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读大学时努力起来有多可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24
保持了高中的作息,6点半起,11点半睡,忙的时候超过12点睡,第二天还是6点半起。
每天10点跟着B站健身up主视频做有氧运动,出身汗后去洗澡,睡前还带泡个脚。(怪押韵的hh)
每天至少抽出1小时看和课内无关的书。坚持写读书笔记。Knote里的读书笔记很早就超过100了~
每天都会写日记。反思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写下来,计划怎样去改变。心情不好的时候,自我怀疑的时候,写一篇日记有奇效。
每星期至少写2篇面对公众的文章,发到微博 知乎 公众号 小红书 等等平台,向各个网站和公众号投稿。即使一开始没有人回应我,还是去坚持。真的持续了很久的孤独,所有文章石沉大海,编辑几乎都拒绝了我,文章偶有水花也才是10几个赞的那种。但突然有一天,有一篇文章开始爆发,得到了几千个赞,以后的文章都越来越好了~(*^▽^*)
还是个创业狗,一开始创业的时候满怀热情,但折腾了很久后发现,大学生创业圈里多的都是拿个PPT对着评委老师讲一遍混个奖项、混个加分的人。满嘴“战略、模式、思维、格局”,却根本不做事。
我创业那会每天都开会,每天都复盘,每天都至少见3个客户,忙的时候做到凌晨2点都是正常的。
后来复盘,发现我那3个月,拿了2个奖,做了2段创业,1段不做班的实习,看了10几本书,还把课业都完成了,自己都吃了一惊。
我只是想着一定要抓紧时间多做点事,一回头,居然走过了好长一段路。
而且当时从没有过“坚持不下去了”那种念头。
反而是很多时候,在夜里,都让“我可以做得更好”这个年头折磨自己——
“我为什么没有在这一块花更多时间,明明我可以再打磨一下这个项目的。“
“今天在交流会上又见到了很多优秀的人,我能不能不要自我满足,向他们看齐。”
总而言之,是不甘心吧,不甘心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不甘心一天下来发现自己做的事情约等于无,不甘心和人家对比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就好像一只埋在地里的小竹子,心里暗暗攒着一口气,对自己怒吼,我总会更强的,等着看吧。这种念头,驱使我不要停下来,做更多的事情。
第2个回答  2020-09-24
上大学后积极上进,始终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次次都能拿到奖学金。和她聊天时知道上学期她英语六级已过,正在准备计算机等级考试。由于优异的成绩,具备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资格。并于前几天顺利通过面试,而且成绩居于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易事,她要放弃很多次逛街的机会,要极力缩减玩手机的时间,抓紧时间完成课内的课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习一些其他技能。这次疫情,在家上网课。我一看,学的非常专注,笔记写的非常详细;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反复听回放,直到弄懂为止,都快要拿出高三的劲头来了。还有就是在同事或朋友那听到的也大多是自家孩子上大学时或参加社团锻炼能力或参加学校的竞赛等活动提升自己。可见,很多的大学生都是很努力的。天道酬勤,大学生应该利用美好的青春时光努力提升各项素养,搏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3个回答  2020-09-24
怕自己在父母老前还不能独自面对世界,怕自己不能尽快强大保护家人。
怕自己蹉跎岁月,负了这青春。
怕时光白驹过隙,没看到这世界。
怕自己知道的太少,不能解心中大问题
怕自己努力的不够,一生奔波活在底层。怕自己能力太弱,抵抗不了一丁点儿的生活的冲击。
我不够聪敏,更没有天赋,家境不好,处于这个国家的社会最底层,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我当然要抓住读书这条几乎是社会阶层流动的唯一道路!
因为,我怕啊!
虽然野心勃勃,但同时也极其迷茫,不知道这脚下的路到底要怎么走才能通往想要到达的地方。

那时我注册了知乎,看着无数大牛分享经验,一边让我鸡血满满,一边让我更加焦虑。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一个活动,在全校学生中选拔出20位出类拔萃的同学,为他们举办宣讲会,给学弟学妹分享经验。

那一年我坐在礼堂下面,看着台上的学长学姐闪闪发光,心中热血,久久未平。他们让我切实看到,哪怕不是什么好学校,也不会阻碍我们去成为自己期待的样子。
在同一个礼堂,等主持人报幕的时候,我站在幕后等着出场。从舞台的侧门看着下面的学弟学妹,就像当年的我,一脸期待,一脸迷茫。

