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杨泽芳现状

如题所述

1969年,北京青年杨泽芳陪伴青梅竹马的晓红一起上山下乡。两人在陕北相爱了,不曾想,一次意外的误会,让晓红香消玉殒,而杨泽芳的人生也从此被改写了。
1952年,杨泽芳出生在北京的一个部队大院里,父亲是空军中将,母亲是总政歌舞团的作曲家。
他是家中的独子,从小就备受宠爱,享受的是一级保育,初高中就读的是北京名校,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的人生应该是一帆风顺的。
晓红的父母和杨泽芳的父母是世交,而晓红的父亲在时代的洪流之下被错误对待,晓红也不得不去延安上山下乡。
杨泽芳的父母曾答应要照顾老战友的女儿,担心一个女孩子去延安那么荒凉贫穷的地方会受不了,他们商量之后,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去陕北做伴。
根据当时的政策,杨泽芳是独子,本可以不去上山下乡,他本来决定毕业后就去当兵。
当得知是陪晓红一起去,再加上当时那热火朝天的氛围,杨泽芳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不曾想,这一决定,会让他后悔一生。
1969年初,杨泽芳和晓红一起来到了延安。谁料,他们被分到了不同的公社,两地相距有几百里的路。为了完成父母的嘱托,杨泽芳主动申请调到了晓红的公社。
杨泽芳从小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哪里会做家务,晓红就帮她洗衣服,而农场的一些粗活重活,杨泽芳就全部揽了过来。
没多久,多才多艺又长得漂亮的晓红被歌舞团录取了,杨泽芳也通过父亲的关系,调到了离晓红很近的民航站工作。
朝夕相处的年轻人由青梅竹马的友谊升华到了男女之爱。他们都是各自的初恋,相互陪伴守候着,他们说好了等回北京就结婚,那是他们人生最幸福的时光。
不久,一个人的出现,将这幸福宁静的生活撕碎了。
1974年,同样来自北京的一个女知青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她和杨泽芳一样喜欢拉小提琴,共同的爱好让他们走得很近。
恋爱中的女人都是敏感而多疑的,晓红很不喜欢杨泽芳和这个女知青单独相处,而杨泽芳认为这只是正常的朋友互相学习,为此,他们经常因为这事发生激烈的争吵。
4月21日这天晚上,晓红有一场演出,她希望杨泽芳作为恋人能来观看,于是,就送了他一张票。
然而,直到演出结束她也没见到杨泽芳的出现,她赶去杨泽芳的住处,没想到,眼前的一幕让她备受打击。
此时,杨泽芳正在和女知青一起拉琴。原来杨泽芳刚准备走的时候,这位女知青又来请教,杨泽芳竟然爽了晓红的约留了下来。
晓红看到此情此景摔门就走,杨泽芳想冲上去解释,想到家里的客人,抹不开面子,想着明天再去解释吧。
此时的杨泽芳万万没想到,这竟是他见到晓红的最后一面!
原来晓红当晚就回去喝了农 药,因为剂量不够,她在痛苦中剪断电线触电而亡。
出事后,杨泽芳在父母的安排下,离开了伤心之地,去了天津民航站工作,谁知四个月后他竟以伤害罪被押回了延安,服刑4年。
这四年的生活,改变了杨泽芳的性格,他不再像从前爱说爱笑,而是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觉得这都是他应得的惩罚,他对不起晓红。
四年出狱后,杨泽芳被安排去延安砖厂工作,他转身就赶回了北京的家里。没想到家里只有保姆在,父母在知道他出事后就相继去世了。
在北京没有家没有工作的杨泽芳只好又回到了延安,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在砖厂工作。
第二年,杨泽芳认识了一个农村姑娘,两个人结了婚,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
1980年初,杨泽芳又被调到了新川水泥厂,新川水泥厂都是刑满释放人员,工作也相当辛苦。
1982年的一天,新川水泥厂的领导把杨泽芳叫到办公室:“祝贺你,你平 反了,现在你是工人身份,不再是前科犯”!
杨泽芳如释重负,为自己这么多年的委屈泪流满面,他辞去了水泥厂的工作,他回到了当年插队的公社,想证明自己的清白。
乡亲们知道他没有犯罪,都很理解同情他的遭遇,就把他留在了村里,就这样,杨泽芳又在这里当了五年的农民。
1986年底,杨泽芳找到延安油矿的局长,诉说了他的不幸遭遇,局长就把他安排在井下作业队,成了一名石油工人。
杨泽芳如今除了一口纯正的北京口音,黝黑的皮肤和其他石油工人已经没有两样。
每年的清明节,杨泽芳都会去给晓红上坟,和她说说话,说说这些年的经历,怀念着他们曾经的幸福时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