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借调现象存在?

如题所述

1、 何为借调

借调是一种工作人员调离原工作单位,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进行工作的行为,该工作人员的编制、工资等手续不变,组织关系可以调转到新单位,就好像把人员借给新的单位一样,是为借调。借调有长期、短期借调,长期甚至十几年,短期几天;借调还分本系统借调、从系统外其他单位借调,系统内借调和事业单位借调到行政主管单位最为普遍;借调还分为专门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借调和没有特定任务借调等等。

2 、借调主要作用是什么?

借调其实最主要的作用是开展工作,当然也包括诸如先借后调的过渡、领导特殊使用等等。比如下属事业单位或系统外其他单位有某一专业技术人员,你单位恰恰缺少这类人员,而你单位因编制问题不能进行调入或招考,所以只能借调该专业技术人员来开展该工作。

3、为什么会存在借调?

我主要从事业单位借调到行政主管部门简单说一说,行政单位工作任务繁重,并且随着 社会 发展增加不少新生业务,尤其机构改革之后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也回归行政单位,但是行政单位的编制受总量控制,多年以来确一直没有增长,也就是不能调入或招考新的工作人员,导致工作根本干不过来(当然也有效率的原因),所以为了完成工作只能增加人手,最好也是最简捷的就是从行政部门管理的事业单位借调,一是业务相通,上手快,二是属于自己管理的事业单位,借调无障碍。其他借调的原因也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

4、借调注意问题

借调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的,因人员不足借调可以迅速补充,因专业技术受限可以及时借调予以开展等等。借调也要注意借而不管、调而不用的现象发生,甚至出现借调吃空饷的行为,也要注意被借调人员的各项待遇、公平问题,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编最为关注,还有被借调单位工作开展问题。





5、如何杜绝或减少借调?

但是借调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国家应该进行调研和普查,从实际出发确定各部门编制并予以落实,充分保障工作正常开展的足够人员,同时加强在职人员的考核,做到人尽其才又不浪费。


祝好运。

借调说白了就是上级机关暂时缺人,免费从下级机关抽调人员来做事,对上级单位来说,事情做完了被借调的人员就可以退回原单位,最省时省事,不需要付出人力资源成本。

借调现象为什么很普遍?对上级机关来说,从下级借调人员来做事有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随时可以增员。上级机关经常有一些临时性工作,需要很多人员组建工作专班,本机关人手不够,可以把下级机关业务骨干借调上来做事,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对上级机关来说,靠申请编制来增加人员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而从下级抽调人员一纸通知就可以实现。

二,借调人员都服从管理。对于上级机关来说,从下级借调上来的人员,一般都服从管理,听从调度。但如果是调度本单位的老同志就不一样了,有的喊不动,工作没有积极性,上级机关随便一个人都可以给借调上来的人安排工作。

三,借调不需要人力资源成本。上级借调上来的人员都是下级单位的业务骨干,一上岗就可以进入工作状态,比本单位通过遴选招录人员省时省事。

上级机关缺人或工作量大的时候都喜欢从下级单位借调人员缓解,因为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以致现在上级机关从下级借调人员非常普遍。

借调作为一种特殊的用人方式在机关事业单位真的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还是“屡禁不止”的存在。为什么会有借调现象的存在呢?我认为主要在于这几个方面:

第一,上级机关面临“事多人少”问题,借调下级机关人员来缓解人员紧张问题。 事多就不说了,感觉现在没有哪个单位说自己事不多的,相比于十八大以前,几乎每个单位事情都翻倍增加。人少主要有是因为,一是上级机关人员普遍老龄化现象较严重,老人家无论是做事热情、精力还是做事能力相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有所不及,也没有年轻人用的上手。二是少数上级机关要借调人是因为本级机关人员做事积极性不高,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家都是如此,只能靠从下级机关借调人上去维持运转。三是因为上级机关编制所限,招聘临时工经费又不足,而借调下级机关人员上去又能解决人少问题,又不用本级机关出钱,何乐而不为。

