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6.熟语,成语,歇后语,谚语

如题所述

1.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也是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
2.成语:是形式固定、言简意赅,整齐和谐,多数为四字格的短语
3.成语的构造类型:偏正,主谓、述宾,述补、联合、连动、兼语型
4.成语特点:
①形式固定,成语是经过人民长期的运用和提炼二传承下来的固定短语,常常作为固定的结果单位和完整的意义单位来使用,成语的意义往往不能简单滴按照其中的构成成分的字面意义逐一解释,成语结构紧密,不能任意更换增减其中的成分,也不能颠倒它们的排列顺序
②言简意赅,,成语包含的内容丰富,或者是告诉人们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如,指鹿为马,请君入瓮等,或者是形象而含蓄滴讲一个深刻的道理,如尺短寸长,唇亡齿寒等,字数不多,言简意赅。
③整齐和谐,成语构造类型多种多样,形式上为四字格,结构形式整齐匀称,四字格,符合汉民族人民追求对称和谐的文化心理,四字格多数是两两对称,此外,许多成语还讲究音节间平仄的协调。
5.成语的意义:
第一,要注意了解构成成语的语素的意义,特别是有的成语的语素用的是生僻古义,更值得注意
第二,要注意了解行程成语整体义的不同情况,应特别注意有的成语的整体义是语素义的比喻用法,有的成语的整体义是有顶俗成的,必须弄清来源和后来的用法才能明白。
6.谚语:指多年流传,表达民俗的简练而又形象的语句,不少谚语是社会斗争或生产知识的总结
7.谚语的类型:
①农谚: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如,桃三杏四李五年,深栽茄子浅栽葱。
②气象谚:总结气候变化规律的谚语,如,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
③讽诵谚:歌颂光明正义或揭露黑暗的谚语。如,吃水不忘打井人,翻身不忘共产党。匪来如梳,兵来如篦,官过如剃。
④规诫谚:在为人或办事方面提出劝告或警戒的谚语。如,众人拾材火焰高,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⑤风土谚:概括地方风土景物特点或物产的谚语。如,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⑥生活常识谚: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衣不差寸,鞋不差分。
8.谚语和成语的区别:第一,成语书面语性强,谚语口语性强,如见异思迁,是成语,这山望着那山高,是谚语,意思基本相同,第二,成语比谚语更定型化,成语一般不容变动,不少谚语的成分和格式可以变动,如成语孤掌难鸣,不能变动,谚语一个巴掌拍不响,可以说成,一个巴掌不响,或一个巴掌怎能拍得响。
9.谚语的作用:谚语广泛用于说明,记述、使文字生动形象,谚语有时还可以用来作为说理的根据,证明某种思想观点。
10.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有前后两部分构成,有时只说前半,后半略去,所以叫歇后语。前一半一般是形象表达,后半解释这一形象表述的含义,同时用比喻或双关的手法,表示其实际意义,有时,后半的解释直接表示这个歇后语的含义。
11.常见歇后语构成材料有:
①日常习见的事物现象。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竹篮打水----- 一场空。
②历史故事、传说。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③虚构形象。如,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 狗啃麦苗--装羊
12.惯用语:是表达一种习惯含义的固定词组,以三个字的居多。 出难题,吃老本,踢皮球,钻空子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1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蚂蚁搬家,定有雨来
路路畅通~班门弄斧~指鹿为马~灯红酒绿~绿水青山
老鼠洞里倒开水,在劫难逃
鸡蛋里挑骨头,没安好心
老鼠给虎当三陪,挣钱不要命
茶壶里煮饺子,烂肚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