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是昏君

如题所述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是昏君
首先肯定的是朱祁镇是个铁杆大昏君,宠信宦官,发动了土木堡之战,使得明朝的主力军消失殆尽,消亡了几代先帝精心培养的心血。反观景泰帝朱祁钰,他对大臣不错,尤其是于谦,景泰皇帝可以为于谦砍竹取汁,可不是阴阳怪气随便打大臣的人。
电视剧里二人的概括
然而就是这两个天差地别性格的两位皇帝在这部电视剧里被写得很容易让大家产生误解,电视剧中的朱祁镇并没有那么差,至少在后期还是很有作为的,甚至洗白了之前的种种残暴行为,而朱祁钰则显得很懦弱,你在这部剧里看到的朱祁钰除了囚禁他哥哥,废了太子以外,其他的都是虚构的事件。
历史上朱祁钰是个明君,他上位是于谦王直等众大臣劝孙太后共同推举的,他上位裁撤改革明朝军队,使明朝军队战斗力大幅度提升,重用于谦抗击瓦刺,他力排众议坚决不同意南迁,清除王振余党,他在任内提拔了很多有才干的人,景泰一朝政治清明,言路大开,忠臣敢谏敢言。
他在任内做出了很多事,改革,使明朝恢复了元气,他可不像剧里一样,剧里很多他的事没演,于谦病了他亲自给于谦砍竹子喂药,后世对他评价很高,最后景泰帝是病死,不是吃丹药死,皇后太子也不是自杀,他是因为重病才被夺门,可不是因为什么不得人心。
朱祁钰为什么断子绝孙
朱祁钰心里苦啊,自己熬了8年时间,在皇位上可以说是兢兢业业,不仅恭谦有礼,而且善于纳谏。可是8年以后,居然因为哥哥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而失去了皇位。
夺门之变其实并没有怎么流血,可以说朱祁镇是在群臣拥护之下,才再次登上皇位的。可景泰皇帝朱祁钰勤勤恳恳了8年,为何这帮大臣们的心还是在朱祁镇身上呢。
因为朱祁钰没有子嗣可以传承。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人抓走以后,在群臣和太后的帮助下,朱祁钰成为了大明朝的皇帝。他不仅挡住了瓦剌人的进攻,而且恢复了大明往日的生机,是个好皇帝。
可他身上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没有子嗣。普通人家里没有儿子,那也就算了,毕竟没有江山可以继承。可朱祁钰就不一样了,他可是有江山需要延续的皇帝。
相关信息:
五月,废汪后,立杭妃为皇后,更封太子为沂王,立见济为太子。诏曰:“天佑下民作之君,实遗安于四海;父有天下传之子,斯本固于万年。”大赦天下,令百官朔望朝太子,赐诸亲王、公主、边镇、文武内外群臣,又加赐陈循、高谷、江渊、王一宁、萧_、商辂各黄金五十两。
四年二月乙未,太子冠。十一月,以御史张鹏言,简东宫师傅讲读官。越四日,太子薨,谥曰怀献,葬西山。
《明史》没有子嗣,那只能代表一点,他的江山并不稳固。因为皇帝当朝期间,不管做了什么坏事儿,只要有儿子登基,就会帮他擦屁股,将那些坏事儿都给抹掉。可是朱祁钰没有儿子,这就证明没有人会真心帮他延续基业。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所有大臣们都偏向有儿子的朱祁镇了。
朱祁镇晚年是好皇帝吗
怎么说呢?说他是昏君吧,他还真没干出什么祸国殃民的事,说他是明君吧,把自己做成俘虏,又宫变二次登位,让明帝国的江山动荡不堪,他算不上有为之君。客观理性点说,明英宗的本质是好皇帝,只是过程中有些偏颇。
做过两次皇帝的明英宗
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御驾亲征蒙古,可他是个完全长于后宫妇人之手的皇帝,别说行军打仗,估计杀人都没见过,所以这场亲征注定不会是明英宗想要的结果,但是吧,谁也没想到,明英宗那么倒霉,还没怎么打,他居然把自己送到了瓦剌人的手中,然后他成了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做过俘虏的皇帝。
这事怎么说呢,如果朱元璋还活着,估计看到这一幕,得把朱棣这一脉麻溜地从族谱中踢出,因为太丢不起这个人了。也就是说明英宗成为俘虏这事,不仅是蒙古人津津乐道的笑话,还是明帝国也无法承受的灾难。最直接的危害就是,瓦剌人以明英宗为要挟挥师南下,一直打到京城,差点就灭了明帝国。
后来明帝国自救,让明英宗做了太上皇,然后打败了瓦剌人,才化解了明英宗捅出的亡国之祸,原本一切都尘埃落定,可没曾想,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把重病的弟弟明代宗拉下皇位,然后自己又成了皇帝。因为二次登位的过程与理由都不算正统,也就是不符礼法。
所以明英宗再次登基后,迫切想要稳固自己的皇位,于是他开始把屠刀挥向忠于明代宗的臣子,比如他杀了挽救明帝国的于谦,将明代宗的势力赶出前朝。之后他还是不放心,开始大力重用自己的亲信,也就是拥护他再次登基的人。
这些人中有不少小人,因为这些小人,明帝国的前朝掀起了不小的动荡,甚至影响到了明帝国的江山稳定。作为皇帝的明英宗对自己的亲信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只不过比起亲信们的结党营私,他更害怕再次失去皇位,所以他对亲信们的行为选择视而不见。
个人素养极高的皇帝
虽然明英宗在从瓦剌回到明后宫之后,确实有些腹黑,但客观点说,不能完全怪他。要知道如果没有他那次亲征,他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不可能被蒙古人绑在阵前受尽侮辱。后来他回到明后宫,被弟弟明代宗猜忌,软禁在南宫,生活艰苦不说,还时常要担心明代宗要了他命,惶惶不可终日。