第二,下级机关不敢轻易得罪上级机关甚至还要讨好上级机关,这是借调现象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因为下级机关干事创业很多时候还需要上级机关的支持,而上级机关从下级机关借调人员可以说是下级机关对于上级机关的一种间接单位“贿赂”,看着是下级机关吃亏了,其实不然,一则下级机关讨好了上级机关,上级机关得到了下级机关的人力支持,双方能够在工作上互相方便,二则下级机关在上级机关安插了“眼线”,一有风吹草动都能够早知道。

第三,借调对于下级机关尤其是基层年轻干部来说是一个机遇,年轻人也愿意通过借调走向上级机关。 为什么呢?其实很多年轻人都知道借调到上级机关就是去做苦力的,但是他们还是对借调趋之若鹜,就在于借调上级机关不仅能够让自己得到锻炼、拓展眼界,更能够让自己在上级机关积攒人脉,方便遴选,总之,好处不少,唯一的坏处就是,忙加累。但是,年轻人在哪儿又不忙不累呢?不存在的。

简单说,就是上级单位使用下级单位(或对那个单位有所求的单位)劳动力干活,还不用负担借调人员薪资、社保医保的。基本相当于免费劳动力了。

借调为了弥补人手不足,或有些本单位人不想干的琐事。

借调也是找能干的。不能干的借调单位很快退人。

但凡借调,绝大多数是上级部门为了推进某项阶段性或者临时性重点工作,从基层单位调用人员。被借调人员工资奖金还由原单位按时发放,上级借调部门仅仅发放一定补贴。虽然如此。但无论是上级借调部门,还是被借调单位甚至被借调员工,三方却乐此不疲。

对于被借调单位来说,上级部门从众多下属单位中借调本单位人员,说明本单位人才济济,受上级部门重视;另一方面,国人一向有朝里有人好办事的习俗,上级部门借调本单位员工,无论是上级部门还是被借调员工都会对被借调单位给予适当照顾,尽管这个照顾可能不显山露水,但被借调单位却很受用。对于被借调员工来说,虽然远离原单位和家人,饱受思念之苦,而且,到上级部门工作,必须认真负责,必须干好干出成绩,但只要待够几年,镀镀金,借调完毕之后,要么可能就留在上级部门,成为众多下级单位眼中的上级领导,要么转调上级部门所属其他下属单位,提拔重要。最不济的,回到原单位,也要予以提拔,给予奖励或安慰。所以,对于下属单位被借调员工来说,巴不得上级部门借调,让自己的升迁之路更畅通一些。对于上级部门来说,花钱不多,又省人省事,关键是被借调员工来到上级部门,绝对是部门主力队员,根本不存在调动积极性一说,何乐而不为。

至于借调行为是否违法,按照现行规定要求,肯定违规。国家规定,借调人员被借调最长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录用人员,坚持逢进必考的原则,基本堵死了被借调人员留在上级部门的渠道。借调人员要想留在被借调部门成为正式人员,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但作为被借调员工,借调之后返回原单位能够被提拔,仍然不失为一种极为可靠的渠道。如此借调,既然能够实现多赢局面,自然也就很难杜绝了。

这个问题我回答再合适不过了,我被借调到上级部门已经快3年了,对这种现象也是深恶痛绝。

根据我的理解,存在借调现象不在乎以下几个因素:

上级部门借调人员,无非就是有专项任务,或者是现有人员处理不过来,刚好下级部门有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人员,于是借调也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每个部门都有一定的编制,一旦工作量加大,就无暇应对。而且,增加编制比较困难,需要层层审批,甚至还要修改三定方案,临时增加人员肯定不现实。

这样现象也较为突出,有的部门养了很多闲人,还有的部门领导职数过多,看着每天都来上班,其实都是坐在办公室指挥他人。为了应对日常性工作,会以锻炼、学习等噱头,从其他部门借调人员。

借调的人员,刚开始都是任劳任怨,可是久而久之,成绩永远属于别人,而且原单位也不会考虑自己,不免心灰意冷。

这是我的一点点看法,仅供参考。

借调的现象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很普遍,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单位级别越高,编制越少,管理的工作面宽,任务繁重,确实靠几个人忙不过来,需要从下属单位借调年轻人帮忙。

