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蒂涅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上典型的什么现象

如题所述

拉斯蒂涅也是复辟时期雄心勃勃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是外省小贵族的子弟,一个穷大学生,家中收入仅能支撑门面,不愿埋头读书,顺着社会阶级一步一步攀登,他目睹上流社会中一些贵族青年过着灯红酒绿,挥金如土的生活,他“刚会欣赏,跟着就眼红了,”他所尊奉的原则就是鲍赛昂子爵夫人,特别是伏脱冷给他指点的极端利己主义,他的“人生三课”给他的思想起了决定作用。
鲍赛昂夫人退出上流社会,使拉斯蒂涅更清楚的认识到上流社会根本不讲感情,只讲金钱和个人利益。那高老头之死,则完成了拉斯蒂涅的社会教育。
拉斯蒂涅的行为更多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拉斯蒂涅看到高老头两对女儿女婿的无情无义和这个社会寡廉鲜耻的真实面貌。是复辟王朝末期和七月王朝时期的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他的思想是变化发展的,他是一个演变中的人物,是贵族子弟资产阶级化的典型

关注
1
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变革,它改变了人的生存处境,带来了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新旧嬗变以及社会心态的变化。
资本主义的确立破坏了传统的社会结构,把个人从各种封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强化。
在新的社会现实面前,欧美社会的人们不仅怀疑资本主义的合理性,还萌生了反抗情绪,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本主义和基督教文化价值体系也产生了怀疑,心灵深处产生了悲观情绪和危机意识。

启蒙主义者的民主、自由、平等与博爱并不存在,他们描绘的理性王国只不过是肥皂泡而已,浪漫主义者那脱离实际的理想也不过是画饼充饥。
人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现实的社会和思考人的命运,从更现实的角度去寻求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正是在这种心理和风气的影响下,一种写实性和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应运而生。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以人道主义为武器,对社会现象作了广阔的描写和深刻的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地反映生活,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2
法国是欧洲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奠基人。
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实践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它的发表标志着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使十九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从理论到创作都臻于完善,它代表了西欧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最高成就。

司汤达原名亨利·贝尔,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红与黑》是根据真人真事经过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司汤达在报纸上看到安托万·贝尔泰的案件。贝尔泰是某神学院的学生,他先后 有两个情妇。
他本事马蹄铁匠的儿子,二十岁时当了公证人米舒家的家庭教师,成了女主人的情人。
随后他进入了贝莱的神学院,有了新的恋人,但他和米舒太太仍然通信,并指责他换了一个情人,后来发展到在教堂枪击她。
司汤达保留了贝尔泰与两个女人爱情关系的基本线索。
《红与黑》故事发生在法国维利耶尔小城。市长挑选了锯木厂老板的儿子于连·索雷尔当家庭教师。于连获得市长夫人的好感,她没有享受过爱情,逐渐爱上了这个小伙子,成了他的情妇。
他们的关系终于隐瞒不住,在西朗神父的安排下,于连来到贝藏松的神学院,很快获得院长的信任。
院长为他某得了一个侯爵秘书的职务,他的高傲唤起了侯爵女儿的好奇心,于连就设法把侯爵女儿勾引到手。
侯爵似乎无路可走,他给了于连称号、军阶并应允他和自己女儿的婚事。
这是市长夫人在教室的唆使下揭露了于连,于连愤怒之极,回到维利耶尔,开枪打伤了她。
于连被捕之后,万念俱灰,在法庭上怒斥统治阶级,被判处上了断头台。三天后,市长夫人也离开了人世。

小说第一个层面表现为爱情小说。司汤达从批判封建婚姻的角度去描写于连的两次爱情。
市长夫人是歌纯朴、真诚不会做作的女子,她和市长之间没有爱情。在于连身上,夫人看到了平民阶级的优异品质:具有进取心、自尊心强、不愿屈服于贵族之下。
她爱上于连是对封建婚姻的反叛。
侯爵女儿马蒂尔德的情况有所不同,她是一个蔑视贵族婚姻观点的侯门小姐,她看不起有身份、有财产的贵族青年。
别人越是对她低声下气,她越是不屑一顾。
她爱上于连,就是因为于连没有奴颜媚骨,表现出了自由的思想,又有才识和胆略。
至于于连,司汤达描写了他的平民反抗意识,他把自己的行动看作战斗,以报复市长对他的蔑视。
他受到市长夫人热烈纯真爱情的感染,产生了相应啊爱情。
他的平等意识非常强烈,:“在爱情上必须讲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爱情。”因此他十分警惕她的贵族意识的流露。
于连对马蒂尔德的爱情则羼杂了更多的目的,他企图向贵族青年挑战,并通过马蒂尔德向上爬,他的内心缺乏对马蒂尔德的爱情,他的野心支配了行动。

