不许他们回来。两人感觉被齐襄公耍了,因此阴谋作乱。

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非常清楚的。

但有一样东西,长期以为,被人们忽视和误解了。

即齐襄公与连称、管至父所约定的“及瓜而代”中听“瓜”,到底是什么瓜?

如果不是老覃在这里特意提醒,估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读者会脑补为西瓜。


甭说,西瓜太受人们欢迎了。

它的形象在大众心目中太根深蒂固了。

举个例,《西游记》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里说写的一个情节:唐僧师徒误入小雷音寺,唐僧和老猪、沙僧俱被黄眉老怪所擒,孙悟空四处搬救兵,最后找到了黄眉怪的主人——号称“极乐场中第一尊,南无弥勒笑和尚”的东来佛祖。

这佛祖给孙悟空定下一计:他变作一个种瓜叟,在某山坡下幻化一草庵,种一田瓜果,设下圈套,让孙悟空去引妖王前来。

妖王来了,不见了孙悟空的踪影,饥渴难耐,饥不择食地摘了个熟瓜解渴。结果正中了弥勒和孙悟空的道——那熟瓜就是孙悟空所变,钻入他的肚里。没奈何,妖王只好乖乖认栽。


这《西游记》原著里,只一口一句说瓜,却绝不提这是什么瓜。

那么,读者就先入为主地认定了是西瓜了。

几乎所有连环画,以及影视作品,在反映这一情节时,也都是以西瓜的形象示人。

《西游记》是明朝人的著作,那个时代,国内是有西瓜的。

认为弥勒佛瓜田里的瓜就是西瓜,倒也无可厚非。


但要把《左传·庄公八年》写的瓜也认定为西瓜,则万万不可。

只要略微想一下,“西瓜”中的“西”字,就知道这种瓜是从西方传入,而且,其传入时间不会太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据说是甜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