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读大学时努力起来有多可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24
那个学期的绩点,超过了全校99.33%的同学。其实还有一个学期,这个数字是100%,然而这么珍贵的图我居然找不到了……
我的四年,专业第一,拿了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拿了国家奖学金,保了研,还在图书馆遇见了一个比我厉害的姑娘。
如果你是一个大学生,倒不妨读下去,因为我走过的弯路和留下的经验,都会帮到你。
我的大学双非一本,尽管起点不高,但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进入校门的第一天就期待着未来的自己牛逼哄哄,大学过得风生水起。
大一,水中望月,雾里看花。
我读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在“七大天坑专业:生化环材土机电”中,排行老五。
刚进象牙塔的我,虽然野心勃勃,但同时也极其迷茫,不知道这脚下的路到底要怎么走才能通往想要到达的地方。
那时我注册了知乎,看着无数大牛分享经验,一边让我鸡血满满,一边让我更加焦虑。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一个活动,在全校学生中选拔出20位出类拔萃的同学,为他们举办宣讲会,给学弟学妹分享经验。
那一年我坐在礼堂下面,看着台上的学长学姐闪闪发光,心中热血,久久未平。他们让我切实看到,哪怕不是什么好学校,也不会阻碍我们去成为自己期待的样子。
后来,我也终于和他们一样,在食堂门口看到了自己的宣传海报,和当年的他们站在了同一个礼堂。
大一的我,深知有太多太多人,他们优秀得令人发指。而对闪闪发光的渴望,也让我在无数个夜晚难以入眠。
所以,我成了身边最早的一批开始泡图书馆的人。那时候也喜欢拍照记录,这棵银杏树生长在去图书馆的必经之路。
第2个回答  2020-09-24
我大学时候的室友,前段时间在宿舍群里说想要去学跳舞,另一个室友就开玩笑地说,你都25岁了,一把硬骨头,怎么还想着学跳舞,肯定跳不好的。别浪费钱了,还不如多买几件衣服几个包呢。
那个想学跳舞的室友只是发了个表情包,没再说话。
过了一段时间,我在朋友圈刷到她练舞的视频。
站在舞蹈老师身边的她,额头上被汗水打湿的头发随着她甩头的动作而飞扬着,虽然动作不怎么跟得上,但是能看出整体的协调性还是非常好的。
然后我私聊了她,我说你真的去学跳舞了呀。
她回复我说,是的,纠结了几个晚上,最后觉得不能辜负曾经那个心里一直有跳舞梦的小女孩,于是第二天狠心就去报了。
后来她还和我聊了很多,也吐槽了很多。
像是刚开始因为手脚不灵活,每次都跟不上老师的动作,各种形体塑造的动作也做得不好,在拉伸的时候疼出眼泪,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有过很多次想甩手冲出舞蹈教室不学了。
但好在她还是很冷静的,毕竟是自己的选择,再怎么样,也是要坚持的。在一番痛定思痛之后,她决定在每次上课结束后继续留在舞蹈教室,把当天的动作复习半个小时再回去。
她说即使白天上班已经很累,但是在练舞出汗的时候,反而能够白天上班的各种负面情绪给扔掉,晚上回去洗个澡躺床上刷完一天的朋友圈量,再伴着轻音乐入眠,她觉得这样是从没有过的充足感。
再之后一段时间过去,我在朋友圈刷到她练舞的视频,能够看出来跟之前已经很不一样了,进步非常快,能够跟着老师完整地跳完一整首音乐。
人努力起来,真的连自己都觉得可怕。
第3个回答  2020-09-24
其实任何时候努力都很可怕,但是大学时候的努力绝对是最“可怕”的。
这个阶段,你拥有很多其他人生阶段都不具备的绝对优势,这些优势如果能够给予合理的利用、充分的挖掘、有效的串联,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大学是对时间利用效率最高的阶段,是获取特殊技能,成本最低的阶段,是最能随心所欲,锤炼思维的阶段,对其他年龄段拥有降维打击的优势。
那些上名校、去名企的人,他们看起来似乎永远那么得体,神采永远那么飞扬,永远是一幅风姿绰约的样子,处理起事物永远都游刃有余轻松有加。他们走到哪里都会获得掌声与赞叹,他们似乎就是行走的成功案例。
但是,只有身为他们的朋友,才会发现他们不会暴露在人前的那一面。他们每一个挑灯苦读的夜晚,为了第二天的考试而通宵复习,而牺牲所有课余时光,为了考托福雅思而五点半在别人都还在熟睡时就已经早起迎着熹微晨光背下的一本又一本英语单词书,为了保持健康而每晚在别人回宿舍放松时去操场跑步。
没有谁会轻而易举地成功,更不存在“天生好命”的说法。揭开同龄人的他们的轻松表面,底下的辛苦与努力并不是谁都可以坚持下去。
曾经微博上的一天热搜就是“清华学生一天的计划表”,那工整清爽的字迹,排列有序的计划,会让人以为这是一个高三苦读学生的计划表。但其实不是,它是一个大学生的。这震惊了很多人,也颠覆了很多人对“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看法。谁说大学就意味着轻松?就意味着停止努力?全国最顶尖的高校学生都依然在拼命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懈怠?
