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生普遍的“内卷”你怎么看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30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内卷”一词的来源:“内卷”是一个学术名词,在学术文献中常用作“内卷化”。“内卷”这个概念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最早使用的。使“内卷化”概念得到发展的是两位人类学家,一位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戈登威泽,他将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称为“内卷化” 。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 。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其次,来说说我对大学生普遍“内卷”的现象有什么看法。身为大学生的我,“内卷”一词去年突然在我身边流行起来,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因为学校竞选优秀团支部,我作为班里组织委员的好友告诉我同专业的1班特别卷,虽然当时是第一次听到身边人用“内卷”这个词,但是我却一秒钟就明白了它的意思,运用到这个语境中真的太到位了。但是,为什么大学生突然就卷起来了呢?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卷”一直存在,但是以前没有这么严重,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处在变革时期的我们越来越焦虑,伴随着“贩卖焦虑”一词的出现,内卷像狂风一样扑面而来,毫不留情。“内卷”现象在大学里的普遍流行,一方面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勇于奋斗,砥砺前行,不甘落后的心态,另一方面又照印出“白费劲”的无奈。或许这里更适合引用一个词:“假努力”,就是看似很努力,但是没有任何效果。

紧接着,来说说我对“内卷”现象如何面对的看法吧!其实,我们都知道“内卷”是不好的,浪费了多余的时间和体力,却不会得到应有的回报,我们应该拒绝像“假努力”一样的“内卷”,应该学会规划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把自己过成一个会学又会玩的人,何必累死自己又要卷死别人呢,让我们做大学里“反内卷”的一股清流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