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著名的京剧演员是谁?

如题所述

我觉得是于魁智
于魁智,京剧老生演员,回族。1961年12月15日(农历辛丑年十一月初八日)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母亲是音乐教师,父亲是八级钳工。

自小受到当音乐教师的母亲启发诱导,他在小学时已是合唱队的领唱,加上嗓音天赋条件及身体素质优秀,不满10岁便被沈阳京剧院学员班选入开始学京剧,接受杨元咏、黄云鹏等名师的精心培育,在唱念做打各方面均打下扎实的基础,13岁在现代京剧《大橹歌》中担任主角,连演百余场次,受到广泛好评,从此他爱上了京剧。因为爱,他愿意付出,因为爱,他也有了收获。

为了进一步深造京剧艺术,1978年7月,他在16岁时毅然放弃沈阳京剧院的工资待遇,站立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投考京剧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由于举目无亲,盘缠有限,只能夜宿火车站,但在强烈的求学欲望促使下,终以优异成绩成为中国戏曲学院当年为表演系面向全国仅招收的两名老生学员之一。进学院后他得到了叶蓬、李世霖、王世续、孔雁、何金海、刘福生等教授的亲传,在学习杨(宝森)派剧目为主的同时,兼学了多出文武老生传统戏,1982年以各门功课全优成绩毕业,并同时被中国京剧院一团选入。在一团,他先后得到过袁世海、杜近芳、李世济、孙岳、冯志孝、刘长瑜、杨春霞等前辈艺术家的提携合作,更得到李鸣盛、茹元俊、曹韵清、祝元昆等名师传授杨派、李(少春)派剧目——《奇冤报》、《响马传》、《野猪林》等。从1987年开始红了起来,成为喜欢京剧的人们心中的明星,成了不喜欢京剧的人们眼里的名人。

于魁智通过多年的不断学习和舞台实践,在继承传统京剧唱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声乐在气息运用和发音位置上的科学方法,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收放自如、高低不限的演唱风格,被誉为“最具票房魅力的青年文武老生”,“中国第一老生”等。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先生曾说:“于魁智就是于魁智,永远替代不了。”

有人说于魁智扮相好,嗓音好,天生就是一块搞京剧的料。殊不知,这世界上比他扮相好、比他音质好的人多得是。于魁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完全在于他的努力与付出。大学期间,到练功房,他总比别人早;一般人毕业时只学会10多部戏,他却学会了20多部。由于努力,他到中国京剧一团后,得到了众多名家的提携。他学到的也不是京剧的皮毛,而是精髓——做人,他欣赏搭档、梅派演员李胜素“为人很低调,从不张扬,艺术上又很认真”,这也是他自己做人的标准。

京剧是中国的“国”剧,是国粹。可前景并不乐观,到了需要振兴、抢救、保护的地步。怎么办?惟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倾注全部的爱,付出更多的努力,让喜欢京剧的人继续喜欢,让不了解京剧、还没有喜欢上京剧的人,了解和喜欢京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于魁智可谓是倾尽全力。除了自身对京剧艺术的不倦探索,他还注意加强宣传。每年的春节晚会他都“亮相”,让广大观众看到京剧的美。他还到大专院校去演讲和表演。他尊重观众,爱护观众,早在1990年夏天,他得知一位身患癌症的80多岁的老人临终前想见他一面,非常感动,冒着烈日,从住地魏公村骑自行车赶到老人床前。2000年于魁智到上海表演,由于发烧,嗓子哑了,但票早已售出,他只好硬着头皮坚持演出。嗓子不那么亮了,他就尽量做一些动作,还一再向观众表示歉意,表示今后还要来上海表演。后来他再度赴沪演出,受到更热烈的欢迎。

无论是在舞台上表演,还是平时对待普通人,于魁智都没有忘记京剧面临的危机,没有忘记从一点一滴做起,让人们看到京剧的光芒照人之处,让中国人为京剧感到骄傲自豪。2004年底,于魁智又做了一件事,推出了10张CD,还到一些大城市参加签售活动。他的目的,除了回顾总结,更重要的是趁着自己正处在艺术的黄金时期,为京剧艺术留下一些资料。

从1972年的京剧启蒙,到2004年的大型京剧交响史诗《梅兰芳》,再到2005年的新编京剧《袁崇焕》,于魁智已在京剧之路上走过了30多年。他取得了非常多的荣誉,曾获梅花奖、梅兰芳金奖等。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十六大代表。如今,他仍义无反顾地继续向前走着。他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京剧不仅能在中国发扬光大,还能走出国门。

他在1987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表演奖;1989年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1年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青年老生第一名;1993年梅兰芳金奖大赛生角组榜首。

