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殿试中的策文是什么意思,一般考什么主题和内容?

如题所述

科举制度作为古代的“高考”,能够给士子们提供展现才学、进入仕途的绝好机会。以明朝为例,士子们如果经过院试、乡试、会试,就将在会试当年的三月迎来当朝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也称廷试,以会试中式者为应试人员,以策文为考查载体。


策文可以说是殿试的核心。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明会典》就知道了。《明会典》这样记载殿试流程,礼部官员作为引导员,引导贡士入到皇极殿向北排队,然后皇帝到皇极殿主持。对皇帝一番行礼后,执事官“举策题案”、内侍官“以策题付礼部官”、礼部官礼部官发试卷。

普通士人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我们对明清科举制度印象最深的是八股文。八股文在明清科举考试中确实占有重要地位,但并不是科举考试的唯一标准。特别是入宫考试后,皇帝并不考八部文,而是考。明清官员绝对不是纯粹的考试机器,至少要有一定的治国逻辑。

八股文之所以叫八股文,是因为全文由八个部分组成,即主题、开头、开头、中间、后面和结束语。由于限制太多,它被批评为制度僵化的标志。当然,明清科举考试的八股文一般都会作为第一名。如果八部分的文章不合格,考官将不会阅读下面的文章。但事实上,八股文只是一个入门。考试有理论、判断、案例等多种形式。这就像我们的高考一样,数学很重要。但不仅要考好数学,语文和英语如果不行还走得远。科举考试分为州试、乡试、科举和寺试。前三是考文的八部分,政府考的是一个读书人,乡考的是一个举人,若考的是一个进士。等待测试之后就会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寺庙测试。

策考文本可以说是寺考的核心内容。《明会经》详细介绍了寺庙考试的过程。礼部的官员把所有进士都带进了大厅,然后皇帝亲自出题。这时执事在抄本上写了标题。礼官开始发考卷,开始让进士答题。学者们根据皇帝的要求回答问题,考试结果就出来了。所谓政策,分为政策和对策。其中,皇帝出考题,对策就是考生的回答。答案是皇帝有一个进士的统治者,依靠皇帝来挑选人才。


一般的政策是皇帝询问他所关心的国家大事。比如明太祖洪武十三年的问题,天子是上帝赋予的教育人民的使命。但也有引用“古代哲人诸王五教之刑与刑”,认为古代哲人诸王仅靠开悟是无法实现社会稳定的。你必须依靠刑法作为辅助。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贫寒,所以当上皇帝后,他强调法治。那些收受贿赂和滥用法律的人将受到严惩。当年状元很能理解朱元璋的意思,他的政策是古代圣贤靠五刑治国。所以今天应该使用刑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7
明朝的策文大多与时事政治有关,透过策文,不难看出皇帝尤其关注哪些国家事务,皇帝处理这些国家事务的态度又如何。这里以洪武三十年的策文为例。 《明会典》这样记载殿试流程,礼部官员作为引导员,引导贡士入到皇极殿向北排队,然后皇帝到皇极殿主持。对皇帝一番行礼后,执事官“举策题案”、内侍官“以策题付礼部官”、礼部官礼部官发试卷。
第2个回答  2022-12-27
策文就是现在的作文,一般考的主题就是针对当时的事件,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3个回答  2022-12-27
指的就是八股文类似的考试内容,一般就是考那些大诗人的古诗,另外也会考你的思维逻辑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