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烈度也叫什么烈度

如题所述

最大危险烈度。
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烈度。今后一定时期,是指自基本烈度颁布时起,往后的一段时期,一般取无特殊规定或要求的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如50年、 100年…)。一般场地条件是指标准地基土壤、一般地形、地貌、构造、水文地质等条件。因此,基本烈度就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在本区最普遍的,可能遭到的最大的地震烈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29
设防烈度就是这么简单
第2个回答  2012-12-20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评定烈度的高低,制订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I度到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 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见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 (简要)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早期的烈度表完全以地震造成的宏观后果为依据来划分烈度等级。但宏观烈度表不论制订得如何完善,终究用的是定性的判据,不能排除观察者的主观因素。为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物理标准来评定烈度,这种物理标准既要同震害现象密切相关,又要便于用仪器测定。首先被研究的物理量是地震时的地面加速度峰值。因为一般认为地震引起的破坏是地震惯性力造成的,而惯性力又决定于地面加速度。这样就给烈度的每一等级附加上地面加速度峰值。结果表明,烈度每增加一度,加速度大约增加一倍。后来加入烈度表的物理量还有地面速度峰值。中国现行的烈度表已经加入了加速度和速度两项物理量数据。
编辑本段烈度定量  类别从抗震设计的要求来看,宏观标志不能直接应用,要有表征地面运动的物理量供设计采用。有些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了与地震烈度相应的地震加速度,但各国的取值不一。
第3个回答  2012-12-15
基本烈度这个名词是由已故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于50年代初提出的。近五十年来,它已为工程界普遍接受并广为使用。在我国过去和现今的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设防地震大都是以“基本烈度”的形式体现的。随着地震科学事业的发展,基本烈度的概念未变,但其含义却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通过对基本烈度的由来历史的介绍,以求了解我国设防地震的发展过程。
  我国许多地区是强震活动区,建筑物和人民生命财产常受到地震的危害。人们在这样的地区进行建设时,其建筑物就需要考虑抗震措施,以策生活与生产安全。为此,设计工程师首先要知道建设场区的地震基本情况,具体说就是要地震科学工作者提供基本烈度。为什么称基本烈度呢?因为它不是某一次地震影响所致的烈度,而是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得来的综合烈度,即在今后若干年,这一地区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危险烈度。冠以“基本”二字是为了与一般使用的烈度意义有别。
  50~60年代,确定地震基本烈度主要是依靠大量的历史地震资料。根据资料确定每次地震在各地造成影响的程度,分析地震的频率,及其他地震活动特征,再结合当地地质构造运动的特点,并根据场地是在地震活动区还是在地震影响区给予加权,最后确定基本烈度。“中国地震目录”(1960年版)第二集——分县地震目录中,列举了各县的地震破坏、影响情况,并尽可能提出了该县基本烈度的初步意见,供建设部门使用。如北京市的基本地震情况是,自公元438年至1955年,共有地震记载167次,其中破坏性地震8次:1057年8度、1078年6度、1337年6度强、1588年6度、1626年7度、1665年7度强、1676年8度、1730年7~8度。北京市的基本烈度初步意见为7~8度。
  为了满足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需要,50年代编制了“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编图原则是:①曾经发生过地震的地区,同样强度的地震还可能重演;②地质条件(或称地质特点)相同的地区,地震活动性亦可能相同。其原始图是以历史地震统计方法得到的综合烈度图为基础,结合地质构造条件类比而成,所用的划分标准是基本烈度。这种图没有时间限制,若用于大规模长远建设规划是没有问题的;但做为具体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使用时,则不能满足工程师们的要求。他们关心的是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寿期内,有无遭遇地震危险的可能,以便在设计时考虑抗震安全措施。各种建筑物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短的不过一二十年,如轻纺工业或火电厂厂房建筑等;也有数十年至数百年的,如大型水坝和铁路桥梁等。如果在建筑物使用寿期内不致遭遇危险地震,则无需考虑抗震措施,籍以节省资金。很明显,工程师们所需要的地震区划图是要附有明确的时间概念的,例如标明10年、20年、50年或100年内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到了70年代,我国的地震科学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地震活动的时空不均匀性和强震活动的地质构造环境特征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作为中长期地震预测的某些依据。从1972年至1976年,国家地震局编图组完成了1:300万的地震区划图。该图是描绘了初具时间概念的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图中表示的地震基本烈度的含义是:未来百年内,平均土质条件下,场区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该图被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局正式批准并颁布,作为中小工程抗震设防的依据,一直沿用至1991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