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面墙而立与?翻译

如题所述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面墙而立与?翻译:一个人如果不读《周南》《召南》,就好象面对着墙站着而无法前进。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面墙而立与出自《论语》阳货篇10。原文: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决定因素,但必定一个基本因子。就好比你要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你可以坐船,可以做飞机,可以开车,可以让人送你。

这些都可以是决定因素。但真正的基本因子是距离,你只要克服了距离,什么方法都无所谓。学习也是一个道理,获得知识的方法有千万条,但唯一的前提是你必须去。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父叔梁纥,母颜氏。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三岁丧父,家道中落,早年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他“少好礼”,自幼熟悉传统礼制,青年时便以广博的礼乐知识闻名于鲁,从事儒者之业,以办理丧祭之礼为生。中年聚徒讲学,从事教育活动。

年五十,曾一度担任鲁国的司寇,摄行相职,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久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而弃官去鲁,偕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终未见用。晚年回到鲁国,致力教育事业,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以传述六艺为终身志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