《红与黑》还是一部政治小说,是最强烈的现实小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作者揭露了复辟王朝时期的腐败、黑暗以及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
其次,小说描绘了复辟王朝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
第三,《红与黑》对现实抨击最尖锐的描写,是第二十一至二十三章中对贵族政权企图依靠外国势力干预政局的揭露。
《红与黑》还是一部风俗小说。
故事发生的三个地点,维利耶尔小城,贝藏松神学院,还有巴黎的侯爵府。这三个地方概括了当时法国的风貌。
维利耶尔是外省城市的写照,随着工业兴起,唯利是图成了人们的行动准则;
神学院是社会的另一个缩影,它像监狱般阴森恐怖,虚伪做作笼罩着一切;
侯爵府是上层社会的写照,这个贵族府邸在灯火辉煌的外表下,不免露出了衰败的征兆。
小说的突出成就也表现在塑造了于连这个形象,这个个人奋斗者是世界文学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于连的性格是多层次的,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他性格中的核心成分,这是他产生出平等观念、反抗意识和个人野心的精神来源。
他虽然外表柔弱,但是隐藏着一股百折不挠、宁冒万死也要出人头地的决心。外表和内心的强烈反差是于连形象的一大特点。
于连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他既有反抗精神,又很容易屈服;他既憎恨贵族的卑劣,又不惮玷污自己的双手;他既看重别人的善良正直,又信奉虚伪的道德观……
这种双重性构成了于连思想和性格的复杂性,这个形象的丰富性标志着司汤达小说艺术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3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早年全身心投入写作,却并不成功。随后他一头扎进出版莫里哀和拉封丹的作品集,办印刷厂,浇筑铅字之中,结果债台高筑。
他重新投入写作,在1829年发表的《舒安党人》揭开了《人间喜剧》的序幕。

1829至1835年左右,是巴尔扎克创作的第一阶段,这时期的作品里《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最为重要。他塑造了世界知名的吝啬鬼形象。
这时期结束后,巴尔扎克已经写出大大小小三十部作品,他开始考虑讲自己的创作组成一座文学大厦。
巴尔扎克长年累月地辛勤写作,往往一天工作十八个消失。“工作!总是工作!灯火通明的夜晚紧接着灯火通明的夜晚,思考的白天紧接着思考的白天!”
《贝姨》中的这段话用来描述他自身的创作体验最恰当不过了。
1841年,巴尔扎克给自己的一大套作品最后定名为《人间喜剧》,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共有约九十部小说。
《人间喜剧》描写了从大革命到七月王朝半个多世纪的法国社会变迁,集中表现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的罪恶发家史。
同时,也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逼攻下逐渐屈服,或者被这种暴发户所腐蚀。
《人间喜剧》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表达了对共和党人的赞赏和对下层人民的关注。还描写了人们争夺金钱的一幕幕惨案。
以《高老头》为例,来介绍巴尔扎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首先,小说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的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种种罪恶。折在高老头和他两个女儿的故事中得到集中的体现。
高老头是个靠饥荒爆发的面条商,他把自己的全部感情都放在女儿身上,让她们分别成了伯爵和银行家的妻子。
最初他在女儿家里受到上宾待遇,随着他的钱财日益减少,他的地位也每况愈下,最后竟被闭门不纳。
他的遭遇表现了世态炎凉。

高老头有钱时,女儿们喊他好爸爸,没有多少钱时,女儿们就害怕别人看出他们的父女关系,等到高老头彻底没钱,女儿们就彻底将他抛弃,甚至在高老头临终时她们都不愿来看他一眼。
高老头是拜金主义的牺牲品。
其次,小说从不同角度写出政治野心家的成长过程,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卑鄙丑恶,抨击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准则,从而揭示了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
拉斯蒂涅是复辟时期青年野心家的典型。
他是外省的小贵族子弟,不愿埋头读书,更不愿意顺着社会阶梯一步步攀登,他向往的是一步登天的挥金如土的生活。
他在包塞昂子爵夫人那里接受了人生教育的第一课:你越是心地冷酷,精于盘算,越是能往前发展。要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每到一站就把它们累趴下,这样你就会达到欲望的巅峰。
伏脱冷给他上了第二课:要发财致富,就要大刀阔斧的干。如果想干坏事,就必须弄脏手,只不过要懂得摆脱出来:我们时代的全部道德在哲理。
最后高老头的死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拉斯蒂涅看到女儿女婿的无情无义和这个社会的寡廉鲜耻的真实面貌。