这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明英宗个人素养确实很高,他被蒙古人俘虏了一年时间,在北方草原上吹冷风,吹得都没了皇帝的体面,但他在蒙古人的面前依旧有明朝皇帝的尊严,最后赢得了蒙古人的敬重。他回到明后宫之后,举步维艰,但也还是打动了那些看守他的明朝将领,最后还让他们帮自己宫变。
可见明英宗这个人,他很有个人魅力。所以他才能打动自己的敌人与明代宗的臣子,这也是他能二次复位的基础。而且他再次登基后,释放了建文帝的后代,让建文帝一脉可以光明正大在明朝生活下去,以及废除了明朝残酷的后妃殉葬制度。
从这些可以看出明英宗是仁厚与明事理的,他是个知道他人疾苦的好皇帝,他不是昏君,也不是为了皇位已经杀红了眼,心里没有仁慈的暴君。这是他个人素养的体现,也是他的本质,所以他死后,能得到一个英宗的谥号,可见在臣民心中,他确实是个还不错的皇帝。
客观点说,明英宗做皇帝时期,建树不多,甚至还有点拉跨,甚至都没有明代宗做的好。但他的本质不坏,如果没有被俘的经历,他也会是个还行的皇帝。可惜他的一生太曲折坎坷,所以偏颇得厉害,他才会让明帝国动荡不安。
朱祁镇复位后还是昏君吗
1、明英宗朱祁镇是一个经历颇为坎坷的君主,一开始是自己年幼登基,什么也不懂,之后长大了就准备利用宦官王振来制约朝臣,结果自己被他制约了,导致了土木堡之变,自己被蒙古抓住了,成为了囚徒。
2、好不容易被放回来了,新君主把他囚禁了,终于翻身当了君主,就很快驾崩了,只有37岁。明英宗朱祁镇不算事一个昏君,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昏君的理由就是杀了于谦,那是因为于谦明知道自己在蒙古军营之中。但是,还是命令明军炮轰蒙古大军,说好听的是为了打跑蒙古军队,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想弑君。自己当政了,没有第一时间处死他,也是对他的恩典。
明朝三大昏君排名
昏君,
1,明英宗朱祁镇.前年号“正统”,后年号“天顺”.初期有“三杨”辅政,国家安定.后来宠幸宦官王振,朝廷晦暗.又轻率亲征,指挥失当导致20万军队丧于瓦剌也先之手.自己也被俘.1年之后放归,被禁于南宫.后来倚靠投机的大臣搞了“夺门之变”,这才又登帝位.但是即位之初错杀了北京保卫战的英雄于谦.虽然他后来比较勤政,善良,但确实没有办法掩盖当初昏庸的大错.不过这个人人品还是不错的,比较宽仁.
2,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明英宗长子.由于父亲被俘被囚,其早年待遇很差.造成了心里有些懦弱.即位之后虽然为于谦平反,但是任用了相当一部分佞臣.导致朝政腐败,西南反叛.并且宠幸后宫万贵妃,吃春药,搞得后宫也乌烟瘴气.
3,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朱厚照天资聪颖,生性好勇.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大明的盛事江山,又有一批忠直大臣辅佐,按说能有一番作为.可惜年纪轻轻登上皇位,没有历练,又因为娇生惯养比较好玩,在位16年间先是宠幸“八虎”,后来又宠幸小人钱宁、江斌.北出居庸关,南下江南游玩.社会不再安定,孝宗中兴局面遭到破坏.在位期间还出现了藩王叛乱.明王朝又一次有了衰败迹象.不过值得肯定的是,他人也比较好,精通梵文、佛教,武功不错.曾经亲自率军取得“应州大捷”,击败鞑靼部队.
4,明世宗朱厚_.年号“嘉靖”.明武宗死后,没有子嗣,群臣推举其堂弟朱厚_即位,年号嘉靖.即位之初的嘉靖皇帝只是一个15岁的孩子,但是为人聪明果敢.先是在“大礼仪”事件中斗倒了杨廷和.处置了正德朝的一批奸佞.但是其过于自负和自私,自首辅杨廷和、以及后来的杨一清去位之后,用人唯亲.只任用服从自己的人,而且迷恋道教,不思国政.尤其是嘉靖20年之后基本不上朝.在冤杀曾铣和夏言之后又宠幸严嵩,导致朝政日益腐败,边疆不再安定,京城也发生骇人听闻的“庚戌之变”.
5,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10岁即位,却天资聪颖,又有内阁首辅张居正辅佐,开创了一个国泰民安的稳定局面,史称“万历中兴”.但是在张居正死后,无情地清算了当年的首辅也是恩师.并且在万历十五年之后不倾力于国政,使得明朝在“中兴”之后的政局出现了混乱的端倪.政务废弛、横征暴敛、女真辽乱、西北遗祸都是肇始于此的.虽然万历年间“万历三大征”全部胜利,但是也导致了明朝财政的危机.“明亡于万历”,此言不虚.
6,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其父亲即位一个月就驾崩了,十几岁的他被东林党人拥上皇位.可惜早期教育不成功,没有治国之才,只有雕木之技.据说他做的木质成品可以买很高的价钱.就是在他即位的七年里,辽东的战事趋紧,连续并且反复地丢失土地.而其宠幸宦官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直接导致明朝的迅速衰败,社会严重动荡不安.虽然辽东有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等支撑局面,一度看到了收复辽东的希望,但他的荒政和魏忠贤的奸诈凶残让所有人的努力都成了泡影.最终,在其弟崇祯上台之时,明王朝已经是一台残败不堪的破机器了,积重难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