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郭沫若与郁达夫田汉等人为何在日本成立创造社?创造社有何特点?

如题所述

1921年,郭沫若已在中国新诗坛崭露头角,作为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的留洋才子,他的浪漫主义诗篇如雷贯耳。然而,这一年,一个重要的文学事件悄然发生——周作人、茅盾、郑振铎等人在国内联合创建了首个纯文学社团——新文学研究会,汇聚了大批新文学先锋,声势浩大,然而郭沫若却未能参与其中,这让他感到不快。身边好友郁达夫更是愤慨,他与郭沫若在日本东京共同酝酿,于7月发起了震撼文坛的行动——创造社的诞生。

1921年7月,郭沫若在上海与泰东书局签订了《创造季刊》的合作协议,而郁达夫则在《时事新报》上正式宣布了创造社的核心成员名单,包括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田汉和成仿吾,他们以浪漫主义为旗帜,挑战现实主义的主导,致力于文学艺术的纯粹追求。

尽管创造社初始阵容只有五人,但他们的出现犹如文学界的风暴,以其独特魅力和激情,迅速在中国文坛刮起一股强劲的浪漫主义旋风,成为20世纪20年代最具活力的文学力量。这些留学归来的作家,饱受日本歧视,回国后生活困顿,个性鲜明,郭沫若的激昂、郁达夫的伤感、成仿吾的偏激,共同塑造了创造社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个性标签。

他们坦诚直率,敢于直言,以真性情冲击现实,然而,这种率真也带来了偶尔的轻率。正如创造社后期成员陶晶荪所言,郭沫若是创造社的骨髓,郁达夫是其外皮,张资平是其肉身,而成仿吾则如韧带,共同维系着这个群体的坚韧与活力。他们的作品中,个性张扬,情感真挚,笔触独特,展现了风流才子的才情、直抒胸臆的冲动以及异彩纷呈的艺术之美。

创造社的成立,不仅是一次文学理念的革新,更是一个个性鲜明、情感激荡的文学团队的诞生,他们的创作特点——情感奔放、风格独特、艺术多元,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是那个时代文学风景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