他在埋葬高老头的同时,把剩下的一点神圣感情也一起埋葬了,欲火炎炎地投入社会的 罪恶深渊,踏上了野心家的道路。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极为高超,小说的几个重要人物性格极为鲜明。
伏脱冷是一个苦役监狱犯,实际上是政客和野心家的另一种典型。他是《人间喜剧》中最有性格魅力的人物之一。
这个人物根据大盗维多克的原型塑造而成,他具有强盗首领的那种蛮横、气势逼人和坚强的毅力。
对拉斯蒂涅这个典型的刻画方法与伏脱冷不同,巴尔扎克写的是他作为野心家的形成过程,运用了心理描写。
塑造高老头的手法又有不同。巴尔扎克用倒叙的方法介绍了他的发家史。
用倒叙来刻画人物能全面地表现人物的整体风貌,这是巴尔扎克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
4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广泛而生动地反映了十九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变迁和精神风貌。
狄更斯一生创作丰厚,很多作品都别具一格,深受读者和批评家的喜爱。究竟哪一部小说代表了狄更斯的最高创作成就,大家争论不一。
比如有人推崇狄更斯的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中的生机勃勃,有人偏爱《艰难时世》厚重的批判意识,《荒凉山庄》的结构和多义性则引起了新批评家们的兴趣,而狄更斯则说《大卫·科波菲尔》是自己得意的孩子。
一般来说,狄更斯后期的作品更加成熟也更有代表性,特别是《双城记 》,因其发拧出的时代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一直被中国读者视为他的代表作。

《双城记》创作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正值狄更斯创作的高峰期,也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
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种种罪恶和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化,使英国社会处于爆发一场社会大革命的边缘。
狄更斯决定创作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用以针砭英国的社会现实,为同时代的英国人提供借鉴。
小说虚构了梅尼特医生的个人经历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将之穿插于十八世界末的社会变迁中,真实再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英法社会的复杂图景。
《双城记》以对法国大革命的出色描绘而著称于世。小说以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后的英法两国社会生活为背景,具体地描写了封建贵族生活上的奢华、政治上的滥施淫威、经济上的残酷压榨,真实地展现了城市贫民和广大农民的悲惨图景。
小说秉承了狄更斯人物塑造类型化的一贯特点。

书中有梅尼特医生、代尔那、路西等正面人物形象,也有侯爵兄弟、巴尔塞那样的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反面形象,有卡尔登、普洛斯为代表自我牺牲的圣人形象,还有革命人民的代表。
这些类型化的人物形象鲜明却并不浅薄。
狄更斯出于对生活的潜心、细致和敏锐的观察,十分注意通过语言和行为的点染来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那些富有个性的语言和行为往往也能够反映这个人物的身份、阶级等本质特征。
作为一部史诗性小说,《双城记》在叙事艺术上也颇有特色。
首先,尽管故事时间跨度很长,人物关系也复杂,小说主要运用倒叙和追叙的手法,讲叙事结构安排的十分精妙。
其次,小说采用了作者叙事角度和小说人物劳雷的叙事角度的复合方式,意在提供史实借鉴,劝说社会改良。
第三,小说多次使用象征、呼应、对比等手法,增强了作品的内在整体性,也拓宽了其内涵和深度。
当然,由于受杂志分期连载这种发表方式的约束,不免带有文笔拖沓、人物形象断裂等缺点,有些段落过于渲染感伤情调,甚至有故弄玄虚之嫌。
但是,总体而言,小说依然体现了狄更斯对重大历史题材娴熟的驾驭能力和调配读者情感的能力,不愧为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巨著。
5
果戈里是十九世纪中期俄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以犀利的文笔深刻地审视着人类的庸俗。
他的小说《死魂灵》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由鲁迅译成中文,鲁迅称果戈里是“写实派的开山祖师。”
《死魂灵》书名的本意是指死去的农奴,但也暗指虽生犹死的地主。
小说以骗子乞乞科夫为连缀人物,巧妙地引出了五个乡村地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9
您好,拉斯蒂涅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上典型的什么现象?是平民阶级悲剧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