是的,大学意味着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或许慢慢的,你会随着身边同学一起,放下书本,沉迷于手机,沉迷于电脑游戏。你放眼望去,大家都是这样的嘛,于是你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甚至到最后,你对自己都没有了要求。
可是,你不知道的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依然有很多很多人在努力,依然有很多很多人每天都会定点去图书馆看书,去自习室自习,他们认真对待功课,连选修课也会认真记笔记。当你摁掉闹钟继续埋头大睡时,已经有人去空教室里翻开书本温习功课;当你踩着铃声赶到教室坐到最后一排时,早就有人提前半小时到教室在第一排坐下。所以,当你专业课挂科而别人绩点接近于满分时,当你毕业了找工作找得焦头烂额而别人早就被保研或是被高薪企业录入时,一切似乎都早就有了铺垫。
有个新闻是大连理工的学生,寝室四个人一起考研都成功了,分别被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录取,她们对于学习的热情从来坚持如一,能在学习中保持自律,专注,在别的女孩子逛街吃饭时她们还能坚持学习。考研从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因为她们对自己的要求高,所以她们更加努力。
我的身边还有个同学,家境贫寒外省考到我们学校。在我眼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去上课,泡在图书馆里。他的舍友说,基本每天早上,都是被他在走廊被单词吵醒的,天天跟着教授背后跑来老去,我好奇的问过他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在学习?他说了一句我因为不想认命,所以只能靠读书来改变命运。后来,他如愿以偿地被英国名校保研。
我还有一个朋友,她从大二开始在爱奇艺做JAVA实习生,放弃了纽约大学的研究生,本科从北邮毕业后直接签了美团lbs的后端开发工程师,到如今可以说是年轻有为。
不论人生路上挫折再怎么多,我相信结果终究不会辜负那些努力了的人。提出“一万小时定律”的作家格拉德威尔认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别人没有的努力,一万小时的努力是任何人从平凡人变为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所以,在最好的年华努力吧。不努力一把,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少能量,是不是?
第4个回答  2020-09-24
其实任何时候努力都很可怕,但是大学时候的努力绝对是最“可怕”的。
这个阶段,你拥有很多其他人生阶段都不具备的绝对优势,这些优势如果能够给予合理的利用、充分的挖掘、有效的串联,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大学是对时间利用效率最高的阶段,是获取特殊技能,成本最低的阶段,是最能随心所欲,锤炼思维的阶段,对其他年龄段拥有降维打击的优势。
那些上名校、去名企的人,他们看起来似乎永远那么得体,神采永远那么飞扬,永远是一幅风姿绰约的样子,处理起事物永远都游刃有余轻松有加。他们走到哪里都会获得掌声与赞叹,他们似乎就是行走的成功案例。
但是,只有身为他们的朋友,才会发现他们不会暴露在人前的那一面。他们每一个挑灯苦读的夜晚,为了第二天的考试而通宵复习,而牺牲所有课余时光,为了考托福雅思而五点半在别人都还在熟睡时就已经早起迎着熹微晨光背下的一本又一本英语单词书,为了保持健康而每晚在别人回宿舍放松时去操场跑步。
没有谁会轻而易举地成功,更不存在“天生好命”的说法。揭开同龄人的他们的轻松表面,底下的辛苦与努力并不是谁都可以坚持下去。
曾经微博上的一天热搜就是“清华学生一天的计划表”,那工整清爽的字迹,排列有序的计划,会让人以为这是一个高三苦读学生的计划表。但其实不是,它是一个大学生的。这震惊了很多人,也颠覆了很多人对“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看法。谁说大学就意味着轻松?就意味着停止努力?全国最顶尖的高校学生都依然在拼命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懈怠?