二是有些基层单位,属于野外性质工作,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 不适合在野外单位呆着 ,因为上级单位没有编制,不能调动只能借调到条件好的上级单位帮忙,这样方便照顾家里。

三是有些人不愿意在基层干工作,觉得上级单位工作面广,跟上级领导有直接接触,在领导跟前混个脸熟,有什么事需要领导帮忙,方便找领导,所以要借调到上级单位。

四是上级单位老龄化严重,就几个公务员编制,还都是领导,需要借调基层人员来干工作。

这两年每年都有公务员考试,机关单位在逐步改变这种人才少的情况 ,借调现象也会随之减少。

借调现象多数存在于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借调,平级单位也有,但很少,下级是断然不敢向上级借调的!

借调的借口很多,人手太少不够用、开展专项工作缺少专业人员、借调人员过来向上级显示自己单位的工作有多忙等等,但真正的原因大部分就是懒、散、闲。借来人减少自己的劳动,因为向下面借人,工资收入、补助都需要下属单位支付,没有借调成本,为什么不借!自己省了事,活还有人干,何乐而不为。

被借调的单位不想借也是敢怒而不敢言,还要派比较能干、个人素质比较高的人去。也有的单位领导愿意派人去,意在派去的人打听商业或人事机密,并通过派去的人向上级领导送礼、献媚、沟通,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

被借调的人也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愿意去的,在上级机关(单位)工作,了解更高一级的工作技巧和方法,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另外如果有可能,留在上级机关,由借调变正式。再就是通过上级领导向原单位领导沟通或施压,使自己能升职晋级。二是不愿意去的,特别是在原单位地位较好待遇较好的人,借调后,原单位的位置被人占用顶替,等自己回来后岗位变动,自己不再被重视和重用,搞的自己灰蹓蹓的!

我原工作的单位有被上级部门借调长达八年的,在原单位有很多人都不认识了!

总有人说借调的不好,但是我觉得挺好的,起码对借调单位和借调人员都好,唯一吃亏的可能就是被借调的单位了,少了人干活,总有人说借调留不下,那不是绝对的,通过借调留下的不在少数,而且借调是个双向的事情,干部不同意,那肯定是不能成立的,既然你自己都同意借调,也是想借此机会看看能不能找个前程,可能最后失败了,所以就说借调不好,我觉得这个并不合理,即便没能留下,在上级部门也积累了人脉,开拓了眼界,提升了能力,我第一次借调就没留下,但是后边第二次借调就留在了县里,所以借调这个现象既然存在,就会有他的道理。

工作量需要

上级单位也不是清闲的,尤其是很多时候会有集中的工作,比如大型活动或者专项整治,这个时候工作量巨大,而上级单位一般都是一个处室就要承担一个领域的工作,有时候确实人少活多,干不过来,这个时候就需要从下级单位甚至平级单位借调人员,应付这一段忙碌的工作。

编制和人员能力不匹配

有人说如果人少活多,那不如多招几个人,这在现实中很难,因为上级单位一般的编制都很紧张,有的甚至满编,但为什么会活干不过来呢,那是因为人员结构老化,我以前呆过一个处室,编制十二个人,满编,平均年龄50岁,除了我以外最年轻的居然就是处长,老同志干活就是不如年轻人,所以只能再借调,而且上级单位一般很少有合同工,下级单位尤其是县一级,合同工多,活也能干的过来,上级单位就只能借调。

人才流动的需要

这个是双向的,上级单位想要人才,人才也想去上级单位,但是两边都想先考察考察对方,于是借调是最好的方式,看看适不适合自己,所以很多年轻人其实是喜欢被借调的,被借调,就有了留下的机会,起码有个盼头,一旦留下人生就会开启新的篇章。而借调单位也喜欢借调别人,如果有好的人才自己可以留下,如果没有机会,起码活先干了,自己也没损失。

综上,借调这个现象其实没那么糟糕,只不过可能苦了被借调的单位,他们更累了,而这个他们,更多的就是基层。

人事岗位编制机制不合理,需要人干工作的岗位编制少,不得不借调下级单位人员补充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