他除了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足迹还遍及亚洲、欧洲及美洲:1996年6月,他率京剧艺术小组赴美国夏威夷为张学良将军祝寿,传为美谈;从1993年起,他多次赴台湾演出,被台湾《中时晚报》誉为“最具票房魅力的青年文武老生”;从1988年起,他已多次去香港演出,在1996年9月个人领衔连演五场文武大戏时,被香港《信报》一篇名为《美哉,于魁智》的戏评誉为“于魁智嗓子确实很好……但并不光凭天赋本钱,而是在行腔韵味上下功夫,牢牢掌握分寸,不多一丝,不少一分”。

通过多年不断学习及舞台实践,于魁智在传统京剧唱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声乐在气息运用和发音位置上的科学方法,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自己收放自如、高低不限的演唱风格。

1992年被晋升为国家一级演员,另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荣获文化部优秀青年、中央国家机关十杰青年称号,2002年第12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他的搭档与别人一样有很多,但是李胜素、孟广禄等是与他搭档的较默契的几位。

希望你满意呐`

参考资料:从百度里找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24
  从京剧开始有前三鼎甲: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
  后三鼎甲:谭鑫碚,汪桂芬,孙菊仙
  老一辈的还有:刘鸿声,
  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南麒北马关外唐:周信芳(麒麟童),马连良,唐韵笙
  以上都是流派的创始中人:各流派都有很多优秀的弟子和继承
  老谭派:王月芳、贾洪林、刘喜春、李鑫甫、余叔岩(无生不谭之说)
  余派:孟小冬(女)、杨宝忠、谭富英、李少春、王少楼、吴彦衡,陈少霖,杨宝森
  汪派:王凤卿,何玉蓉(女),恩晓峰(女)
  言派:奚啸伯,言少朋,再传----言兴朋,任德川,李家载
  新谭派:马长礼、高宝贤、殷宝忠、谭元寿
  杨派:朱云鹏,汪正华,程正泰,叶蓬,
  奚派:欧阳中石,李伯培 张荣培 再传--张建国,张军强,张建峰,
  高派:李和曾,李盛藻,李宗义 白家麟
  马派:言少朋、王和霖、王金璐、迟金声等;张学津、冯志孝、张克让,李万春,梁益鸣,关正明,马少良,李慕良、马长礼、申凤梅、朱禀谦、安云武、杨汝震、李宝春
  麒派:高百岁,小麒童,周少麒,陈鹤峰、萧润增、其他派,其他行当的弟子李少春,李和曾,袁世海,赵晓岚

  旦角流派:王瑶卿,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雪艳琴、新艳秋、章遏云、张君秋、杜近芳,弟子:王幼卿、程玉菁、赵桐珊、王玉蓉、华慧麟、谢锐青、刘秀荣等
  老一辈旦角演员:陈德霖
  梅派(梅兰芳):魏莲芳,杜近芳、杨畹农、张春秋,
  程派(程砚秋):荀令香,尚长麒,李世济、王吟秋、赵荣琛,新艳秋,李玉茹,再传:张曼玲,钟荣,陈琪,张火丁,
  尚派(尚小云):杨荣环、周百穗、孙明珠,再传:尚慧敏,李莉,鞠小苏
  荀派(荀慧生):童芷苓、吴素秋、许翰英,李薇华,赵燕侠,李玉茹,张正芳,赵慧秋,荀令莱,李妙春,宋长荣、刘长瑜 、孙毓敏、
  张派(张君秋):薛亚萍、张学敏,温如华、关静兰,杨淑蕊,张萍、
  徐派(徐碧云):毕谷云
  筱派(筱翠花):崔熹云、刘盛莲、李丹林、陈永玲
  黄派(黄桂秋):王熙春,朱永康,张敏智,
  赵派(赵燕侠):赵道英,张雏燕,闫桂祥
  童派(童芷苓):李静,童小苓

  老旦:龚云甫,罗福山
  李多奎,卧云居士,文亮臣,孙甫亭
  孙振泉,李金泉,李盛泉,何佩森,女演员:王晓琳,王晶华,王梦云,李鸣岩,
  赵鸣华,李重华,林丽娟
  兰文云,赵葆秀,李宏
  花脸:裘桂仙,金秀山,黄润甫,
  郝寿臣,侯喜瑞,金少山
  裘盛戎,袁世海,王泉奎,赵文奎,娄有奎
  方荣翔,
  还有丑角,武生,武旦等不一一列举
第2个回答  2008-04-14
我问您一个问题,现在最著名的运动员是谁?您能答的上来吗?不同运动领域的运动员有不同的答案对吧
那么同样的,不同行当,甚至是不同流派的演员都有不同的答案
所以,最著名的京剧演员,在每一个观众眼里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主要还是靠您自己去感受,去评价
不知道这答案您满意吗?
第3个回答  2008-04-12
裘派花脸还是要听孟广禄,孟老板的,至于老生...个人喜欢朱强
第4个回答  2008-04-16
年轻一代当红的基本上是:
老生:于魁智
小生:宋小川、李宏图
青衣:梅派:李胜素 程派:张火丁 张派:王蓉蓉
花旦:荀派:管波
老旦:袁慧琴
净角:孟广禄
丑角:徐孟轲
等等......
太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