是的,大学意味着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或许慢慢的,你会随着身边同学一起,放下书本,沉迷于手机,沉迷于电脑游戏。你放眼望去,大家都是这样的嘛,于是你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甚至到最后,你对自己都没有了要求。
可是,你不知道的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依然有很多很多人在努力,依然有很多很多人每天都会定点去图书馆看书,去自习室自习,他们认真对待功课,连选修课也会认真记笔记。当你摁掉闹钟继续埋头大睡时,已经有人去空教室里翻开书本温习功课;当你踩着铃声赶到教室坐到最后一排时,早就有人提前半小时到教室在第一排坐下。所以,当你专业课挂科而别人绩点接近于满分时,当你毕业了找工作找得焦头烂额而别人早就被保研或是被高薪企业录入时,一切似乎都早就有了铺垫。
有个新闻是大连理工的学生,寝室四个人一起考研都成功了,分别被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录取,她们对于学习的热情从来坚持如一,能在学习中保持自律,专注,在别的女孩子逛街吃饭时她们还能坚持学习。考研从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因为她们对自己的要求高,所以她们更加努力。
我的身边还有个同学,家境贫寒外省考到我们学校。在我眼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去上课,泡在图书馆里。他的舍友说,基本每天早上,都是被他在走廊被单词吵醒的,天天跟着教授背后跑来老去,我好奇的问过他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在学习?他说了一句我因为不想认命,所以只能靠读书来改变命运。后来,他如愿以偿地被英国名校保研。
我还有一个朋友,她从大二开始在爱奇艺做JAVA实习生,放弃了纽约大学的研究生,本科从北邮毕业后直接签了美团lbs的后端开发工程师,到如今可以说是年轻有为。
不论人生路上挫折再怎么多,我相信结果终究不会辜负那些努力了的人。提出“一万小时定律”的作家格拉德威尔认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别人没有的努力,一万小时的努力是任何人从平凡人变为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所以,在最好的年华努力吧。不努力一把,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少能量,是不是?
第5个回答  2020-09-24
很多人在高三的时候听到老师们说,这一年可能是人一辈子最努力的一年,但是上了大学之后,特别是去哥大读研之后,才发现人在读大学时努力起来有多可怕。
一、期末考试Reading Week, 连续刷夜拿A
在其他美国大学,大部分期末考试之前会给1天时间作为复习缓冲,叫做Reading Day。 但是到了哥大读研之后,发现期末考试之前不是Reading Day而是Reading Week!!!
本来内心在窃喜,以为复习的时间变充裕了,结果迎来的是噩梦一般的每日刷夜复习,每天后半夜在图书馆里面奋斗,内心都在咆哮希望Final快快结束。
复合型任务夹击,考试复习时间骤减。在哥大的Reading Week 期间,你以为只用自己安静的复习考试吗?NO!
教授会把Final Paper, Final Presentation, Final Design,都安排到最后一周。我还记得当时一个学期5门课,门门都要做Final Project, 这个任务量简直比考15门期末考试还要恐怖。
每天都是凌晨3点钟走出图书馆回家,当时恰好有国内的朋友美东时间早上8点给我打电话,她很惊讶于可以这么早联系到我,其实我已经站在纽约街头正准备过马路到学校了。当时熬到后面几天,咖啡已经不够用了,需要随身带个保温杯,里面装的是西洋参,注意力靠参汤吊着。
每天上学见缝插针买星爸爸
这种期末Hard 模式下,最后发现单打独斗是无法拿A的。我不甘心啊,虽然时间很紧,还可以想到更好的复习办法!
这里可以分享给大家一个非常有效的急速复习法:期末复习的时候可以拉着2-3个好朋友一起复习,每个人负责整理考试内容的2-3章,然后互相做主讲人来串讲自己负责的内容。因为这个急速复习法我每天还可以起码保证4-5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了连续通宵学习的噩梦。
纽约冬天的严寒天气,让期末更加难熬
我非常感谢这一段高压的学习经历,让我可以相信自己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仍可以努力再思考,如何为付出的每一分钟增加效果浓度。
二、上午华尔街,下午上大课,晚上图书馆
这是我好友George的经历,他的努力程度,我真的是非常非常佩服。
为了拿到华尔街的实习,George 每天,真的是每天,早上都搭地铁跨越116个街区去华尔街找校友做Information Interview, 聊到中午买一个三明治在路上吃,下午回哥大上课,他经常会在课堂上不得已打起瞌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