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测量恒星距离的方法是

如题所述

最早用于测量恒星距离的方法是恒星测距法,又称为三角法。恒星的星等相差很大,这不仅是由于恒星本身发光强弱的原因,也与其距离远近有关。十六世纪哥白尼公布了他的日心说后,许多天文学家尝试测定恒星的距离,但由于当时的观测精度不高,以及这些距离数值较小,都未能成功。直到十九世纪后期,照相术在天文学中的应用使恒星距离的观测方法变得简便,精度也大大提高。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许多天文学家开始使用照相方法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已有8000多颗恒星的距离被测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依靠“依巴谷”卫星进行的空间天体测量获得成功。
分光测距法的理论是在1914年,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的科学家发现利用恒星的光谱中某些谱线的强度之比,可以推断出该恒星的元素组成以及表面温度,从而估算出该恒星的绝对星等(绝对星等:假定把恒星放在距地球10秒差距,即32.6光年的位置,从地球上观察该恒星的亮度)。将绝对星等与从地球上看到的视亮度比较,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得出该恒星的距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