我想告诉他们我学到的一切,想看到他们也一步步变强。
第4个回答  2020-09-24
其实任何时候努力都很可怕,但是大学时候的努力绝对是最“可怕”的。

这个阶段,你拥有很多其他人生阶段都不具备的绝对优势,这些优势如果能够给予合理的利用、充分的挖掘、有效的串联,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大学是对时间利用效率最高的阶段,是获取特殊技能,成本最低的阶段,是最能随心所欲,锤炼思维的阶段,对其他年龄段拥有降维打击的优势。

那些上名校、去名企的人,他们看起来似乎永远那么得体,神采永远那么飞扬,永远是一幅风姿绰约的样子,处理起事物永远都游刃有余轻松有加。他们走到哪里都会获得掌声与赞叹,他们似乎就是行走的成功案例。

但是,只有身为他们的朋友,才会发现他们不会暴露在人前的那一面。他们每一个挑灯苦读的夜晚,为了第二天的考试而通宵复习,而牺牲所有课余时光,为了考托福雅思而五点半在别人都还在熟睡时就已经早起迎着熹微晨光背下的一本又一本英语单词书,为了保持健康而每晚在别人回宿舍放松时去操场跑步。

没有谁会轻而易举地成功,更不存在“天生好命”的说法。揭开同龄人的他们的轻松表面,底下的辛苦与努力并不是谁都可以坚持下去。

曾经微博上的一天热搜就是“清华学生一天的计划表”,那工整清爽的字迹,排列有序的计划,会让人以为这是一个高三苦读学生的计划表。但其实不是,它是一个大学生的。这震惊了很多人,也颠覆了很多人对“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看法。谁说大学就意味着轻松?就意味着停止努力?全国最顶尖的高校学生都依然在拼命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懈怠?

是的,大学意味着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或许慢慢的,你会随着身边同学一起,放下书本,沉迷于手机,沉迷于电脑游戏。你放眼望去,大家都是这样的嘛,于是你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甚至到最后,你对自己都没有了要求。

可是,你不知道的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依然有很多很多人在努力,依然有很多很多人每天都会定点去图书馆看书,去自习室自习,他们认真对待功课,连选修课也会认真记笔记。当你摁掉闹钟继续埋头大睡时,已经有人去空教室里翻开书本温习功课;当你踩着铃声赶到教室坐到最后一排时,早就有人提前半小时到教室在第一排坐下。所以,当你专业课挂科而别人绩点接近于满分时,当你毕业了找工作找得焦头烂额而别人早就被保研或是被高薪企业录入时,一切似乎都早就有了铺垫。

有个新闻是大连理工的学生,寝室四个人一起考研都成功了,分别被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录取,她们对于学习的热情从来坚持如一,能在学习中保持自律,专注,在别的女孩子逛街吃饭时她们还能坚持学习。考研从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因为她们对自己的要求高,所以她们更加努力。

我的身边还有个同学,家境贫寒外省考到我们学校。在我眼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去上课,泡在图书馆里。他的舍友说,基本每天早上,都是被他在走廊被单词吵醒的,天天跟着教授背后跑来老去,我好奇的问过他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在学习?他说了一句我因为不想认命,所以只能靠读书来改变命运。后来,他如愿以偿地被英国名校保研。

我还有一个朋友,她从大二开始在爱奇艺做JAVA实习生,放弃了纽约大学的研究生,本科从北邮毕业后直接签了美团lbs的后端开发工程师,到如今可以说是年轻有为。

不论人生路上挫折再怎么多,我相信结果终究不会辜负那些努力了的人。提出“一万小时定律”的作家格拉德威尔认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别人没有的努力,一万小时的努力是任何人从平凡人变为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所以,在最好的年华努力吧。不努力一把,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少能量,是不是?
第5个回答  2020-09-24
人努力起来,其实自己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因为时间安排的很满,没有太多时间顾及自己的感受,直到结果出来的时候,才突然反应过来,我是怎么做到的,自己都不敢相信,甚至自己都觉得这可能是运气吧!

人存在一种觉醒状态。突然有一天开悟了,顿悟了,人就不同了。不说别人吧,就说我自己吧。前段时间,工作三天没睡觉,饭也不吃,懒得吃了,光喝水。我妈都以为我要猝死了。我就对妈说,如果猝死了,就证明我该死,多大点事儿。连续两个月平均每天睡觉少于3小时,朋友同事都知道。早上八点多工作,一直到下午六点,吃个午饭。然后工作到凌晨4点多吧。凌晨4点半睡觉,早上六点起床,去上班接着干。我朋友给我说,别干出一身病,或者猝死了。我就回,死了就死了,证明我极限就在这里,人活着不挑战一下极限,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猝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